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聚焦

指數直線上升兩個月後, 隨著三月份業績期到來, 開始進入調整, 未能一如之前繼續穩步上升, 個股表現開始波動起來, 指數則呈區間上落尋找方向之勢. 雖然我的持股整體看起來不需要做重大改變, 但因應業績和股價, 一些微調還是必要的, 所以這段時間交易明顯頻繁了.

長線倉賣出華潤燃氣, 買回敏實; 少量減持新意網, 加倉中信國際電訊. 炒賣倉減持金蝶, 加倉浪潮和金山軟件; 沽清華潤水泥, 加倉新華保險; 賣出恆大, 換入金茂.

華潤燃氣和敏實的換馬行動是在華潤燃氣業績發佈前後分兩次進行的, 想不到華潤燃氣業績後大升, 早知道就等業績出來才一次性交易了.

之所以不敢賭華潤燃氣業績, 主要是擔心下半年天然氣分銷利潤會下降, 因同業昆侖和港華已出現這個情況. 我估計原因來自發改委去年五月份發佈的<關於理順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氣門站價格的通知>在下半年發揮了影響力. 港華, 新奧燃氣等同行績後股價下跌更加重了我的擔憂. 我沒有意料到的是華潤燃氣的接駁費用收入大升抵消了大部分天然氣成本上漲的負面因素, 事後諸葛亮的解釋是因為華潤燃氣的勢力範圍是經濟增長較快的地方, 房地產銷售增長更快. 不過, 無論如何, 在大升後, 估計華潤燃氣股價即使繼續向上走, 多半大升的空間也不大了, 長期慢牛可以期待, 中短線快牛就難以指望了.

其實我並不介意持有一隻慢牛股, 只是看到不久前賣出去的敏實居然從我的賣出價回落了超過兩成, 很想買回來. 敏實公佈了一份不盡人意的業績後股價疲不能興, 估值幾乎到了近幾年的新低, 價格上相當有吸引力. 去年業績不佳的原因很多是一次性的, 比如政府補貼的收入沒有放在去年, 火災損失的計提之類, 還有個Q4的期權費用支出, 這些在今年將不會出現, 毛利率會回升. 新領域的鋁產品在市場一輪低價競爭後, 敏實以質量和技術拉回不少以前貪便宜離開的訂單. 我相信今年業績復甦大概率發生, 那樣的話, 估值回升加上盈利增長, 或許上升空間比華潤燃氣大.

新意網莫名其妙地升到近7元, 股息率降到可憐的2%左右, 不賣一點對不起拉升股價的大戶, 相比之下, 股價3.25左右息率約5.5%的1883性感多了. 一買一賣, 理所當然. 不願清倉新意網, 是因為長線吸引力仍在, 而且, 食正大數據風口, 一直貴下去也很可能, 反正已經大致取回成本, 就讓利潤繼續奔跑吧.

減金蝶, 加浪潮和金山, 理由大致在上篇文章留言提及, 不再重複. 值得談一談的是金山軟件.

金山軟件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賣點, 沒有一項業務處於行業頂尖, 而且給人有主業模糊的感覺. 但細看之下, 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 主業盈利來源的遊戲, 去年因政策影響, 業績倒退, 但今年手游指尖江湖第二季有望推出, 很可能帶動遊戲盈利在下半年大增; WPS用戶數繼續成長, 由於MS Office訂閱費用不低, 正版破解也越發困難, 再加上國家持續推動國產軟件替代的背景, 可以期待辦公軟件業務持續成長; 金山雲雖然在公有雲領域競爭力不如騰訊和阿里兩巨頭, 但在細分但規模不小的視頻和遊戲雲方面已經顯示出競爭力, 背後還有小米生態鏈的支持, 在行業高增長背景下, 同樣值得期待; 獵豹比較飄忽, 但傅盛的能力已經多次證明, 有機會成為好的變數. 幾塊主要資產都是面臨挑戰, 但存有希望, 身處牛市, 就有了炒作的理由,

新興產業, 尤其是IT方面的, 細究盈利是沒意思的, 關鍵是營收的增長. 金蝶和金山, 正處於擴張拼營收的階段, 不需對盈利有苛求. 但也因還沒賺什麼錢, 股價波動必然較大, 長持短炒或許都可以, 重倉就免了. 英哥多次抱怨香港收租概念根深蒂固, 不buy有前景但暫時看不到盈利的創新概念, 正正說中事實. 也不知道這局面何時才會有明顯改變, 這類投資, 還是小注博大贏為佳.

