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不懂得解釋

這個月指數大致可以說是平穩向上, 但給我的感覺卻是平靜的水面下藏著波濤洶湧. 適逢業績期, 而且恆指公司月中公佈了成分股變動的細節, 許多股票價格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動在預期之中, 沒有想到的是有不少居然不按正常劇本演出, 讓我吃了幾次虧, 雖然萬幸沒有造成什麼重大傷害, 多多少少有些困擾還是難免的----不是因為股價跌, 而是跌了之後我一時找不到原因.

詳述之前, 還是先說一說這個月的交易. 長線倉很簡單, 只是在阿里出業績股價不升的時候, 覺得沒道理, 但又不想再投入資金, 所以賣了早前低位買回的那一小注永升, 加倉阿里. 炒賣倉上旬賣出康方和閱文, 買入春立, 加倉融創; 下旬賣出中國重汽和時代中國, 買入中糧肉食和天能動力.

上月底康方等創新藥公司似乎普遍開始進入調整期, 進入八月份後走勢仍然沒有改善, 隨著業績期的臨近, 這些業績不容易判斷的公司的股價可能更加難以捉摸, 手裡的康方反彈在十日線受阻, 感覺不好, 索性止賺. 閱文早前強力反彈, 原以為調整完成, 畢竟之前盈警時的沽壓並不重, 利空出盡股價見底的可能性是有的, 但令人失望的是出業績前的幾天股價開始陰跌, 並在業績前一天跌破了所有均線, 看起來情況不妙, 決定不賭業績, 沽出所有持倉, 幸運地避過了此後兩天的大跌.

預期會受疫情影響的春立快將公佈業績, 但沒有發出盈警, 我估計應該不會虧損, 甚至盈利也不會大幅倒退, 股價從高位回落後在橫盤整理, 趁沽貨有錢在手買回, 賭業績超出市場預期. 融創年底分拆物業時會送股, 估計再跌的空間不大了, 增持了些. 融創股價今年表現很差, 但除了負債率高之外, 我沒有看到有什麼明顯的缺點, 既然組合回報率還可以, 內房佔比因版塊落後及其他持股上升而下降了不少, 即使加錯了也可以承受, 說不定融創延續之前的習慣, 股價每年輪流升跌呢...

這輪換馬之後, 和長線倉的大致和指數方向一致的表現截然相反, 炒賣倉陷入指數升回報跌的怪圈, 直到下旬才稍有好轉. 雖然新舊經濟股強弱互換的情況之前已經發生過多次, 但手裡的幾隻舊經濟股票在此期間未能起到頂住組合表現的作用, 讓人失望, 不得不反思是否選股出了問題, 也因此, 進入下旬後繼續有所行動.

時代中國在業績後股價持續疲弱, 應該是業績不如預期所致, 雖然我覺得成績不算太差, 認為受拖累的其中一個原因沒有舊城改造的收益入賬, 起碼部分因素是疫情所致, 銷售和結算情況一般般也在預期之內. 疫情過後, 很可能下半年或者明年收益就會回來, 而且估值和派息也都不差, 我相信還是值得繼續持有, 但此前增持了融創, 相應地減持此股是有需要的, 既然準備變陣, 乾脆沽清. 此舉等於降低了內房股的整體持倉. 如果按原先的配置策略, 正路是需要換入強勢的其他內房, 但, 觀察所得, 內房股今年整體表現參差, 而且過往幾年大部分內房股的升勢做不到年年持續, 少數做得到的以17年內房股集體爆發開始至今計算, 整體升幅其實並不比那些波動厲害的高多少甚至還有所不如, 如果現在轉入強勢股, 未必就一定合算, 所以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選項.

之前提及買入中國重汽是因為對業績有期望, 疫情下希望有盈喜是奢求, 但股價走勢在整個八月都呈陰跌之勢, 難免讓人有不好的聯想. 月初失守10天20天平均線後一直未能收復, 甚至到下旬的時候有跌穿50天平均線的趨勢, 而期間成交量並沒有什麼異常, 這種像溫水煮蛙的局面背後到底有什麼因素在主導, 我搞不清楚. 既然如此, 在還大致平手的時候離開, 尋找新的目標, 起碼在風險控制方面會讓人安心一些.

換入的股票是中糧肉食(1610)和天能動力(819).

