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事纏身, 距離上次發文, 竟然已經有一個月了. 這段時間, 恰是港股風雲變色的時候, 恒指在今年二月初見年度高位後, 至今仍處於一浪低於一浪的跌勢中, 大部份股票都錄得頗為明顯的跌幅. 值此惡劣時刻, 假如一早已離場旁觀, 當然可笑看風雲, 不幸的是我期間除了對組合進行小幅度調配, 增加些許現金外, 幾乎沒有多做其他動作, 結果硬食了整個跌浪.
相比一些戰友的一早減持甚至清倉, 另一些戰友的靈活轉身, 追逐熱點, 我這樣的幾乎保持滿倉, 而又固守原來的大部份股份, 股市調整帶來的傷害明顯大了許多, 今年已經不幸地淪為虧損一族, 非常淒慘.
恒指今年高開低走, 走勢相當差, 然而在相當多的股票隨大市不斷尋底之時, 逆勢不斷上漲甚至屢創新高的股票也為數不少. 在這樣的總體環境下, 如果專注熱門, 聚焦市場焦點, 應該還是可以有不錯的成績的, 我今年成績欠佳, 早前反省, 認為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未能及時跟上年初的太陽能, 之後的新能源, 環保, 電力和紡織等市場熱點, 另一原因是當指數開始明顯囘調, 我未有大舉撤退. 現在再看, 這兩個原因似乎不太有說服力了.
我目前的持股中, 近半的倉位是從去年帶下來的, 整體上到現在仍錄得正回報, 但今年以來的操作失誤頻頻, 嚴重拖累組合表現. 今年大市表現飄忽, 因應市場形勢, 對組合進行調整, 是正常的, 也是有必要的, 然而, 今年對買賣時機把握, 我實在做得太過糟糕. 我有不少股份是在股價調整後才沽出的, 這種所謂的右側交易, 本有其優勝之處, 但很不幸, 我犯了太過猶豫的毛病, 未有在勢色不對即當機立斷, 這樣的次數出現了幾次, 對組合的傷害不小. 當大市波動, 股價上落明顯時, 出於貪婪和恐懼, 我做了幾次相當愚蠢的買入和賣出, 加重了組合的傷勢, 比如我曾經在750興業太陽能第一天大跌時撈了貨, 雖然比重很少(低於組合3%), 但最後以虧損兩成離場, 損失也是相當慘重. 未經事先慎重考慮, 僅僅因市況突然急劇轉變, 似乎帶來機會, 就貿然出擊, 遭受損失理所當然. 假如當時少一些這類不理智的交易, 當不致到現在錄得虧損.
我在之前的文章及和網友的對答中, 數次提及今年選股水準欠佳, 影響了回報. 想深一層, 選股對回報固然有影響, 但我今年曾買賣過的, 現在仍持有的股份, 可以說大部份都沒有什麽大問題, 就算它們都不是所謂的股王, 也未能在今年碰上熱炒的時候, 它們整體的表現也不算很差, 假如在做買賣決定的時候, 多一些理性, 少一些衝動, 即使沒有選中股王, 組合的表現也應該不錯的. 比如3303巨濤, 我在去年已經建倉, 但在一月份因大市強勢, 而3303只是盤整, 甚至似乎開始呈現弱勢, 我難敵悶局, 沽出了, 誰知此後它大升特升. 回想當時看中3303的理由, 最主要的是估值低和業績開始反轉向好, 是出於基本因素的考慮, 而我僅僅因少了耐性, 就此放走了它. 同類的錯誤, 今年出現了幾次. 因此, 與其說是選股失准, 倒不如說是我心態失衡, 是造成表現欠佳的主要原因.
在大市疲弱時, 仍堅持滿倉應對, 幾可肯定組合表現會受拖累, 但在現在這種表面疲弱, 實際上仍不時出現亮點的市況, 假如佈陣得當, 應可將影響減到最低的. 我的組合中, 有不錯的防守力的股份一直保持有約1/3, 其他較波動的股份, 我也因應風險回報的平衡, 對注碼做出了控制, 整體上其實對組合表現的波動做出了一些緩衝, 如果堅決執行, 其實滿倉的問題并不大. 我的問題, 在於當大市波幅突然加劇, 比如突然大跌或者突然明顯反彈時, 常有希望抓住機會的衝動, 而實際操作時, 卻常將估值低的股票在大跌時當做弱勢股沽出, 將波動大的股份在反彈時高位追入, 結果賣在了低位, 買在了高位, 這樣的換馬錯誤, 也影響了組合表現. 現在反思, 估值低的股份, 本來的下跌空間已經有限, 跌市追沽是為不智, 大市尚未穩定, 高追波動大的股份, 同樣是愚蠢行為. 假如我當時反過來做, 結果肯定大不一樣.
投資股市已經十幾年, 對於各種投資理論, 我可以說是有些瞭解, 實際操作, 我也可說是身經百戰, 到現在還犯了這麼多的錯誤, 主因絕對不是因為自己的投資知識不夠, 問題多半還是出在心態上, 容易受各種心理活動影響, 想贏怕輸, 貪婪和恐懼交織. 投資知識易學, 投資心態難把握得好.
時刻提醒自己: 如果有幸成績好轉, 那一定是市場的功勞, 如果表現欠佳, 那唯一的原因一定是自己犯錯.
YTD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