恆大是在週二業績出來後的第二天沽清的, 換入了金茂. 業績比我估計的少了不少, 因少數股東分走的部分比想象中多, 而且還出來一個之前沒想到的30億捐款支出, 造車的前景如何也是比較難以判斷.

看到的討論中, 空方聚焦在造車投資未必成功, 少數股東分了太多, 銷售天花板可能快觸及了, 也就是業績高增長可能不再; 多方認為造車風險可控---順應國家政策, 既是政治正確, 又有機會得到國家支持, 可以看做是對主業的另類買保險. 在更大的視野下, 是公司發展的必然, 而且回A股下半年可能有眉目. 或許多空都有道理, 七月份開會討論派息之前, 股價很可能會處於膠著, 再考慮到利潤不如預期, 搞不好是膠著偏弱. 因此我沽清了最後的部分.

對於內房的選擇, 我認為優先選擇的方向有兩個: 一個是佈局全國的龍頭, 一個是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地頭蛇. 而具體的選股, 首選是有進取心并且管治能力強的管理層掌舵的民企, 或者是管理層有足夠動力做好公司的國企. 最後, 再考慮估值.

兩個組合分別持有龍頭融創和碧桂園, 對萬科沒有興趣, 賣恆大騰出的資金準備給區域王者, 因最看好的大灣區我已經下注, 最後選擇了金茂. 恰好週一明報蔡金強談了金茂, 深得我心, 就不再多說了, 分享鏈接如下蔡金強﹕金茂最璀璨時光將臨

變動之後, 兩個組合的結構大致依舊如前. 即將進入四月, 接下來就是所謂的五窮, 如果下個月指數維持高位, 就應該小心些了.

相比以前, 這個月我的交易次數多了一些, 雖然看起來大部分交易有其必要性, 但太過頻繁, 並不是好事. 一般來說, 做出交易決定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標的, 或者是認為犯了錯誤需要修正, 但頻繁的交易, 可能代表了自己事先的思考不足, 犯錯的機會肯定不低. 畢竟, 若是對每一單交易有過仔細權衡, 正確率必定提升, 也就不需要頻頻買賣了. 而且, 太過執著於尋找所謂的牛股, 常常會忽視了全局. 這個全局, 既包括組合的配置, 也包括整體的策略. 股王可遇不可求, 往往還需要點運氣, 相比之下, 一個大部分成員可以交出中規中矩成績的組合, 回報率已經大有可觀, 構建這樣的組合的難度肯定低過尋找絕世股王. 清陳譫然說: 不謀萬世者, 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 不足謀一域. 他說的是國家大政, 何嘗不適合股票呢?

當你未能用長遠一點的眼光看待個股, 短期的急劇波動足以震走手裡的未來大牛股; 當你沒有用一個整體的思路來為組合做個均衡的配置, 有可能組合表現的大幅波動會導致各種錯誤操作, 也有可能買了一堆不合時宜的所謂好股而坐看指數大升自己持股卻紋風不動.....

身處牛市, 即使是在雞犬皆升的牛三, 也是有主線副線, 並非隨便一買什麼股都可以大升特升, 更何況是現在. 市面上那麼多股票, 資金又那麼有限, 只能集中在最有勝算的地方. 而那些地方, 並不是你認為的, 而是市場認為的最好的才是機會所在. 凱恩斯那個選美理論, 可謂選股的最佳類比. 落實到股市, 個股太多, 選美理論更合用的場合是找到市場焦點的主線. 在主線之下, 再尋找最好的標的, 命中率肯定大幅提升.

