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操作手法, 投資理念都不一樣, 對各種市況的應對能力也不同, 有些人在熊市表現出色, 而大牛市反而一般般, 有的人則與此相反. 但今年的情況似乎有點古怪, 我不止一次在價值投資者的博客里看到他們談及今年特別難, 也經常看到一些炒家失手, 各種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相當一致地不太適應今年的市況, 是很少見的.
爲什麽有這個現象的出現? 我初步的觀點是因為今年大市并不是明顯的單邊市, 這對趨勢投資者而言是不容易的, 而雖然恒指有升幅, 但國企指數還是負數, 同時間, 屢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都不斷出現, 顯然市場是牛熊共舞的, 對於價值投資者, 如果選錯股票, 尤其是選錯板塊, 後果可以是災難性的.
出現投機投資皆困難, 如今看來也是正常. 中短線投機者很喜歡高追強勢突破股, 同時為控制風險, 會定下止蝕, 在今年大部份時間是上落市的情況下, 很容易會遇到走勢陷阱, 遭到損失, 而價值投資者喜歡買入低估的股份和陷入低潮的週期股, 可是今年的市場信心並不強, 價值被挖掘的機會其實不會高, 而週期股因為目前的經濟環境, 也難以馬上復蘇, 期待業績反轉催升股價是不容易的.
總結兩派投資者遇到的困難, 或許我們可以歸因於遇到了不確定性. 現在的經濟大環境, 是最危險的時候似乎已經過去, 但還沒有找到復蘇及增長的路, 市場不興奮, 但也不恐懼, 表現在大市上, 就是上落市特別頻繁, 而大部份公司前景也不是非常明朗, 在對未來業績不確定的時候, 期待低估的股份被挖掘價值, 也是不現實的.
正因為不確定性太過普遍, 那些前景較為清晰, 業務較為容易把握, 而且業績可預見性較高的股份會表現較好, 如果同時又有增長潛力的話, 會特別受市場歡迎就成為理所當然了. 今年的燃氣股, REITs, 電訊股, 公用股, 必須消費品等板塊表現較大市為佳, 或許原因就在確定性較高.
以此思路運用在投資策略上, 擁抱確定性或許可以成為一個主題詞. 選擇業務容易理解的公司, 不過分追求高回報, 組合整體偏向保守, 勝算可能較大. 個股的選擇, 以簡單的思考方式或許反而較容易避開陷阱.
簡單舉個例子: 領匯一向受市場追捧, 其他本地REITs早前表現明顯遜色, 但隨著可分派收入隨租金上升而增加, 而股價仍只在區間波動, 踏入今年, 這些REITs的息率已經相當不錯, 早年上市存在的水分很大部份已經被擠出, 在這個低息環境預期可保持一段不短的時間, 而中國乃至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不明朗的環境下, 這些收入穩定而且有上升空間的REITs實在是可攻可守.
再舉個例子, 關於消費股: 百貨股和快速消費品股一直享受高估值, 但近來前者明顯落後. 其中的原因應該有很多, 但主要的一點應可歸因於需求確定性的差別. 百貨股可能因國內增長放緩以及商場大量開張競爭加劇影響營業額的增長, 但快速消費品很多可以歸於剛性需求, 較容易穿越牛熊週期.
至於個別股份的選擇, 想得太多, 憧憬太多, 反而結果不一定好. 比如李寧2331, 有人做了很多分析, 從行業去庫存速度比較, 再觀察2331的策略轉變, 之後又考慮基金入股帶來的積極因素, 還有估值從高位大幅回落之類, 林林總總考慮了很多, 下注的結果是股價可以在高位回落六成後, 還可以再腰斬, 而且似乎跌勢還未喘定. 其實, 如果簡簡單單地想, 即使李寧開始轉型也好, 改變策略也好, 眼見的事實是復蘇不會是一兩年的事情, 改變, 不會在今天就發生, 如果要投資, 在看到業務明顯好轉才買入也不遲. 這樣想, 多半可以避開此股. 換句話說, 如果我們堅持明確地看到了李寧業務開始好轉的信號才投入, 就可以避開這個價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