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

持股更新及半年結


炒賣倉:

165     光大控股               20.3%
806     惠理集團               19.4%
656     復星國際                 8.3%
665     海通國際                 6.3%
3818   中國動向                 6.2%
735     中電新能源             5.3%
354     中軟國際                 5.1%
1203   廣南集團                 4.7%
2722   重慶機電                 4.3%
1299   友邦保險                 3.1%
861     神州數碼                 2.4%

現金   :  約15%

上週五及昨天可謂這半年最黑暗的兩天, 組合週五上午還有近六成的回報率, 到下午已經急轉直下, 然後昨天再受重創. 幸好半年結的今天指數穩住陣腳, 組合得以勉強保住五成的回報率. 雖然和高位相比, 回報率不見了一大截, 但也算是相當令我滿意了.

上半年的策略基本上沒有變動過. 整體而言, 組合的佈陣是建立在相信牛市會來(年初時)及認定牛市已經到來(第二季開始時), 幸運地, 這個基本判斷沒有出問題, 重倉金融相關的股份使得組合明顯跑贏大市. 期間, 小注投機的華富國際因為民生銀行的收購, 為組合帶來意外的收穫. 另外, 為組合帶來不錯利潤的還有科技股以及第一季佈局并加倉到重倉的復星國際. 期間, 我也曾經做了不少投機性交易, 勝敗參差. 

下半年的投資, 思路基本上已經在之前的文章提及, 如果沒有什麼重大事件的影響, 應該不會有大的調整了. 基本上, 還是認為目前是牛市, 重點關注國資改革, 新經濟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主題.

回到持股. A股持續下跌, 但港股因為估值便宜, 而且上半年沒升多少, 我一直未有提高警覺. 週五的下跌, 我以為是正常的跟隨A股下跌的調整, 也因此沒有採取防禦行動, 週末降準降息的重錘出擊後, 我才意識到情況可能很嚴重, 否則央行不會做如此大的動作, 但還心存僥倖地希望昨天能有個升市能讓我找機會撤退. 很令人失望, 港股開市已經不升, 然後持續下跌. 我先機已失, 考慮到在恆指這個水平, 這麼恐慌的下跌可能只會持續短暫的時間, 就修改週末的預案, 改為邊調整組合邊撤退. 在一輪忙碌後, 現金水平從之前的大概7%甚至更低提升到目前的15%. 現金比例的大幅提高是我這次的持股比例計算了現金在內的原因.

在這樣的跌市裡面, 首要考慮的是下跌空間, 也即股票的防守性. 因此, 我沽出了依靠概念上升的華富國際及中泛控股. 其次是清理非核心持股及投機股, 以便騰出子彈. 持股量很低的銀泰商業及中煤能源因此成為沽出對象. 最後考慮的是組合的系統性風險. A股下跌, 何時止跌我沒有頭緒(我完全沒想到今天A股竟然絕地反彈), 再考慮到之前提及國內券商股供應量今年大增的因素, 我最終沽出了中國銀河. 希臘問題是外圍最大的風險, 組合裡面和這個風險關係最近的是復星, 雖然我長線看好復星, 還是策略性地減持了一些.

如前所述, 因為失了先機而又對後市不悲觀的緣故, 我更願意趁機以便宜換便宜, 趁個股普遍下跌時換馬, 不願意簡單地沽出就算. 進行上述沽售行動的同時, 我也做出了一些買入.

買入友邦, 主要的考慮是希望逐漸買入到一定比重, 以減少組合的波幅. 組合本來希望銀河這個估值低的大型券商可以起到穩健帶領組合上升的作用, 在策略性沽清此股後, 希望友邦可以頂上.

重新買回海通國際, 是為了替代沽出的華富國際. 華富的收購案應該不會有意外, 但即便成功, 2元左右的價格也是貴的, 貴的估值因為有好的憧憬, 在市況好的時候沒有問題, 甚至可以成為炒上的理由, 但在跌市時, 我必須以安全性為第一考慮, 因此換入現在市帳率不到2倍的海通國際. 在認為牛市未死的判斷下, 我認為配置一定比例的本港券商股是很有必要的. 實際上, 我的組合今年上半年的回報中, 這類股票貢獻不小----國泰君安獲利一倍, 華富國際獲利2倍.