有價值的股票大部分時候都不少, 但若是單純地看眼前的財務數據, 搞不好要麼選中一大堆低PB, 低PE的但股價長年不動的小市值股, 要麼是選中那些正處於盈利高峰的週期股. 假如眼光放長遠一些, 世界將大不一樣. 比如新意網, 即使是在股價5元的時候, 單純看估值, 吸引力也肯定比不上許多高息股, 比如我也曾經持有的808, 或者是公認優質的6823之類, 但新意網的股價就是明顯跑贏了, 如果沒有看到新意網未來幾年的前景明顯好於808們, 你就解釋不了這個現象, 當然也就錯過了這隻股票. 另一方面, 新意網的股價也並不是只升不跌, 周線圖上顯示有很多時候是跌的時間多升的時間少, 若是沒有眼光信念支撐, 很難想象可以從2元左右一路堅持到現在. 我並不否認有很多人有能力成功短線炒波幅, 問題是恐怕大多數短線客即使多次炒賣成功, 最後的總收益還是比不上貌似傻傻的一路持有兩三年.

所以, 雖然這個月看起來交易頻繁了些, 但我的買賣主線都還是主要圍繞我認為的三大主線, 看法沒有重大改變的持股則一路持有. 兩個持倉中, 那些標籤明顯的選股之外, 有些看起來在組合定位很單純的選股, 比如貌似防守的收息股1883和1686, 其實也符合這些主線-----他們的數據中心, 既是未來5G數據需求大增的必需品, 也是雲服務的基礎設施.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 大市走向和這些股票的整體表現, 看起來持續驗證了這些判斷的正確性, 那麼, 理所當然的做法當然是延續這些思路, 需要的只是隨著市況及對個股的判斷做些相應的微調.

組合的配置除了勝算的考慮, 均衡也應兼顧. 炒賣倉看起來比長線倉激進, 其實也考慮了配合. 內房股雖然長期被市場看淡, 估值偏低, 但這兩年持續交出靚麗業績, 派息也多; 科技股估值偏貴, 派息幾近於無, 盈利確定性較差, 但有概念有前景, 可以作為奇兵; 內險股比較均衡, 大致跟隨大市方向. 三者互相配合, 竟然讓這個本應比較波動的組合保持了較為平穩但持續向上的回報率曲線.

至於具體的操作手法, 或許在炒家角度, 大市向好時右側交易更具效率和勝算, 但考慮到現在其實升勢並非一面倒, 我覺得左側交易或者右側交易, 問題都不大, 不可取的是以短線的看法做長線的交易, 或者是以長線的眼光去做短線的投機. 比如我對待金蝶, 我看中的是長遠的前景, 所以從頭到尾坐了去年六七元到十元, 又從十元到六元然後再到現在的過山車, 或許不智, 但做法和買入的思路匹配, 若是未來真的升到二三十元, 如今兩三元的波動又算得了什麼呢? 當然我也可能出錯, 所以既以注碼控制了潛在的虧損, 又減持了些降低持倉成本, 給了容錯空間. 在做長遠期待同時, 也考慮當下的風險, 這樣去賭未來, 完全賭得過.

持股如下(截止29-Mar-2019):

長線倉:

地產:      雅居樂 8.3%,      碧桂園 8.0%     
盈富基金          14.4%
中國平安          14.3%
港交所              13.4%
新華保險           6.5%
招商銀行           6.2%
中信國際電訊    6.9%
新意網              7.6%
太古B                4.8%
敏實集團            4.0%



炒賣倉:

地產:   融創 15.6%, 奧園 14.2%, 時代中國 8.1%, 中國金茂 6.1%
海螺水泥      8.4% 
保險:   中國平安 11.0%,  新華保險  6.0%
信息科技:  金蝶 5.4%,  浪潮國際  6.9%,  金山軟件 6.0%
港交所 :       10.9%   



YTD:

恆指:      12.4%
炒賣倉:   34.7%
長線倉:   23.0%

2019年3月14日星期四

牛市, 在路上

2015年的牛市太短暫, 而且最後搞得一地雞毛, 2017年固然恆指是大牛市, 但真的在這一年賺到錢的人其實比例不高, 去年雖然指數跌得不多, 但重傷的好像不少. 所以, 這幾年港股投資者可以說已經習慣了屢遭打擊, 再加上經濟不好, 熊市思維成了主流. 但是, 看著恆指在去年屢試跌到25000點就跌不下去, 然後從去年十二月開始,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大幅回升達4000點, 而且即使有什麼壞消息, 很短時間就消化了, 我們不能不考慮到現在已經身處牛市的可能性. 