天能平時有留意, 尤其是在五月份被做空的時候, 但一直沒有買入, 錯過了一大波升幅. 此股Joseph兄早在七月初就已經提及(追夢與投資)加注到重倉了, 可惜沒有一早就抄功課. 鉛酸電池已經形成雙寡頭, 而且天能還持有對手超威的股份, 惡性價格競爭應該已成過去, 即使定性為舊經濟工業股, 這個行業地位, 配合行業因電動車使用者還在增加以及鋰電儲能等新業務提供的新能源概念加持, 預期中高單位數的PE應該還是低了些. 科創板上市可能有炒作, 即使沒有, 十八九元的股價應該也有一定勝算. 我看圖在股價回升到20天線時買進, 希望不會最後接了火棒.

中糧肉食在盈利大增的業績出來後大跌, 我結結實實吃了一記悶棍. 即使業績後管理層的表現得到好評, 公司未來業務的展望也正面, 配合中期派息和預期PE只有5倍左右而且很大可能未來盈利可以保持甚至增長, 還是未能阻止股價在第二天繼續大跌, 我找不到能說服自己的下跌理由, 所以選擇繼續持有.

像1610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別, 另一持股春立在業績後如願大升, 原以為真的賭對了, 但隨後的三連跌不止抹掉了這個升幅, 還跌穿了我的買入價,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四個月做了去年半年的生意, 正常推算, 今年有三四成以上的增長並非奢望, 而且行業正高速發展, 預期PE40多倍並不過分, 但股價就是要跌. 搜遍網上, 只在雪球上看到有人說愛康老闆認為商業模式要改變了這句話勉強可以說是一個解釋. 模式改變多半指的是集採的影響, 但, 以愛康和春立這樣已經建立龍頭地位的公司, 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 配合行業需求處於增長期, 即使集採有負面影響, 應該也不會很大吧? 集採的初衷是降低就診成本, 鼓勵創新, 對仿製藥不利, 用來打擊像愛康春立這樣的研發型醫療器械公司似乎說不過去. 我相信在國產替代和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 已經取得龍頭地位的公司比如春立, 除非自己屢出昏招, 前景依然可期. 雖然感覺自己的想法沒有大問題, 但市場就是要和我作對, 我也不知道是應該投降還是頑抗. 既然持股不多, 這次買入其實等於是以前的持股成功做了個差價, 風險方面還可以承受, 我就先選擇忍一忍, 繼續持股算了.

回頭再說一說中糧肉食. 此股我其實早幾個月曾經成功短炒過. 走勢上六月底和七月底又出現兩次買入點, 只是第一次時不想沽出手裡的股票, 第二次時一不留神股價已經飛升遠離了買入點, 我放棄了買入. 這次業績前夕股價再次啟動, 技術上又出現買點, 估計業績理想, 就買了些準備投機. 第二天中午果然公佈了理想的盈利數字, 因此我在開市後第一時間加倉, 誰知很快股價就掉頭回落, 第二天繼續大跌. 這次一買即套的體驗比春立更差, 除了賬面輸錢, 還因為股價表現和業績及管理層發言描繪的前景對比太過強烈. 如果看過(中糧肉食中期業績發佈會)的內容, 相信會更有感受. 

除了上面這樣不知道為什麼要跌的, 持股中也有升得莫名其妙的, 比如康龍化成. 公司一早發出盈喜, 但股價並沒有什麼反應, 整整橫盤了一個多月, 直到前兩天發出一如盈喜數字範圍的業績, 才突然大升. 不是說股價會提前反應嗎? 不是說業績超出預期才有望繼續大升嗎? 還有阿里巴巴, 晚上業績出來後, 雪球一片歡呼, 以為股價必定上升, 沒想到第二天股價居然是跌的, 也沒想到再一天後, 股價翻轉, 跳空高開, 並且連升四天. 這樣的巨企, 肯定有無數人盯著業績, 如果直接連升幾天我可以理解, 但就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先跌一天了. 看看京東, 17日大超預期的業績一出, 第二天立刻以大升回應, 並且連續升了好幾天, 哪裡需要像阿里這樣先醞釀一天情緒的.

