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星期二

藏不住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去年曾經在討論中提過一隻冷門股蒙古焦煤(975)? 這隻在上一輪行業高峰期上市的公司, 十年來帶給投資者的是無盡的痛---2010年7.02元招股上市, 14年以0.28元的供股價二供三, 然後是19年十合一, 去年最低跌到十合一後的0.29, 跌勢之慘烈, 比當年的電盈猶有過之, 這種股票, 沒有被定性為老千已經是前生修到, 現在願意花時間看一看的投資者肯定很少了, 更不用說真金白銀買. 當時我關注到975的原因是中澳矛盾, 澳洲煤被限制入口. 中國是產煤大國, 按理進口的缺口不難由國內增產填補, 但例外的是焦煤. 中國的焦煤儲量遠不能滿足需求, 而且品質不佳, 需要大量進口, 而主要來源就是澳洲, 佔了中國焦煤進口總量的四成, 這個巨大的缺口, 只能靠尋找其他供應地解決. 在港股, 有可能受益的正路選擇是主業焦煤的首鋼資源639. 首鋼資源的財務良好, 派息慷慨, 但增產的潛力不大, 穩健有餘 進攻不足, 更適合在長線倉, 炒賣倉放棄了買入此股, 注意力落到了蒙古焦煤.

老實說, 吸引我花時間關注975的主要原因是股價. 當我去年十二月初循上述思路搜索股票而看到975時, 赫然發現股價短短兩個月內已經升了兩倍之多. 翻查公司歷史, 上市之時公司只有採礦權, 集資的目的就是為了投產建設, 人算不如天算的是上市時機固然精準, 但事前的反面是資金一路投入, 行業一路向下, 意味著投入越多, 潛在的損失越大, 股價上市即高峰也就容易理解了.  之後的幾年, 公司只有投入, 幾乎沒有產出, 再之後雖然開始有出產, 但行業依然不景氣, 財務壓力巨大, 不得不數次融資, 股價表現當然一塌糊塗. 來到去年, 資源週期否極泰來, 再加上專用運輸鐵路即將落成, 澳洲煤又騰出了市場, 比較不確定是可能只是疫情的影響, 考慮到975未來龐大的增產潛力, 我覺得值得一睹. 這種公司常常有老千嫌疑, 但嘉里長期是二股東, 大老闆是蒙古首富, 相信他們愛惜羽毛, 不至於願意為一家老千公司背書.

對975這樣的公司, 我沒有能力做估值, 參考上一個週期高峰時的投資者願意以合股及供股前的7元買, 這輪週期的高峰, 而且公司不是當時的初創時期而是開始投產出產了, 期待股價有招股價的兩成應該不過分吧? 那意味著股價要見雙位數了. 或者只要一成就可以? 那就是7元了. 就算看錯輸光, 考慮到看對隨時有數倍回報, 這個賭局我覺得值得下注. 考慮到十年漫長的跌市, 我選擇了小注博大贏的方式, 當買彩票地在1.3左右買了些少, 佔組合不到1.5%, 因為覺得高風險, 而且實在買得很少, 就不列入組合, 但輸贏會計入. 進入2021年, 975股價出乎意料地快速走強然後大跌, 波幅之巨讓我目瞪口呆. 股價飄忽雖然感覺不好, 但成交量明顯增加我覺得是好兆頭, 意味著關注的人多了, 同時可能意味著公司通過了更多人的基本面檢查, 因此我分別在四月和五月股價跌定回升的2元樓上兩次加注, 到現在, 市值佔比已經超過5%, 不適合再藏起來了.

做生意來說, 如果領先者突然出問題, 騰出市場空間, 往往是追趕者的黃金機會, 要是再運氣好一些, 行業恰好處於向上週期, 就更完美. 蒙古焦煤在可見的未來幾年, 自身的生產和運輸條件在持續改善, 中澳關係不會很快變好, 而商品牛市看起來還在持續, 股價還在低位, 雖然公司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失為一個很不錯的中長期投機對象. 用類似的思路, 我下注了聯邦製藥.