上週五裂口大跌, 頗有升浪告一段落的感覺, 但出乎意料的, 只用了兩天, 恆指就收復了上週五的跌幅, 市底很強, 毫無疑問. 指數這樣的表現, 無論如何看, 都不像是在熊市. 在普通的上落市, 指數也不容易做到如此強勢. 今天曾教授在專欄里說去年不是熊市, 因為真正的熊市肯定是普跌, 不會有恆指成分股能在熊市中創新高的, 我認為有一定道理. 實際上, 最近幾年, 隨著資訊流動日益暢通, 量化交易大行其道, 市場效率提升, 環球低息環境持續, 股市的波幅小了許多, 牛熊之分不再像以前那麼明顯, 或許, 未來像以前那樣的全面牛市和熊市的輪轉會不再那麼明顯, 更多的將會是局部牛市和局部熊市的交替.

恆指在二月中升穿所謂牛熊交界線的250天平均線, 前兩天回調時再次觸及, 感覺上恆指應該已經在去年十二月見底, 但說是新一輪牛市開啟又信心不大, 畢竟太多人很介意現在那麼多的不明朗因素. 話雖如此, 從種種跡象看, 我認為牛市已經在路上.

首先是估值. 參考雪球網的資料, 恆指現在PE約10.7倍, PB1,2倍, 息率約3.7%, 處於歷史平均估值的中間, 代表指數可升可跌. 考慮到恆指是從幾個月前的25000點升到現在的近29000這個情況, 而25000點大致上是歷次熊市的估值底部, 我們以傳統的道氏理論判斷, 現在最少屬於牛一階段, 似乎問題不大, 而每次牛市完結時, 恆指高峰的估值處於PB1.5以上, 息率3%以下是最低消費了. 所以即使恆指已經升了許多了, 認為高位離現在仍有一段距離, 並非毫無道理.

其次是看看外部因素. 經濟不好是共識, 但簡單地把經濟不好等同於股市走熊是很偏頗的. 歷史上, 經濟不好而股市大旺的情況曾經出現過多次, 誰敢說這今天不會再來一次呢? 如果傳統智慧的股市表現領先實體經濟半年再次正確, 現在的牛市正預示實體經濟將復甦, 道理也說得通.

推動指數向上的, 除了估值上的上升空間外, 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有資金. 而資金, 更多的是看央行態度. 央行的取態, 主要取決於經濟環境. 經濟不好, 央行政策通常趨向放鬆銀根. 一月份聯儲局不再提及漸進性加息, 意味著美國的加息週期可能在今年提前結束. 即使貨幣政策不會從加息逆轉向再次大放水, 寬鬆政策也是可以預期的.  至於中國, 央行在去年第四季的貨幣政策報告中, 以往常說的穩健中性一詞首次去掉了中性兩字, 暗示貨幣政策也將走向寬鬆. 兩大國的貨幣寬鬆, 固然不是股市走牛的充分條件, 起碼提供了牛市需要資金推動的這個必要條件.

再次是國家意志. 即使是自由經濟的美國, 可能是經濟的需要, 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特朗普的連任大計, 即使總統的權力受到重重限制, 特朗普都要千方百計托住股市. 雖然不能將功勞都給特朗普, 說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政府意志多少對美股這兩個月的反彈提供了助力並不為過. 做為類比, 如果中國政府有意願催生一個牛市, 可以發揮的作用只會更大. 從最近一段時間的政府所言所行觀察, 政府對牛市出現的渴望已經呼之欲出.

去年股市, 尤其是A股, 的暴跌, 可以歸結為三個主要原因: 一是對左的擔憂, 二是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是貿易戰.

第一點的擔憂以一篇大熱網文"適應經濟初步完成歷史重任該退場"的出現到達高潮, 不過政府反應迅速, 官媒集體圍剿此文, 隨後習近平以"充分肯定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定調, 意味著經濟上改革路線轉向左的風險開始消除(雖然政治上多半不是同一回事)

第二點的擔心主要因去年下半年企業債務違約開始頻頻出現, 各種P2P的理財產品也頻繁出事. 企業的問題不容易一步解決, 但政府已經表態要減輕企業稅務負擔, 并努力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現在正在舉行的兩會上, 李克強也確實提出了明確的減稅措施.

