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日星期日

繼續等......

想了半天, 不知道該說什麼, 無奈地用了這個毫無鬥志的標題. 上個月定下的策略在這個月大致上沒有變化, 只是在個別股票上做了些調動. 一個月下來, 兩個組合一勝一負, 類似的策略出現不同的結果, 看起來組合配置的影響要大過操作層面的策略選擇. 現在的做法到底管不管用, 仍然需要時間去證明, 還是沿用這個策略繼續等下去算了. 

週五大跌近600點導致恆指月度錄得下跌, 也對我的組合造成重創, 長線倉勉強維持的YTD正回報在最後一刻失守, 讓我感覺相當不好, 不過, 樂觀一點看, 週五之前, 恆指和科技指數已經開始有打破悶局向上的苗頭, 而週五的大跌可能只是突發狀況, 市場解讀大跌的原因一是騰訊等一些科網公司被約談, 旗下涉及金融的業務將被監管, 二是美債息率突然上升. 五一假期前夕出監管的新聞多少有些突然, 但在螞蟻事件之後, 同行也被監管是可以預期的, 這一石頭的落地, 多少消除了一些不確定, 對股價走向未必就是壞事, 在第一時間的避險沽壓消除後, 後市未必就繼續差下去. 美債息率的走向更多的相信是中長期影響, 而看美股的表現, 好像市場並不怎麼擔心. 我更多地將本月最後一天的大跌看做是假期前的避險拋售行為. 如果這個解讀不是嚴重錯誤, 五月份很可能不會太差.

回看今年以來的指數表現, 感覺港股走勢更多的是受到A股的影響而非美股, 兩地主要指數最近都是打橫走, 感覺向上向下機會一半對一半. 正常情況, 如果我判斷大市向上, 操作上會進取一些, 反之就會偏向保守, 現在這個混沌時刻, 可以做的不多, 或許就只剩下按原先策略繼續等這個選項了.

以上只是中短期的一些猜測, 長線而言, 我更多是站在樂觀派一邊, 組合最近表現欠佳並沒有改變我的立場. 年初火熱的市況和之後突然的大跌再到現在的悶局, 感覺上今年港股不容易炒, 畢竟大多數人應該是像我這樣, 年初大勝, 然後突然利潤大幅回吐甚至輸錢, 再然後是操作上縮手縮腳, 對後市如何完全看不清楚. 然而, 如果抽離一些, 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哪怕經過之前的劇烈波動, 恆指到現在仍然有YTD約5.5%的正回報, 情況並不太差. 我關注了超過300隻港股, 這些股票中, 今年回報率排在第200名的白雲山YTD回報率是正10.2%, 第300名的中國鐵塔也只不過是輸了1.75%. 可以說如果我在這些股票裡隨便擲飛鏢構建一個組合, YTD錄得正數幾乎毫無懸念, 然而我的長線倉現在竟然要輸錢. 這樣的對比, 得出的結論只能有一個: 不是市場不好, 是自己操作太差. 

老實說, 我關注的股票有九成今年錄得正回報是我這兩天才留意到的, 對比自己的成績, 慚愧之餘, 不得不反思. 

我現在的持股以及今年曾經買賣過的股票以YTD計算, 大部分都有雙位數甚至更高的回報率, 好的方面看, 說明自己選股的大方向應該是對的, 但個股的回報率並不能在組合的成績上體現, 說明其他方面的錯誤蓋過了選股的正確. 大致回顧了一番交易過程, 結論是買賣時點的不理想造成的損失佔了大部分.

沒有人能次次精準地高沽低買, 但像我這樣, 以YTD正回報這個標準, 關注的股票有九成的正確率而且實際買入的都是在這個名單, 組合卻落得不賺錢的田地, 只能說是差得不能接受. 雖然知道自己交易水平一般般, 但我也有自信不至於差得無可救藥, 現在的情況或許只是一時狀態的起伏, 再但是, 一時的起伏是可以接受, 就此成為安慰自己的藉口是蒼白的. 或許, 我現在的情況正如韓寒的那一句"聽過許多道理, 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炒股的正確廢話是"高沽低買", 道理都知道, 怎麼實現才是難題. 撈底等反彈當然有可能賺錢, 但會不會越撈越低, 然後股價遲遲不回升? 浪費時間是很慘, 更慘的是忍無可忍一割了之後股價飛漲. 忍手持續的賬面虧損很難捱, 那就換個手法, 高追. 但若是下注太少而股價就此不再回頭, 會不會心痛? 若是不幸居然摸頂, 是等下去還是割肉? 更慘的割肉後回升, 是再追回來還是不? 追有可能再被傷一次, 不追有可能錯過回氣之後的真正主升浪. 

這些猶豫, 我相信不僅僅是我, 大部分人都有過切身體驗, 而期間最後做的決定是對是錯, 就是組合大勝和大敗的分別. 今年帶給我最大損失的不知道是買在高位還是賣在低位, 高位追買和低位賣出肯定是有貪婪和恐懼的影響, 但可能更多的是雖然思考和研究並不足夠, 卻不知為何對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

明顯的例子是保利協鑫3800. 我是在買入新特能源有相當不錯的利潤的時候買進的. 我知道3800的財務狀況相當糟糕, 不是理想的選擇, 但因3800的顆粒硅這一新技術路線不能排除有成功的可能, 小注買一些, 算是下注了整個硅料行業, 避免誤中副車, 是合理策略. 實際上我買入後股價曾經飛漲, 當其時, 既然有錢賺, 而且利潤率不錯, 並且知道那時的估值已經不低, 最少應該減持的, 但我只是粗略地和去年的光伏玻璃雙雄比較 認為還有上升空間, 忽略了兩者基本因素尤其是財務上其實分別巨大, 結果到手的利潤不單止飛走, 現在還要被停牌.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佔比不多, 即使損失再大也可以承受. 