像這樣的對某些股票業績出乎意料的反應, 在我而言是百思不得其解, 或許原因是大家熟知的"市場短期是投票機"吧, 只要力量夠強, 單一因素就可以主導股價升跌. 雪球上許多聲音認為是瑞信準備出清持倉的沽盤壓低了1610的股價, 如果是真的, 就可以解釋好業績股價卻下跌了, 但傳聞是真是假, 不是內部人士的話是不清楚的. 至於春立, 到底是對集採的擔憂, 還是估值已經不低, 抑或是大升之後缺乏再炒上的強力理由所以有人選擇套現, 誰知道呢? 我這邊在苦思原因的同時, 可能有些人一早知道正確答案了, 只是我們這些散戶不知道那些人是誰, 他們也不會告訴我們原因. 資訊不足, 是散戶難以克服的問題. 

話雖如此, 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散戶的資訊劣勢並不是不知道, 而是知道得比較晚. 春江鴨知道的, 過段時間大家也會都知道了. 有了這個時間差, 由此導致操作上的主動和被動, 結果會有很大分別. 正因為如此, 我們看到一個消息就飛速行動, 往往在這些行動的正確率上處於下風, 比不過那些早有部署的人, 而這些人很可能不止消息比我們早知道, 資金等各方面的實力也比我們強, 所以對我們來說, 明智的做法不應該是追求對消息做出快速反應, 慢一些未必就不好. 我還好忍了手沒有加倉春立, 但績後追1610就中招了, 類似的情況相信不會只發生在我身上. 

或許有人會說, 若是反應太慢, 等到股價飛升的時候追入就太遲了, 比如康龍化成, 如果不在27日第一時間追入, 就錯過了28日的大升了. 確實如此, 但如果康龍化成28日不是大升, 而是像春立那樣回落呢? 短線難以預測, 但高追會減少容錯空間是肯定的, 而且市場上也並不是只有一隻股票可以買.

看到消息就立刻行動, 對了就是身手敏捷判斷精準, 錯了就是缺乏計劃魯莽行動,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不精明的賭博. 不是說一定不能這樣做, 而是應該有個更好的行動流程. 比如, 我們可以限定在某些股票上這樣操作, 這些股票是我們平時長期跟蹤甚至已經持股的, 對估值和前景及走勢等各方面已經比較熟悉. 消息出來, 即使可能知道時已經慢人一步, 但這個消息最多只是我們做決定的一個參考因素而不是決定性因素. 在這個情況下, 股價的異動和消息本身甚至是市場的反應更多的作用只是用來印證自己之前對這股票的判斷是否正確, 而隨之採取的行動是這些綜合判斷得出的結果, 勝算肯定比只靠單一因素來得大.

這個月我的持股中還有一種情況是好消息和壞消息都對股價沒什麼影響, 比如融創和金茂. 我覺得融創這次業績不錯, 負債真的開始降下來了, 方式就是說了好幾年的做大分母, 物業也確定要分拆了, 銷售和可售及土地儲備以及負債成本也在下降中, 股價既然沉淪了這麼久, 這時候最低限度也應該應酬式升一升吧, 但並沒有. 金茂遲遲結算不出利潤, 表外情況也不透明, 原本我估計今年來自16和17年高價地的影響應該不大了, 看來情況並不是如此, 即使明年業績向好, 眼下比同行高的估值未必頂得住, 但股價在業績出來後並沒有跌多少. 遇上這種尷尬的情況, 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再買融創不敢, 雖然時代的沽出騰出了空間. 賣走金茂不太願意, 一來心存僥倖該跌不跌會反彈, 二來不願意換馬追強勢內房. 權衡之後, 我的決定是暫時都不變應萬變, 等未來幾隻具吸引力的新股上市時再做打算.

綜合這種種情況, 不得不接受的結論是指望依靠自己掌握的新資訊做出快速反應去賺到便宜並不容易. 短線炒賣, 到最後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輸錢為什麼賺錢, 畢竟, 在這個時間點, 我們不知道影響股價的因素中哪些會佔上風, 也就難以判斷股價短期走向如何, 即使方向猜對了, 幅度如何多半也是無從預測. 所以明智的做法多半只能是先回歸基本步, 然後下一步才落實到具體的投機上. 多花精力在了解宏觀形勢, 產業變遷, 公司發展, 行業格局, 以較為長遠和寬廣的視野為背景, 去判斷當下的公司的價值如何, 這樣做, 雖然我們難以精確地給出一個估值數字, 但給出一個大致正確的合理估值範圍應該是可能的, 而且相信比預測短線升跌及升跌幅度難度低一些. 在這個基礎上, 才有選擇地做一些短線炒作, 犯錯的可能性應該會減少.