第三點的貿易戰, 隨著形勢的發展, 中美兩國最後達成妥協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加, 特朗普的發言也不斷釋放正面信息, 貿易戰擴大化的可能性應該極低了.

在上述三個負面因素得到緩解的背景下, 去年十九大, 最近的領導人的講話, 都將股市定性為對經濟有重要作用, 并肯定為是一條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股市的意願已經很明顯. 實際上, 現在出來一個牛市也是形勢所需. 最近熱炒的科創板, 很可能是貿易談判中的焦點之一"2025中國製造"的市場解決版-----既然不能由政府出面推動了, 那就弄一個科創板, 以市場力量來推動. 科創板的成功推出, 需要有一個牛市來營造良好氣氛. 銀根放鬆, 大水漫灌, 資金需要一個蓄水池. 房地產發展到這個階段, 不再能大幅增長了, 難以再完全承擔資金蓄水池的任務, 一部分壓力轉移給股市, 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如果再細心觀察, 或許會注意到, 在農曆年假期過後的一個月內, 股市的新聞在新聞聯播竟然出現了三次之多. 對國情有所了解的人, 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很可能不是偶然的, A股在農曆年後到現在, 出現了一波非常強勁的升勢, 而熱潮是由一隻叫做東方通信的股票連續升停板帶起. 這隻妖股, 頗有千金買馬骨的意味, 很難想象背後沒有什麼東西. 客觀地看, 雖然升浪的起步有些詭異, A股在長期陰跌後, 估值已經幾乎是歷史新低, 物極必反, 由熊轉牛也是應該了, 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觸發點. 就算東方通信有點妖味, 既然起到作用了, 就不必計較太多了.

A股和港股的互動, 在港股通之後越發密切, A股走牛, 港股必然受益.

中美都需要達成妥協, 都需要一個寬鬆的貨幣環境, 都歡迎甚至需要牛市, 是天時; 恆指估值跌到歷史底部, 提供了起步和上升空間, 是地利; A股美股都強力回升, 助力港股, 是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此時牛市不來, 更待何時?

現在恆指是29000點, 已經從底部回升了約4000點, 看似不少, 其實升幅不過只有約15%, 想想2017年, 再往前看看2015, 甚至2007年, 這個升幅其實不多. 牛市, 正在路上.

認同這個判斷, 應該做的事情很簡單-----不理雜音, 堅持信念, 努力找好股, 然後坐等市場抬轎. 上週五的大跌, 雖然讓我的組合遭到今年最慘重的打擊, 但并沒有對我有多少心理影響, 原因就是我認為正身處牛市, 這一天的調整只不過是遲早會來的回調.

利弗莫說: 讓我賺大錢的, 從來不是正確的判斷, 而是長期的堅持. 判斷正確的人很多, 堅持自己的判斷的人很少. 這正是為什麼很多水平不錯的作手會賠錢. 打敗他們的不是市場, 而是他們自己, 因為他們有智慧卻不能堅持. 這段話, 在牛市里, 值得大家時時回味.

利弗莫還有一段類似的話: 我的想法從來都沒有為我賺過大錢, 總是堅持不動替我賺了大錢. 明白了嗎? 是我堅持不動! 看對個股波動并沒有什麼了不起, 就算能在最佳點買賣股票, 但他們最後都沒能真正賺到錢. 這是為什麼呢? 能看對波動方向的人很多, 能看對波動并能堅持不動的人才真正厲害.

牛市已來, 選對核心股, 并穩穩拿住, 是正道, 也是最有機會賺到錢的.

寫下此文, 一是因為上週五的大跌, 另外是因為這幾天做了幾單交易, 離月底尚遠, 應該先做點交代.

長線倉如上文留言提及, 沽了敏實和銀河娛樂, 換入中信國際電訊和新華保險. 炒賣倉除提及的以新華保險替代中國銀河外, 週一少量減持了恆大和華潤水泥, 買入金山軟件.