這個錯誤的背後, 是我判斷對了硅料的行情, 但相關公司的具體情況不夠深究, 即使一些情況是知道的, 也選擇性地更多的看好的一面, 對壞的一面的影響太過輕視. 其實之後並非沒有改正的機會, 但被我輕輕放過了. 

另一個難以原諒的是放棄了航運股. 網友們應該記得我對航運雙雄1919和316都相當看好, 實際上這個判斷我一直沒有改變, 但我年初因為先是因為貪心想在股價疲弱的時候賺點差價, 順便在其他股票上賺點快錢, 技術性地沽出了, 之後也確實有機會買回, 但因為不願意賣出其他持股, 明明看到並抓到手的兩隻牛股就此被我輕易trade走了. 這個走失並不是對1919和316的判斷有問題, 而是對其他股票的樂觀蓋過了對航運股的買入意願, 但現在回頭看, 當時的樂觀其實並不是對那些股票有多少研究, 而是那時候市場氣氛不錯, 那些股票的走勢也算是理想. 簡單地說, 就是我當時對K線圖的信任超過了對個股基本因素的判斷, 哪怕其實K線圖很漂亮的股票我其實並不是非常了解. 這個錯誤, 可以說是貪婪所致, 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投資理念的背叛, 可能後者的成分更多一些.

雖然相信自己不至於像韓寒說的那樣, 道理聽了許多, 股票仍然炒得一塌糊塗, 但現在的這些錯誤, 讓我不禁有個疑問: 到底我是不是真的懂得那些道理? 現在資訊發達, 很容易就會聽到許多道理, 聽得多了, 參與多了, 就會感覺自己已經懂了, 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情況並不是這樣. 有人總結過認知的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看看我的這些錯誤, 不得不承認, 自己很可能還處於第一階段而不自知. 聽到道理很重要, 比聽到重要的是聽懂, 比聽懂重要的是理解, 比理解重要的是篤信並堅決執行, 我在最後這一步跌了一跤. 低位買入3800是在明知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帶有買雙重保險心態的投機, 估值上不能和基本情況明顯更好的公司看齊, 哪怕行業發展及公司地位有類似之處, 這些我是知道的, 不幸的是我因市況好導致過分貪心, 結果錯失高位出貨的時機. 大致上考慮了各種因素, 而且買入時存有食盡航運好景的念頭, 正路應該鎖倉等待利好逐漸反映, 同樣是明知該如此, 卻無視自己其實在短線交易能力的不足, 貪心地希望做一次波段. 

或許, 類似我這樣的情況的並不是真的不懂, 而是太多的想法交織在一起, 以至於抓不緊最核心的焦點所在. 當市場整體氣氛良好的時候, 獲取最大利益的做法是以短炒手法大力追逐強勢股, 看到那些深思熟慮買入但現在股價表現平平無奇的股票, 難免因為恨鐵不成鋼, 有沽之而後快的衝動, 甚至, 如果股價是逆市而跌, 會懷疑自己當初判斷的正確性也不奇怪. 沽出1919除了想在其他股票賺點快錢, 當時股價表現一般也是誘因. 這裡得到的教訓是道理不要聽太多, 一個決定不要想著同時滿足多個目的. 既然是買一個向好的週期, 就不要想著同時做到在市況熾熱的時候也能跟著大升特升, 抱著有固欣然, 無也無妨的心態才是對的. 趁市好短炒和中長線投資應該是並行的兩個策略而不是貿然地被市況牽引. 

執筆的此刻, 長線倉正在盈虧平衡點附近徘徊, 並且落後恆指, 固然有追逐回報的壓力, 重要的或許不是制定新策略, 尋找新目標, 而是先冷靜下來, 想一想怎麼把那些知道的道理正確地落實到行動. 我在最後一步的篤信並執行上做的不好, 更可能的問題並不是一時的貪念, 而是之前的功夫做得不夠深. 假如一開始的研究, 判斷以及執行方案做得足夠詳盡和深入, 即使有貪念, 也不至於被輕易影響. 從這個角度看, 有點無奈的"繼續等"這個標題, 其實也有積極意義------等待並不是無所事事, 而是給自己沉澱的時間, 希望在更好的準備下, 前路能夠走得更穩更快.

持股:

長線倉:

港交所     (388)              13.4%
康哲藥業 (867)              10.9%
騰訊控股 (700))               8.9% 
融創服務 (1516)              8.6%
京東集團 (9618)              8.5%
合景悠活 (3913)              8.5%
中國建材 (3323)              7.3%
華潤醫療 (1515)              7.2%
比亞迪 (1211)                  5.7%
中國有讚 (8083)              4.7%
濰柴動力 (2338)              4.5%
愛康醫療 (1789)              4.3%



炒賣倉:

新特能源 (1799)            13.6%
東岳集團 (189)                9.3%
合景悠活 (3913)              8.7%
中國有色 (1258)              8.5%
世茂服務 (873)                7.9%
騰訊控股 (700)                7.3%
四環醫藥 (460)                7.3%
移卡 (9923)                     7.0%
中糧家佳康 (1610)          7.0%
比亞迪 (1211)                  6.3%
綠城管理服務 (9979)       5.9%
栢能集團 (1263)              4.6%
康方生物 (9926)              4.2%
保利協鑫 (3800)              3.5%



YTD:

恆指:          5.5%
炒賣倉:     17.0%
長線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