市場短期難以預測, 但長遠來說最後都能夠反映出真實價值. 即使是短線投機, 只選那些基本因素良好的, 股價中長期的上升空間還比較大的, 總比不分對象只看消息和短線盤路的勝算多一些, 退一步來說, 萬一投機失敗變投資的話, 持有的是經過精心挑選而且股價合理的股票起碼在心裡會踏實一些. 而且, 幸運的話, 短期投機成功也可能因為賺錢而有底氣變為成功的中長期投資. 老實說, 我手裡的微創當時買入只是準備短線投機的, 萬萬沒想到居然持有到現在, 而且後面還加倉了. 思考樂因為擔心疫情影響, 當時也只是看圖買入想賺點快錢的. 

ps: 上面大部分文字寫於週六, 天能還沒有出業績. 今天和1610及3808一樣, 業績好卻大跌, 再次不明所以....屢屢中招, 看來我已經離成為優秀的股市韭菜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持股:

長線倉:

永升生活服務(1995)      11.0%
港交所     (388)              10.8%
康龍化成 (3759)            10.6%
龍光地產 (3380)              9.4%
騰訊控股 (700))               9.1% 
阿里巴巴 (9988)              8.8%
中國金茂  (817)               7.4%                       
微盟集團 (2013)              6.7%
海螺水泥 (914)                5.8%
時代鄰里 (9928)              5.7%
維達國際 (3331)              5.5%
京東集團 (9618)              3.2%



炒賣倉:

康龍化成(3759)             13.1%
融創中國(1918)             11.1%
永升生活服務(1995)      10.9%
微創醫療(853)               10.5%
思考樂教育(1769)            9.2% 
美團點評 (3690)              8.7% 
微盟集團 (2013)              8.3%
時代鄰里(9928)               7.1%
春立醫療(1858)               5.7%
中糧肉食(1610)               5.4%
華潤醫療(1515)               4.8%
天能動力(819)                 4.2%



YTD  (截止 31-Aug-2020) :

恆指   :  - 10.7%  
長線倉:    35.4%    
炒賣倉:    42.6%

埋單計數, 這個月居然沒有輸錢, 出乎意料XD

2020年8月2日星期日

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

這個月可以說是備受煎熬. 月初指數大升, 氣勢如虹, 誰知虎頭蛇尾, 之後市場持續偏弱, 每次的回升幾乎都可以說是誘多. 這種每次以為有希望, 然後希望急速破滅的感覺, 實在讓人氣餒. 今年以來, 整體的感覺是港股更多的是受到A股影響而非美股. 在中美衝突的背景下, 香港經濟更依賴中國, 港股裡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 港股市場裡的中國資金影響力越來越大, 這個趨勢在未來只會更加明顯, 港股跟A股不跟美股, 十分正常. 今年A股強勢, 尤其是創業板. 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的表現甚至比對應的標普500和納斯達克還要好. 假如A股繼續延續這樣的趨勢, 即使港股繼續調整, 應該也不會跌很多吧?

這個月我短炒次數不多, 但判斷曾經多次出錯, 萬幸的是沒有造成嚴重後果. 雖然如此, 組合期間還是多次受創, 最慘的是在恆指大升近千點的7月6日, 兩個倉居然都是輸錢的. 之後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的反高潮, 中美互相關閉對方領事館等幾次打擊, 也都無一例外令組合回報率大幅回落. 期間我有考慮到市場轉差的可能性, 但實在沒有能力判斷幅度如何, 所以大致上還是以佛係應對, 全倉承受風險和打擊, 也算是求仁得仁. 無所謂了, 反正我不追求, 實際上也沒有能力捕捉全部升幅和避開所有跌幅.

先簡單交代這個月的交易. 長線倉比較簡單, 只是在月初沽出雅生活, 代之以時代鄰里, 另外是沽出新東方在線, 買了些京東, 剩餘的資金加了少量金茂和龍光. 今年疫情嚴重, 對電商相當有利, 但業界老大阿里巴巴股價落後同業的京東和拼多多, 我擔心誤中副車, 乾脆也買了京東, 沒有資金, 找了同屬網絡股的新東方在線開刀. 幾天後新東方在線大升, 十分心痛. 

炒賣倉買賣次數頻繁一些. 