我認為二三線回穩後, 領先板塊中, IT相關股應該會有一席, 因此繼續買入中國軟件國際, 并開始買入神州數碼. 這類股票中, 騰訊規模太大, 不是此組合的喜好(如果買, 我會放在長線倉), 金山的云業務在投資期, 必須燒錢, 網龍的教育業務暫時只是概念, 金蝶不錯但估值貴, 手游股選擇多而遊戲能否受歡迎又難說. 比較之下, 最後選了業務比較看得清的這兩隻股票.

最後, 我少量加倉組合中的那些國企股. 它們的共同點是PB低, 有可能成為重組對象. 假如成事, 僅僅是估值回到1PB以上就可以有不錯的升幅, 而同樣因為PB低, 估計安全性比較高. 在這個不知何時完結的跌市里, 希望它們能幫組合穩住陣腳.

YTD : 50.0%
恆指 : 11.2%
國指 :  8.3%


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忍無可忍, 仍需再忍

炒賣倉:

165     光大控股               21.6%
806     惠理集團               21.5%
656     復星國際               11.4%
6881   中國銀河                 9.6%
3818   中國動向                 6.3%
735     中電新能源             4.9%
715     中泛控股                 4.8%
1203   廣南集團                 4.7%
952     華富國際                 4.0%
354     中軟國際                 3.6%
2722   重慶機電                 3.3%
1833   銀泰商業                 2.2%
1898   中煤能源                 1.9%


執筆之時, 恆指大跌近400點. 五窮六絕, 今年看來是非常應驗. 無論如何, 日子必須繼續過, 股票, 既然還是重倉, 當然還是得繼續炒. 已近半年結,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 做多錯多, 不如暫時休戰吹水好過.

上面列出的是截止昨天收市時的持倉, 持股比例並不計入現金. 目前現金約昨天持股總市值的10%. 長線倉變動不大, 只是沽出了384和778, 買入天津發展, 交通銀行及匯豐. 長線倉只求能穩妥地保本增值, 并不太關注中短期的市況及應變, 而此組合這幾年也確實做到年年跑贏指數兼且盈利并錄得分紅的增長, YTD目前接近20%, 雖然大幅落後炒賣倉, 但也算是可以接受的成績了. 這個博客主要討論中短期操作, 未來應該不會再經常提及長線倉的交易及具體持股了.

回到現在的市況. 雖然恆指今年只有四月份表現亮麗, 隨之而來的是這兩個月的調整, 更糟糕的是A股, 尤其是創業板似乎也正迎來深度調整, 以致有A股牛市已死的聲音出現, 但就此斷言後市不佳似乎不夠說服力.

A股歷來是政策市, 港股跟隨A股走向的趨勢這幾年越發明顯, 而港股整體估值比A股便宜了一大截, 因此, 簡單推斷, 假如A股不死, 港股應該也不會有問題. A股這輪牛市, 並不是因為經濟欣欣向榮, 而是資金推動的牛市, 也可以說是國家意志催生的牛市. 在當前國內經濟格局下, 說政府是股市最大的莊家, 並不為過. 國家推動這次牛市誕生, 可以看到的目的有幾個, 比如通過股市融資, 緩解中小企融資難的問題; 比如通過資本市場的整合, 推動國資改革; 比如改革養老金制度, 改善社保基金回報率, 填補養老金缺口; 比如推動創業, 提供更佳的投資機會及退出機制, 促進產業轉型. 這些任務, 都需要有一個牛市, 最好是一個能維持較長時間的慢牛. 假如目標未達到, 可以合理推斷, 政府會千方百計幫助維持牛市的持續. 而很明顯的, 這些任務都只是剛剛開始進行. 固然, 經濟和股市的運行不會完全聽命于政府, 但, A股目前雖然已經升了不少, 但許多大藍籌的估值尚未到昂貴的程度,  經過這幾天深度調整後, 牛市應該有希望繼續走下去.

至於我們的主場港股, 現在的估值可以算是便宜, 應該沒有就此沉淪的理由. 即使指數升到上次牛市的近32000點, PB也還沒到2倍. 在相信牛市將持續的前提下, 這兩個月的調整, 不應該成為我們撤退的理由. 更應該做的, 是趁現在股票普遍打折的時候, 調整組合結構, 為將來隨時可能出現的升浪做準備.

根據經驗, 每一次的牛市都會有些大故事, 藉此帶動市場氣氛及指數向上. 我沒有水晶球, 目前能看到的是, 期望企業業績大幅增長, 推動估值及價格上升這樣正路有說服力的牛市出現的可能性由於現在經濟一般般而不太可能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出現. 大市上升的推動力, 更多的會來自對未來的憧憬. 比較容易看到的有幾點: 

1, 國企在港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而它們普遍經營情況一般般, 很多國企股的估值甚至低於1PB, 它們中的相當部分背後有個好媽媽, 有機會通過合併注資重組等一系列手段推動轉型, 并藉此提高估值, 而這個也符合此輪牛市目標的大方向. 