持股如下(截止13-Mar-2019):

長線倉:

地產:      雅居樂 7.6%,      碧桂園 7.6%     
新意網              8.3%
盈富基金          14.9%
中國平安          14.4%
港交所              14.1%
新華保險           6.4%
招商銀行           6.1%
華潤燃氣           5.7%
中信國際電訊    5.4%
太古B                4.6%


炒賣倉:

地產:   融創 14.8%, 奧園 12.2%, 中國恆大 6.4%, 時代中國 7.1%
水泥:   海螺水泥 8.0%,  華潤水泥 4.9%
保險:   中國平安 10.8%,  新華保險  3.5%
信息科技:  金蝶 7.9%,  浪潮國際  7.1%,  金山軟件 3.7%
港交所 :       11.3%






YTD:

恆指:      11.5%
炒賣倉:   28.2%
長線倉:   16.9%

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預期差

無論是自上而下, 或是自下而上, 組合的構建, 最後都要落實到具體的選股. 不同風格的投資者重視的指標可以差別非常大----短炒的可能關注資金流向, 價值投資者會重視PE, PB之類; 進取的會看重股價和成交量的活躍度, 穩重的可能更喜歡平穩的股價和穩定的派息....各種觀點難分對錯, 主要視乎每個人的能力圈, 投資風格和財務需要. 即使標準有異, 有一點相信應該是大家都追求的, 就是選中的股票的股價能節節上升, 如果再加上派息也不斷增長, 就更完美了.

長期, 比如以十年二十年計, 可以創造超額回報的股票當然很少, 能一路持有陪伴的投資者也很稀有. 對我等普通投資者來說, 如果能買中三兩年內有理想回報的股票, 就已經值得慶祝了. 以筆者來說, 炒股超過二十年, 跑贏大市早已是尋常事, 但買到并賺到的倍升股, 數倍股, 數上來寥寥無幾. 值得安慰的是那些大升股, 大部分是這幾年買到的, 或許是我功力有所進步了:) 總結這些買到的股票, 我發現它們有個共同點, 就是這些股票的大升, 或多或少是因為市場對他們之前的預期偏低, 後來因各種原因預期提升了, 給的估值相應提升, 有的再疊加了本身業績的增長, 也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擊. 換句話說, 市場前後預期的不同, 足以造就出大牛股.

最經典的, 是像騰訊和港交所這種.

港交所剛上市時, 港股以本地股為主, 成交量低, 平均估值在PE10倍左右. 以2005年四大國有銀行陸續上市為標誌的大型國企來港上市, 大幅提升了港股成交量, 帶動港交所盈利大升, 之後十年的平均估值上升到預期PE超過20倍. 滬港通和深港通啟動後, 市場憧憬前景, 實際上港股也吸引了大量資金南下, 港交所盈利增速雖然不再如05,06年那幾年那樣凌厲, 但這幾年的平均估值還是被市場推高到預期PE超過30倍.

騰訊是另一個好故事. 上市之初, 盈利來源是短信收費, 估值也是只有十來倍PE, 後來開拓了遊戲業務, 業績大增, 估值隨之提升. 再之後, QQ擊敗對手MSN, 騰訊開始以QQ為核心構建生態圈, 業績和估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騰訊的微信可謂再造了一個QQ, 甚至猶有過之, 市場的樂觀預期最後將騰訊估值推高到PE50倍.

這樣不斷講出新故事, 而且也持續交出好業績的股票, 年復一年地超越市場預期的股票, 最後成為一代股王, 直到現在光環還未褪色, 實在可遇不可求, 也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 很遺憾當年沒有能力抓到機會.

我曾經持有一段不短的時間的領展是另一種類型.

領展其實是一張明牌. 不像港交所和騰訊, 隔幾年就有個新憧憬, 領展從開始到現在都是一隻收租股. 和其他收租股不同的, 是領展是公屋商場打包上市的, 上市初期風波重重, 而且商場老舊, 所以估值不高. 但這樣的背景蘊藏著利好, 就是舊商場有很大的改進潛力, 這代表未來盈利的增長是看得見的, 而派息又已經有法律保障, 只要管理層不太失職, 前景可期. 我在09年不到15元的價位建倉完成, 之後領展的業績和派息果然逐年提升, 再加上低息環境保持了一段長時間, 市場對領展的信心逐年加強, 最終將領展推上藍籌. 我最後在不到60元的價位清倉, 換入了長江基建和新意網.

