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個月組合仍然調動頻繁, 回顧之前, 還是先列出持倉吧.
長線倉:
京東集團 (9618) 12.5%
港交所 (388) 11.4%
永升生活服務(1995) 11.1%
騰訊控股 (700)) 10.4%
龍光集團 (3380) 8.7%
嘉里物流 (636) 7.5%
高偉電子 (1415) 7.1%
萬國數據 (9698) 6.5%
中國建材 (3323) 6.0%
信義光能 (968) 5.2%
炒賣倉:
比亞迪 (1211) 12.6%
美團點評(3690) 12.0%
京東集團(9618) 10.9%
中遠海控(1919) 8.4%
福萊特玻璃(6865) 8.0%
高偉電子 (1415) 7.7%
天能動力(819) 7.5%
五礦資源(1208) 7.4%
永升生活服務(1995) 6.3%
中國宏橋 (1378) 6.2%
中國科培(1890) 6.1%
洛陽鉬業(3993) 3.5%
這個月感受最深的就如標題所言, 好像一切都在預期之外, 手忙腳亂的狀況基本上持續了整個月, 指數大升, 組合卻幾乎沒有寸進, 失望之餘又覺得有點無奈. 大選之前, 民調及市場下注的都是拜登獲勝, 我則比較傾向認為特朗普連任. 雖然並沒有刻意地下注哪一邊, 但比重較多的科技股倉位反映了我的傾向. 我沒有想到的是選情居然是反轉又反轉, 更沒想到的是不論誰佔上風, 大市都是向上, 但最意外的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 市場好像刻意要和我的持股作對, 指數大升組合卻輸錢的情況出現了好幾次, 導致我整個月都處於苦戰中, 為求擺脫被動, 買賣繼續頻繁, 組合再次出現大幅變動, 可惜如此積極的作戰, 結果卻不盡人意. 月初我的兩個組合曾逼近或者創出歷史新高, 但隨後就掉頭向下, 轉折點來自兩個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國內反壟斷法細則的推出導致科網股出現一輪向下的調整, 幾天後股價穩定下來, 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擊, 也就是可能是年底基金重新佈局導致的板塊輪動, 結果就是舊經濟成分比較大的恆生指數大升但科網創新藥等新經濟股回落. 這個月新舊經濟板塊輪動之急劇出乎意料, 我轉身不夠快, 結果再次出現一個跑輸指數的月份. 變陣之後, 希望在今年剩下的日子裡能追回一些失地.
反壟斷法我認為並不會對整體科網股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如果看內容, 更主要的是希望減少惡性競爭及限制所謂殺熟等行為, 一方面固然限制了巨頭們攫取超額利潤, 但另一方面, 新競爭者也不容易以低價加入競爭. 行業仍然處於擴張期, 細則反而可能更有利於巨頭們維持市場秩序, 長遠對他們更為有利. 參考外國情況, 遠的有微軟, 近的有facebook和亞馬遜, 反壟斷都沒有對他們的經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相信國內也一樣. 這一輪下跌, 或許只是今年升得多的借勢調整. 不過, 例外的可能是阿里巴巴. 螞蟻上市被取消, 非常意外, 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 科技公司的包裝下, 螞蟻可以說本質上是一家超高槓桿但卻沒有受到嚴格監管的金融公司, 潛在的經營風險很大. 馬雲的發言似乎是衝動之舉, 但更大的可能是一早收到消息之後的最後掙扎. 監管新規絕對不可能是一兩天裡就寫出並公告出來的. 被叫停上市據說來自習帝, 可能是因為影響太大需要最高層拍板, 小道消息說背後還可能有政治因素, 因螞蟻背後的股東有很深的江派背景, 比如博裕資本. 阿里巴巴持有螞蟻超過三成的股份, 經此一事, 螞蟻估值必然大幅縮水, 進而影響阿里估值, 另外, 雖然反壟斷法可能不會影響大勢, 但市佔率最大的阿里份額正不斷被京東和拼多多等蠶食是現在進行時, 阿里雲的遠水暫時救不了電商份額縮水的近火, 因此, 很大的可能是阿里的股價表現未來將落後於幾間同行. 因為這樣的考慮, 我沽出了阿里巴巴和阿里健康, 加注京東.