同樣在月初以時代鄰里替代雅生活, 加倉融創和閱文. 6日指數急升, 自己的組合雙雙輸錢, 估計有部分資金離開當炒熱門股, 流向新目標, 因此在隨後幾天, 嘗試將部分資金轉入非熱門但有潛力的股票. 澳優在首季業績大好而且估值並不昂貴的背景下, 股價波動不明原因地加大並且偏弱, 感覺可能有問題, 乾脆趁還有些利潤時沽出, 幸運地避開了之後的大跌. 幾天前澳優的盈喜預示第二季增長放緩, 解釋了之前的弱勢. 股價往往走在消息前, 再一次得到驗證. 食品股曾經多次出事, 現在又多了一個, 以後買食品股要多加小心了, 甚至, 要考慮完全避開食品股.

沽出澳優的資金用來買入華潤醫療和康基. 康基本意是博突破, 不幸失敗, 轉入沛嘉, 但市況不佳, 反彈也未能持續. 這兩次投機都以失敗收場, 錄得小幅虧損, 賣出的資金用來在月中買入中國重汽. 華潤醫藥在漫長的幾年跌浪後有轉強的跡象, 兩會期間傅成玉提交的七個議案有四個和大健康相關, 很有可能大健康產業未來會是華潤集團的焦點所在. 華潤系相關上市公司裡, 華潤醫療市值明顯小, 公司最近動作頻頻, 這個大產業裡的小公司, 或許以後能帶來驚喜. 重卡銷售疫情下竟然還有增長, 下半年隨著經濟重啟, 銷量可能更上層樓, 業內龍頭之一的中國重汽很大機會能受益, 股價這段時間穩步向上, 呈慢牛格局, 應該值得一搏. 希望兩隻傳統產業股的加入, 能夠為組合減少一些波動.

之後, 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後反高潮大跌, 之前熱炒的許多股票也跟隨. 炒賣倉許多股票估值都在高位, 擔心到時無險可守, 在本月20日做了最後一次買賣, 減持康方, 加華潤醫療和中國重汽, 進入聽天由命狀態.

整體而言, 七月份市場偏弱, 但因為月初大升, 即使之後幾乎都是向下, 相比上月底, 指數仍有小幅上升, 雖然只是區區150點. 這個情況, 可以理解是市底不差, 在中美矛盾加劇和香港疫情第三波的衝擊下只是會吐了月初的升幅, 而且期間有一批新面孔出現在年度升幅榜前列, 說明資金仍在, 也可以相反地理解為資金可能在且戰且走, 因指數雖然表面上看還算OK, 但許多熱炒股開始無以為繼, 而且最近幾星期指數都是只能升一兩天, 然後就持續回落. 短期走勢的判斷在我能力之外, 考慮到今年以來算是還有點利潤, 我選擇繼續滿倉等待方向明朗.

這個月對短炒來說, 可以說是處處陷阱. 月初全面急升, 認為大市突破是很自然的想法, 追貨理所當然, 之後整固也在預期之內, 但接下來的大跌多半讓人措手不及. 跌後按紀律撤退是正路, 但跌勢很快穩定並開始反彈, 很難不讓人有回補的想法, 然後反彈竟然又很快結束....... 這樣的反復在這個月發生了幾次, 跟車太貼隨時左一巴右一巴. 事後看, 最佳的做法是見升即沽, 回落就買, 可以食盡波幅, 但這種需要有看對短線盤路的水晶球的高難度動作相信沒幾個人能做到. 次佳的做法, 是月初大升後大幅減持, 然後靜等調整, 不過, 這個決定相信也不容易下, 畢竟, 氣勢如虹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肯見好就收, 更可能的是買入的意願強過趁高賣出. 這種讓人捉摸不定的走勢, 一方面固然和中美衝突及疫情隨時出現突發狀況有關, 另一方面, 相信也是因為在年初疫情之後, 市場開始穩定下來, 強勢股已經升了不少, 需要整固甚至可能部分已經到了頂部, 而一些弱勢股也跌得七七八八, 資金開始有重新佈局的需要. 兩方面共同影響, 市場應該有一段時間缺乏明確方向, 七月份的飄忽走勢, 雖然是意料之外, 也是情理之中. 

月底的現在回頭看, 找到理由解釋(不論是對是錯), 總是容易的, 但身臨其境, 做對判斷, 是件困難的事, 只是既然仍在場中, 總是需要面對這些挑戰, 需要做些決策. 不能保證看對看錯, 可以做的, 只能是努力提高做對的概率. 要達到目的, 需要一個比較好的決策框架, 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不確定的時代.