我買入時領展以股價計, 息率近七厘, 賣出時息率約3.3厘. 賣出的理由是增長動力已經開始減慢, 但估值已經提升一倍, 估計開始進入僅憑自身業績增長帶動股價的平穩期, 戴維斯雙擊只剩下了一擊.

類似領展這樣, 業績增速雖然不高, 但可持續性強, 隨著時間過去, 市場對其預期也趨向樂觀, 信心漸漸提升, 估值慢慢得到明顯提高, 可謂後防股王, 雖然爆發力較差, 勝在穩健, 是長線王者, 也是一個前後預期和估值變化催生的牛股. 新意網現在仍在我的長線倉里, 已經是兩倍股了, 它的故事和領展有點相似---良好的派息政策, 不斷擴張的數據中心, 再疊加市場對未來數據需求的樂觀預期, 讓這隻另類收租股有了增長股的股價表現.

以五年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成就的股王, 要選中并拿得住, 對眼光, 耐心都是大考驗, 太難了. 比較有機會買中的, 是另外幾種.

比如內房股這種情況. 17年我靠內房股大勝, 直到現在仍然重倉內房板塊. 內房股算是港股的異類了, 板塊內公司多, 市值大, 但長期不被市場看好, 基金也普遍低配, 所以普遍估值偏低. 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可以理解, 畢竟內房股尤其是民企內房股, 公司普遍由小開始, 資金不足但擴張迅猛, 所以資金鏈緊張, 負債率高企, 再加上會計制度上的支出前列收入後置, 給人的感覺是隨時都要倒閉了, 而且不時的調控帶來各種不明朗, 市場信心不足理所當然. 極差的預期給了他們極低的估值, 只要那些普遍接受的利淡有一些被緩解甚至證偽, 單單稍樂觀一點的預期就足以帶動股價大升. 情況也確實如此, 在數年的沉寂後, 一個棚改的催化劑, 就帶動整個板塊在17年大爆發. 未來, 各龍頭開發商放慢擴張步伐, 收入和支出開始匹配, 很大機會持續釋放出利潤, 負債率也會隨之降低, 可能再一次得到重估.

這種情況, 是公司基本面並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但低估值提供了上升空間, 影響預期的主要負面因素很大部分來自宏觀面的擔憂. 在這樣的情況下, 只要有證據降低這些擔憂, 單純的估值修復就足以在短時間內帶來一浪巨大的升幅. 如果公司經營不出問題, 而那些擔憂隨著時間過去被證偽, 有可能產生長線牛股.

有些類似困境反轉的情況也會產生牛股, 這些股票很多來自週期性行業, 也有些是公司本身的情況 比如新舊產品迭代期間的低潮之類. 當行業景氣下行, 市場預期通常很低, 如果能準確把握景氣反轉的時機, 到市場預期樂觀時, 會有很好的回報率. 我前年底準確捕捉到兗州煤業的買點, 可惜去年初錯失了高位套現機會, 原因是未能及時察覺煤價及供給因宏觀環境改變導致的變化. 捕捉週期性行業景氣輪轉的預期差, 需要對行業有深入的認識.

以上提及的這些情況, 相關公司大都有業績為股價上升提供基礎. 如果沒有業績支撐, 市場對某些產業一面倒的樂觀憧憬也足以帶來一大批牛股, 即使這些股票本身的基本因素欠奉. 典型的比如1999年的科網狂潮. 本身有業績, 又碰到市場突然對這些公司的評價樂觀了許多, 把這些公司的估值推高到遠超原本的長期估值的程度, 也足以帶動一輪大升, 這種情況多半難以長期維持, 但畢竟提供了很好的賺快錢的機會. 比如一年半前以中生製藥為代表的醫藥股的集體狂升.

對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來說, 眼光能穿透五年十年的迷霧, 看清未來, 幾乎不可能, 但一些公司未來一兩年的前景, 是有機會看得清的. 上述這些情況, 相關的股票其實並不能像騰訊那樣, 長年交出靚麗業績, 但保持三幾年的好業績是做得到的. 不奢求買中第二隻騰訊, 能買到類似三年前的恆大, 其實已經足夠.