指數大升, 主要動力來自之前的落後股. 匯豐, 本地地產股, 內銀內保, 石油股, 這些很長時間疲不能興的股票突然全線回勇, 而之前的明星股則大都回調, 一方面可能是拜登勝選的影響, 一方面可能是年底資金鎖定利潤但看好後市不願保留太多現金, 因此轉入落後股暫時停泊, 更深入的理由可能是資金在年底時為明年佈局. 如果預期疫情明年受控以及拜登上台可能緩解貿易爭端, 經濟明年復甦是大概率的, 那麼, 減持疫情受益股, 轉買實體經濟復甦受益股, 就是合理邏輯, 尤其是在兩類股份的股價各走極端已經有一段長時間的背景下.
事後解讀是容易的, 但當其時, 要即使跟隨做出相應的部署比較困難. 邏輯是否正確是一回事, 何時做出反應是另一回事, 而且股價三幾天裡的升跌主要驅動因素是什麼也難以判斷. 匯豐一個月升了三成, 相信月初的時候沒有幾個人敢這樣想, 而回升之初, 到底是空頭回補, 還是最壞時間已過, 長線大戶再次入場並開始主導走勢, 誰知道呢? 其他股票情況也是類似, 比如883和2318, 長期因素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大變化, 但股價已經升了不少, 說是反轉當然有可能, 但股價其實仍然在過往的波動區間裡. 這些股票, 回升初期, 如果不是準備短炒的, 未必願意追, 明顯回升後, 有貨的是否繼續持有, 沒有的是否買進, 同樣還是難題. 等到認定市場投資主線開始轉變時, 股價多數早已走在我們的認知之前了. 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 及時跟上市場腳步是很大的挑戰, 我也不例外, 這也是我這個月繼續陷入苦戰的主因.
忍痛沽清愛股康龍化成就是屬於後知後覺的典型例子. 我是在股價回落逼近100元大關時清倉的, 此時股價已經從高位回落了兩成. 康龍股價波動一向比藥明系大, 所以之前的調整我並沒有認真對待, 沒有認真研究背後的原因, 直到股價跌穿50天線而且其他CRO公司股價集體大跌時才驚覺可能出了問題, 並最後決定清倉. 事後看, 我上個月對康龍的看法太過樂觀了, 而月初冠脈支架集採的消息已經是很大的警號. 按善良的願望, 集採一方面降低了醫藥成本, 另一方面鼓勵了創新, 但冠脈支架集採價格大降超過九成, 很明顯當局更重視的是減少醫保負擔. 無論如何高估流通環節的暴利, 九成多的降幅都是太過分了, 即使用量大增, 中標公司的盈利受損相信也是無可避免, 而由此引申的想法是未來的新藥新器械可能又會很快被集採被降價. 固然集採達到了降低社會成本的目的, 打擊醫藥行業的盈利能力及因良好盈利預期下的研發投入意願也是大有可能, 那麼, 醫藥行業的賣鏟者CRO公司們的業務無可避免地也會受影響, 再也支撐不了當前的高估值股價, 如果一早懂得這樣警惕, 就不會對11日和18日這兩個撤退信號輕輕放過, 拖到跌穿50天線的時候才知道要跑了. 現在這樣分析, 當然覺得思路清晰正確, 自己錯過最佳離場位置主要是水平不夠, 但如果到現在股價還能維持高位, 或許會是另一番解讀, 比如: 器械迭代主要是改進, 成本並不高, 所以價格壓得多合理, 而新藥研發路徑和醫療器械是不同的, 前幾年的集採打沉了傳統藥企, 但也催生了現在新藥研發的方興未艾, 而新藥研發需要CRO, 即使集採的仿製藥, 一致性評價同樣需要藥明們幫助降低成本.....諸如此類, 吧啦吧啦.....以結果推原因是容易的,但同樣的思路未必就適合未來類似的情況. 或許, 在大致的高估值區, 以技術走勢替代基本因素分析來決定是否離場, 是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 但, 萬一是假信號呢? 買回來? 萬一買回來後回落並且這次是真的狼來了, 能不能判斷出? 不買? 萬一真的賣錯了, 就此錯失一大段升幅, 而當時的資金買錯了新對象?