基本上, 決策的出發點來自三種: 決策所需的時間和我們可以給的時間, 決策對應的結果的重要性, 達到目的的可選策略.

月初大市急升, 是否追貨, 需要考慮的是升幅會有多大及升浪持續時間. 很明顯月初大舉高追的人的想法是可能升浪會很快, 慢一步就會失去先機, 至於急升之後是否會很快回落, 回落之後是否能夠提供再一次的買入機會, 多半就考慮得不多了. 升勢幅度大而且持續時間短, 留給我們買入的時間確實很少, 買不買及買什麼確實需要很快決定並行動. 如果認為急升很快就完結, 但升浪會持續一段時間, 等幾天後股價回落才買, 是合理的決策, 相比第一種情況, 給我們的時間明顯多許多. 如果認為這次是一輪新牛市的開始, 做決定就更從容了. 哪個判斷是對的, 沒有人有百分百的自信, 但不論未來是哪種情況, 常常出現的情形是不同人在同樣的判斷下做的決策往往導致不同的結果. 水平差異之外, 我想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所做的判斷及決策和實際情況不同時候處理手法的錯配, 這其中, 決策及行動的時間是重要的一點. 比如認定升浪急劇但持續時間短, 當機立斷大舉買進是合理的, 問題是很多人在升幅不及預期並且股價轉弱時往往心存僥倖, 轉入第二個判斷, 決定多給些時間, 等回落後再次回升的時候才沽出, 結果錯恨難返. 既然認為是第一種情況, 買入時間很短, 當然賣出時間也是有限, 見勢不對當機立斷賣出才是正路. 如果轉為覺得是第二種情況, 大可在賣出後等一等再重新買入.

當機會出現, 需要考慮的還有結果的重要性. 這個機會是希望能讓自己反敗為勝還是只要求錦上添花地擴大領先, 在重要性來說有明顯區別. 對應這個區別所需要的決策時間及操作方案, 同樣有明顯不同的要求. 只求錦上添花, 可以很快地做一些冒險, 也可以謹慎地慢慢尋找最佳方案, 但如果希望藉此獲得重大收穫, 需要考慮的時間及考慮的範圍和選擇的執行手段, 就嚴格得多. 我看到有不少失利的投資者, 偏偏在這種時候看起來像是有大把犯錯空間般的隨意甚至冒進, 而有些所求不多者的態度卻慎重得像是機會只有一次般. 他們的成績會是如何可以想見.

當結果對我們很重要時, 就需要考慮可選擇性, 並在其中選取最優解. 實際上, 即使並不重要的時候最好也是如此. 我們的大多數決定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 若是有更多的信息用以做決策的參考, 無疑勝算能夠提升, 但收集信息需要時間, 等信息足夠做出高勝算的決策時, 可能時機就過去了, 所以, 需要在收集信息和時間上取得平衡. 這就回到我們一開始討論的決策需要的時間和可以給的時間這個問題. 時間是有價值的. 能夠快速做出合理決策可以讓我們在市場博弈時佔據優勢.

做出高效率決策有幾種思考方式. 比如, 做出一個決定時, 順便看看這個決定是不是在新的信息出現時能比較容易地被推翻或者被支持, 如果是, 就可以比較快速地確定付諸行動. 再比如, 看看時間是不是對我們很重要. 如果等待的時間長一些, 結果是不是會發生變化. 尤其是當結果可能不利的時候, 這一點尤其重要. 答案越肯定, 越需要快速行動. 就像月初那幾天, 指數大升, 認為有短炒機會, 但情況很快逆轉, 很明顯不是好的短炒的機會, 就應該快速撤出而不是等待. 

但有時候, 我們確實沒有足夠的信息, 被迫要在有大量不確定性的時候做出決策. 在這種情況下, 或許, 最好的做法是選擇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不是冒險去追逐利益. 在股市, 當短期升跌更多的是由各種突發事件推動時, 希望看對方向並做對決策是不實際的, 合理的做法是放棄短炒. 當然我們當其時並不知道會有那些突發事件, 看到機會出手無可厚非, 失手在所難免, 但我們應該可以做到在發現出錯時迅速採取補救措施比如止蝕.