2, 藉此經濟轉型期, 新興產業有機會得到更大的支持,在傳統產業盈利欠佳的時候, 這類有機會發圍的公司會得到資本市場更多的青睞, 內地資金進入港股越來越多, 參考A股創業板情況, 期待整體素質更佳的此類港股有不時有炒作機會, 應該是很合理的. 只是這類操作, 或許將考驗自己的承受能力. 個人而言, 是不敢全情投入的.

3, 金融股表現歷來和大市走向密切相關. 買入此類股份, 可以預期起碼可以獲得和大市同步的效果, 但, 基於供求關係, 有些這類的大盤股或許不能期待過高. 比如, 證券股一般可以認為是大市表現的放大器, 但到港股上市的內地券商已經越來越多, 已經上市的也普遍增發集資, 導致此類股票供給充分, 大量供應的結果, 必然是估值打折扣. 與此形成對比的, 或許是那些比較稀缺的目標. 比如惠理, 是目前港股上市的唯一的一隻資產管理公司, 牛市時它的估值應該很難回到之前市況不好的時候了.

4, 此前熱炒的一帶一路, 更多的或許只是概念. 要看到因為一帶一路, 令到相關公司訂單大增, 盈利大漲這樣的情況, 起碼需要幾年時間, 而且還要考慮到一些變數, 比如未來情況能否如現在設想, 公司執行力如何之類的問題, 因此, 現在的熱炒, 多半已經大幅透支了未來. 而看得更深一層, 一帶一路之類, 實際上只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手段而已. 在未來人民幣將更大規模地走向國際, 內地資金更多地走出去的大環境下, 投資的思路未必需要局限在這個所謂一帶一路概念. 筆者持股的復星國際這類公司, 或許是更佳的標的.

5, 既然這是一個資金推動的牛市, 得益最大的公司, 當然是來自那些玩金錢遊戲的, 再考慮到將推出的註冊制會為初創公司的投資人未來的獲利退出行動大開方便之門, 可以想象, 現在最賺錢的生意將是印股票. 如果有公司手持大量未來有機會上市的公司股權, 他們將是這輪牛市的大贏家. 

上述幾個看法成為近來組合構建的出發點. 在經過此前的一些獲利退出及換馬後, 組合重心仍放在金融相關股, 之前持倉最大的四隻股票依舊保持, 只是減持了一些惠理及銀河. 如上面提及, 因為內地主要的證券股都已經也在香港上市, 而它們最近集資頻頻, 股票的大量供應將拖低它們的估值, 同時中港股市又正面臨調整, 因此我沽出1/3的銀河持倉, 準備候低慢慢買回(實際上我已經買回兩小注), 惠理則在上次減持後又繼續賣出小量, 但因為成功地做了些小波段, 結果持股量和上次發文時相當. 至於光大控股及復星, 因為沒有到我心目中的減持價格, 沒有做過變動.

其餘持股大部分已經因各種原因沽出并換入其他股票. 現在持股較多的新買入股票中, 中國動向兼具行業復甦及創投概念(最主要的買入原因是它因為入股雲峰基金的關係, 持有部分未來上市時極具價值的公司如小米, 螞蟻金融等的股權); 華富國際是今年最大的驚喜, 在2.4x沽出半數持股後, 留下半數等待民生銀行收購, 此股成為今年的兩倍股, 實在始料不及. 剩下的股份大部分是國企, 期待其中一兩隻能有重組之類的好消息. 在港上市的國企股眾多, 沒有內幕消息, 我只能買一些PB低的國企, 以大包圍策略, 希望能有份在自己推測的國資改革大故事中有所獲利.

上午動筆寫此文時, 恆指相當疲弱, 現在似乎弱勢更嚴重了, 原因很明顯是A股的疲弱. 此時能做的, 可能也是應該做的, 可以稍微改一改李連杰的經典台詞: 忍無可忍, 仍需再忍. 若手裡的持股並不是昂貴的, 整體風險仍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里的, 現在不論是選擇持股不動, 換馬, 或者甚至是趁低買入, 相信都比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刻沽貨離場好一些.

YTD : 59.0%
恆指 :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