印度的疫情越發嚴重, 在實現大規模疫苗接種之前恐怕難以有效控制, 醫療系統差不多是出於崩潰狀態, 因為大規模的病毒感染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細菌感染, 不論是醫院, 或者是沒能住院的病人, 對抗生素的需求都是大幅增加, 其中最主要的是青黴素. 青黴素以及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原料比如中間體的價格因為需求的增加而節節上升, 製藥工業發達的印度本來可以最少滿足部分這些需求, 偏偏因為疫情太過嚴重, 不能正常生產, 結果大量的訂單流向了中國, 而聯邦製藥恰恰是其中的一個主要玩家, 可以想象今年的業績必將在這部分業務的帶動下大幅向上. 另一方面, 聯邦這幾年的重點發展方向是胰島素. 胰島素市場龐大, 聯邦是新入局者, 研發和市場推廣順利, 雖然有集採不明朗因素在前, 但對於從零開始的聯邦來說, 應該是機會多過是風險. 傳統業務的青黴素幾乎是明牌, 胰島素有機會是驚喜, 股價有機會得到重估. 相比雖然前景靚麗, 但畢竟還在持續燒錢的康方, 持有聯邦會讓我安心一些, 因此換馬. 另外, 我還買入了天虹紡織, 原因是認為印度的紡織業受影響下, 產能大部分在中國的天虹可能受益.

上述的思路大致上可以用來解釋商品的牛市. 疫情期間停滯的工業生產需要回復, 壓制的需求爆發, 一些資源生產國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減產, 還有美國期間印出的天量貨幣, 林林總總的因素加起來, 就是一幅求大於供的場面, 這個局勢看起來短期內不容易改變, 資源牛市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相信這是早前一眾資源股大升的主要邏輯. 

除了上述的幾個原因, 在中國的情況,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是碳中和. 中國已經定下碳中和目標, 除了新能源肯定獲得大力支持外, 另一個方向是減少碳排放高的資源品要減產, 提升效率的供給側改革會繼續, 對龍頭公司特別有利. 在這個大勢下, 能夠不斷擠佔落後產能的市佔率的行業龍頭處境相當有利.

但來到現在這個時候, 事情似乎開始不是那麼完美, 中國1--4月的宏觀數字隱隱透露出了一些問題, 一介散戶的我能看到的主要是PPI和CPI的反差. 反映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成本的PPI上升6.8%, 反映下游的消費品價格的CPI只升了0.9%, 這是一個讓人感覺很不好的反差.

上游價格漲, 意味著生產成本上升, 正常情況下, 增加的成本會轉嫁到最終的消費, 也就是CPI應該和PPI同步向上, 但情況並非如此, 這種嚴重背離的所謂"剪刀差", 說明上游成本的上漲並不能傳導到下游的消費品價格上漲. 這種情況之下, 一方面是上游行業在賺取暴利, 另一方面是下游的毛利在隨著成本上漲而節節下跌. 好奇之下, 我查了一下, 三月份PPI4.4%, CPI0.4%, 意味著四月份的剪刀差明顯擴大了. 來自上游的成本大漲中, 下游加價困難, 夾在中間的製造業最慘, 只能無奈硬食. 這可能解釋了長線倉的濰柴動力最近的持續疲弱. 

至於下游, 消費仍然疲弱之下, 各公司業績增長更多的是只能靠搶佔同行的生意而不是通過做大市場規模來實現, 在這方面, 一些開始建立品牌形象的國貨特別有利, 比如安踏李寧為代表的體育用品. 客觀地看, 這類公司其實值得長線配置, 只是我因在消費板塊投資的往績不佳, 所以一直避開了. 另一個思考的角度是品牌競爭, 一方面實力派希望加大投入搶佔市場, 稍差一些的則希望有比較低成本的推廣途徑, 有利於微盟有讚甚至主力是做支付及商業服務的移卡這類科技公司, 但另一方面, 生意前景的不確定很可能導致消費品公司減少非必要支出. 綜合起來, 這些科技公司的前景似乎也不是那麼光明, 再考慮到最近整個科技板塊處於調整期, 這些二三線股票的估值其實也不便宜, 可能中短期內不會是好的持有標的. 

在上述的思路下, 本月我做了一些交易. 比較失敗的再次買入的晨鳴. 晨鳴可以說是造紙行業罕見的一體化公司, 原材料基本上可以自給, 在上游成本不斷增加的環境下, 經營遠比同業有利, 我期望晨鳴能突圍而出, 所以在上次只能微賺離場之後再次進入, 可惜股價短暫升了幾天後就無以為繼, 我找不到明確的答案, 所以一直忍耐, 直到月底旭陽配股, 股價不合理地下跌, 我判斷旭陽是機會, 索性沽出晨鳴換馬. 這次旭陽配股, 折讓很少, 如果是第三方資金接貨, 說明股票受歡迎, 如果接貨的是大股東友好或者相關者, 說明大股東厚道, 再加上公司經營相當理想, 剛剛出了盈喜, 估值也不高, 沒道理配股之後股價居然下跌. 