假如目標是大幅跑贏指數, 尋找潛在的大牛股是必做的功課, 尤其是今年以來, 港股在A股的帶動下, 出現強勁走勢, 提供了不錯的炒作機會, 不能輕易浪費. 實際上, 在上文提及的策略之後, 思路落到尋找具體的股票時, 預期差這個因素, 是我選股的重要考慮之一.  比如, 即使是長線倉里的防守股太古B, 表面平平無奇, 內中卻潛藏著重估的機會. 基本因素來說, 股價對資產的深度折讓, 在大市氣氛良好的時候, 有機會縮窄; 旗下國泰隨著油價對沖失敗的負面因素逐漸遠去, 對太古的盈利增長會有不錯的幫助; 太古B股價對太古A存在折讓是長期現象, 但最近的折讓幅度是幾年來最多的, 很不合理. 這三點, 隨便一點被市場認同, 就足以讓股價上升, 更不用說三點都起作用了.

二月的指數繼續強勢, A股的表現也出乎預料的好, 風險胃納看來可以提高一些. 這個月的基本策略仍然是繼續修煉坐功, 只有數單交易. 長線倉沽出中海油, 減持敏實, 買進銀河娛樂; 炒賣倉少量減持恆大和海螺, 買了一點中國銀河和浪潮國際.

長線倉當初買入中海油, 估值之外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美國成為石油出口國後, 油價有機會持續強勢, 但後來的情況似乎不如理想, 信心有所動搖, 敏實今年出乎意料地大幅跑贏指數, 但我看不到有什麼足以促發重估的催化劑, 甚至, 感覺公司的增長速度可能非常一般, 因此趁高位減持一些. 銀河娛樂的業績應該繼續穩健, 最近又加上了大灣區光環, 內地的放水可能也對其有利, 假如指數牛市持續, 銀河的表現多半不會差.

炒賣倉重倉了內房股. 這個月內房股整體表現不錯, 在組合內的佔比提升了些, 從配置平衡的角度看, 有減持的需要, 恆大今年令人失望地到現在還是跑輸大市, 就成了減持的對象. 但考慮到今年的業績仍然會亮麗, 而且派息豐厚, 目前的疲弱有可能只是和恆大地產借殼進度不佳有關, 因此只少量減持. 另外的減持原因, 是因為和手裡其他內房股比較, 上升空間較小. 海螺今年其實表現還可以, 少量的減持純粹是組合配置的需要. 現在大市走勢強勁, A股氣氛熾熱, 從炒作角度看, 傳統產業在組合里比重太大的話, 組合的彈性和想象力可能不足. 疑似牛市重臨的時候, 考慮機會應比重視風險多一些.

策略上降低傳統產業在組合中的比重, 相應的, 就需要增加新經濟產業的持倉, 因此減持的資金部分給了浪潮國際.  買入中國銀河很單純的是因為A股牛氣沖天, 想參與一把, 渾水摸魚. A股市場一向牛短熊長, 行情一來, 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急劇向上, 成交量大增. 券商是明顯的大市放大器, 銀河雖然質素比同樣屬於全國性券商的中信華泰等差了一些, 但估值低. A股如果繼續向上, 銀河的低估值可能代表了更高的彈性.

持股如下(截止28-Feb-2019):

長線倉:

地產:      雅居樂 6.9%,      碧桂園 7.3%     
新意網       7.9%
盈富基金  15.2%
中國平安  14.5%
港交所      14.2%
銀河娛樂    7.3%
招商銀行    6.3%
華潤燃氣    6.0%
敏實集團    5.5%
太古B         4.7%



炒賣倉:

地產:   恆大 9.4%, 融創 14.6%, 奧園 10.3%, 時代中國: 5.7%
水泥:   海螺水泥 8.7%,  華潤水泥 7.4%
港交所            12.0%
中國平安        11.5%
金蝶                 7.5%   
浪潮國際          7.1%
中國銀河          3.8%




YTD:

恆指:      10.8%
炒賣倉:   18.6%
長線倉: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