這些關於決策的簡單討論, 實際上是我在七月份時的一些思考, 並主導了我的實際操作.

月初的交易, 背後的考慮是希望借勢擴大領先, 而手段是加入可能追落後的傳統行業, 因覺得可能出現板塊輪動. 但基於長線的觀點, 這種短線走向我不願大幅參與, 因此只是做了局部調動. 這樣的小幅變陣並不影響組合整體結構, 相信即使做錯也影響不大. 我並不奢望成功捕捉每一次機會, 我的目標只是每一年盈利並跑贏指數, 因此即使短線看起來機會頗大, 仍將長線策略排在前面, 也就是維持到當時為止都交到成績的陣型, 不願輕易做出大幅改變. 在這目標下, 因為有之前的領先, 時間站在我這邊, 不需要依靠這次貌似很好的機會去達到很高的目標. 我放棄了貌似大有勝算的短炒機會, 得到的是避開了許多股票升後無以為繼的高追陷阱.

此後的失敗短炒, 很明顯是因指數很快跌定反彈給我市底頗強的錯覺所致, 比較慶幸的是我撤退及時, 少輸了些. 單純看到指數很快反彈, 其實信號並不足夠, 更何況反彈的幅度十分有限. 我的出手其實理由並不充分, 犯下在不確定的時候應該避免出錯的大忌, 再加上捕捉買賣點的技巧確實不好, 輸錢在所難免, 受到一個教訓, 也因這個教訓而有了本文的主題.

在上述的短炒失敗後, 市場繼續偏弱, 實在看不清短線方向, 應對的策略是讓組合再平衡一些, 減少當炒板塊和個股, 增加相對冷門的傳統產業股, 所以有了華潤醫藥和中國重汽的加入. 實際上, 新加入的股票分屬醫藥相關和基建相關, 同樣圍繞我幾個月前定下的策略, 聚焦在當時選定而之後表現確實不差的中長線選股主題, 放棄繼續做短線的嘗試. 

當股價波幅大的時候, 比如這個月的很多熱炒股, 很多人會傾向希望趁機高沽低買賺短線, 不幸的是最後卻事與願違. 畢竟, 盤感敏銳的只是少數人. 統計數字也支持了這一點, 整體而言, 積極參與短線買賣的表現比持股不動的差. 估計原因是在選股同樣有水準的情況下, 股價長線向上, 但短線升跌機會一半一半, 持股不動者相當於參與了所有的反彈, 而短線交易者既多付了交易成本又可能錯失了一些升浪. 另外, 很多人會在持續關注股價 升跌時受到情緒牽引, 做出許多不必要的交易. 

如果看不清眼前, 選擇嘗試抽離一些, 用較長遠的眼光決定操作, 效果可能更好. 在我的情況, 既然已經領先了指數這麼多, 甚至超出我的目標了, 至少可以證明之前的策略大致上沒有什麼問題, 眼下幾天甚至幾星期的混沌情況其實並不值得太過敏感, 即使組合回報率出現起伏, 也不會影響大局, 那麼, 何妨暫時忍一忍, 等待更明朗的局面出現再做新的決策? 意識到這一點, 炒賣倉在下旬一單交易也沒有做, 長線倉更不用說了.


持股:

長線倉:

永升生活服務(1995)      11.6%
港交所 (388)                  10.5%
騰訊控股 (700))               9.4% 
龍光地產 (3380)              9.0%
康龍化成 (3759)              8.9%
中國金茂  (817)               8.2%                       
阿里巴巴 (9988)              7.0%
時代鄰里 (9928)              6.5%
海螺水泥 (914)                6.2%
維達國際 (3331)              6.2%
微盟集團 (2013)              5.7%
京東集團 (9618)              2.6%



炒賣倉:

微創醫療(853)               11.6%
康龍化成(3759)             11.2%
永升生活服務(1995)      10.5%  
融創中國(1918)               9.7%
時代鄰里(9928)               8.1%
時代中國(1233)               7.3%     
微盟集團 (2013)              7.1%
美團點評 (3690)              6.8%
思考樂教育(1769)            6.3% 
閱文集團(772)                 6.3%
中國重汽(3808)               5.3%
華潤醫療(1515)               4.9%
康方生物 (9926)              4.1%



YTD  (截止 31-Jul-2020) :

恆指   :  - 12.7%  
長線倉:    29.0%    
炒賣倉: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