家佳康的沽出有些捨不得, 相比於股價不濟, 讓我下定決心沽出的更強理由正是上面的幾段文字. CPI數字不好, 意味著豬肉價格不容易漲, PPI上升意味著飼料成本在增加, 在這個剪刀差改善之前, 恐怕家佳康的股價都會升不上去, 雖然現在估值其實並不高. 移卡和有讚的沽出, 大致上也是上述思路在具體操作上的落實. 有讚在長線倉, 月初微損沽出後以神華替代, 幸運地避開了有讚之後的大跌.

之前提到的天虹, 買入之後股價持續打橫, 成交不多, 看到醫藥板塊開始轉強, 索性沽出跟風, 買入康基(9997). 長線倉的愛康在此前漫長的調整後終於重啟升浪, 集採的影響在逐漸消退, 康基是國內最大的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公司, 集採影響比較小, 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 有望持續蠶食外國公司的市場, 另外, 不像心血管介入和骨科器械, 港股沒有同類的公司, 具獨特性, 可能是一個賣點. 

濰柴動力買入之後變成了濰柴無力, 雖然我找到可以接受的解釋, 正路應該沽出, 但之前買入時提到的有利因素讓我一直存有希望, 對組合表現的負面影響也因為佔比不多而受控, 如果賣出的話應該用什麼股票代替也讓我猶豫不決, 所以還是一直持有. 這個情況直到五月的最後一天才改變. 當天中原建業(9982)上市, 股價潛水, 我認為是機會. 9982由832分拆而來, 上市之時, 每一股832獲派一股9982, 類似當年的2007分拆6098以及1233分拆9928, 因為基金配置策略的關係, 持有母公司的基金往往在子公司上市後沽出獲派的股票, 9982股價潛水的主因可能來自於此. 6098和9928上市初期股價表現一般, 但之後大升, 9982應該也有這個潛力. 和炒賣倉持有的9979類似, 9982也是代建公司, 只是業務集中在河南並且主要做住宅. 最近幾年業績高速增長, 未來仍可保持相當不錯的增長, 但上市當天的估值只有十倍PE左右. 一個輕資產運營, 處於朝陽行業, 業績持續增長的公司, 無論如何不應該只值這個價的. 

本月的交易並沒有對組合的表現帶來根本性的改善, 兩個倉的回報率曲線大致都走出一個U型, 相比上月底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但和之前不同, 本月的交易思路少了些迷茫, 買賣邏輯清晰了一些, 如果這些雖然比較粗淺, 但邏輯大致找不到明顯錯誤的想法不至於離現實太遠, 這個月的平淡, 或許沉澱的, 是之後組合重啟升浪的動力.

持股:

長線倉:

港交所     (388)              13.4%
康哲藥業 (867)              11.7%
華潤醫療 (1515)              8.6%
騰訊控股 (700))               8.5% 
融創服務 (1516)              8.4%
合景悠活 (3913)              8.4%
京東集團 (9618)              8.0%
中國建材 (3323)              6.4%
比亞迪 (1211)                  6.2%
愛康醫療 (1789)              4.8%
中國神華 (1088)              4.2%
中原建業 (9982)              3.6%



炒賣倉:

新特能源 (1799)            12.2%
合景悠活 (3913)              9.4%
四環醫藥 (460)                8.3%
東岳集團 (189)                7.9%
世茂服務 (873)                7.8%
中國有色 (1258)              7.3%
騰訊控股 (700)                6.8%
比亞迪 (1211)                  6.5%
聯邦製藥 (3933)              6.3%
綠城管理服務 (9979)       6.0%
蒙古焦煤 (975)                5.4%
康基醫療 (9997)              5.0%
旭陽集團 (1907)              4.3%
栢能集團 (1263)              4.3%
保利協鑫 (3800)              3.5%


YTD(截止31-May-2021):

恆指:          7.1%
炒賣倉:     16.3%
長線倉: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