像康龍這樣的失誤或者說遺憾可以說主要原因是自己, 但這個月實在讓人捉摸不定, 有些事情真的是在自己控制之外, 事情變得太快, 原本以為對的最後居然是錯的, 搞到手忙腳亂多少可以說是非戰之罪. 比如因為我某程度上算是下注特朗普勝, 有點擔心估錯出事, 所以在選前買了走勢向好的華虹, 當做萬一拜登勝出的保險. 開票之初顯示特朗普很大機會勝出, 止蝕華虹, 算是預期的成本, 萬沒想到選情居然反轉, 華虹快速回升. 不少人估計特朗普贏利好股市, 拜登贏則未必, 結果是拜登勝勢越明顯, 股市越升, 而我的組合卻多次出現升市不跟甚至輸錢的情況, 固然原因可以說是自己轉身不夠快的關係, 但一直強勢的股票突然間集體轉差, 除非是短炒, 相信大多數人不會第一時間認定是市場風格轉變而跟隨變陣的, 硬食一些跌幅幾乎無可避免. 另外, 如果細看我的持股, 其實大部分股票的表現應該是不受選戰影響的, 但股價竟然集體回落, 除了苦笑, 又能如何?
之後一段時間裡指數雖然大致保持向好, 但跑出的板塊日日不同, 短炒來說, 很多時候是今天高追突破股, 明天已經要考慮止蝕. 我在一片兵荒馬亂之時, 為求穩住回報率, 做了一些短炒, 就不幸遇到幾次這種情況. 11月9日1585以較大的成交升穿久違的20天平均線, 第二天第三天就以更大的成交量跌回50天平均線以下, 如果當時不止蝕, 忍到現在已經賺錢. 11月5日在科技股下跌的背景下, 雷蛇回升到10天平均線受阻, 我止賺兩天後, 就突然大升創了新高, 還好忍手沒有追回, 否則兩天後大跌到2.17期間很可能會止蝕, 而戲劇性的是如果追回再止蝕, 就會受到不到兩周股價又再創新高的心理暴擊.還有9928, 我5日沽出1337買進此股, 那一天的股價很像見底回升了, 誰知其後就無以為繼, 我又收穫了一個止蝕.這些我失敗的例子, 無一不是在為我前面討論康龍化成交易那一段文字做印證. 唉, 說到底還是自己功夫欠佳. 當然我也不是毫無運氣, 也有些得手的, 比如月初買入月中賣出的1169, 止賺881換馬175的短炒, 止蝕9928轉買新股金科服務也得手. 除了這些, 另外還有一些交易, 細節就不一一列出了.
頻繁買賣其實有違自己的習慣, 短炒也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在, 但最後還是勉強為之, 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組合表現不盡人意,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一些列的買賣, 找出組合未來的上升動力. 我不能肯定未來什麼行業什麼板塊什麼股票能跑出, 只好不斷嘗試, 讓市場幫我選擇. 這段時間到年底, 相信主導市場的大資金很可能已經在重新佈局, 一方面落袋為安保住利潤, 一方面為明年準備. 大家想法不一, 體現在市場, 就是各版塊股價波動加劇, 但一段時間後, 應該可以大致取得共識或者說一定的平衡, 看好還是看淡, 會在股價上反映. 我的頻繁買賣, 主要的驅動來自自己的想法和股價表現的互相驗證, 對持股汰弱留強.
股價的短期表現當然不代表中長期也是如此, 但在當下這個時期, 拜登將上任, 未來大勢如何充滿不確定, 疫情如何發展也難以猜測, 大時代下變數太多, 實在難以有很明確的中長期結論, 暫時也只能看看短線了. 如果能夠保持每一個短線有不錯的勝率, 加起來當然就是中長線的大勝. 如果有一個中長線的看法, 以此框架做短線的買賣, 然後再根據市場表現不斷調整短線策略, 並且根據結果修正中長線看法, 再進行下一輪的部署. 被持續驗證正確的選股應該會變成中長線成員, 不理想的會被撤換, 幾輪調整後, 相信可以構建出一個比較理想的中長線組合, 買賣次數也就可以大幅減少了. 這是我現在一系列短炒背後的主要邏輯, 也因此, 現在的倉位有可能到下個月又有明顯變動.
長線倉一向維持比較均衡的配置, 著眼長期, 未必能跟貼時勢. 我的中短期想法主要通過炒賣倉體現, 此時的持股很明顯的改變是舊經濟的持股比重大幅提升了. 這個配置主要出於以下幾點看法.
宏觀上, 拜登上台有望緩和貿易戰, 疫情也很可能明年得到緩解, 對實體經濟的恢復有利. 新經濟股票今年受益疫情大漲, 雖然行業前景仍向好, 但股價未必能複製今年的表現, 和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舊經濟股份有機會鹹魚翻身. 對新舊經濟股票的判斷差別只在看得有多好而不是看淡哪些股票, 是相信即使換了總統美國仍需要大放水, 畢竟如今經濟大受影響, 要恢復的話不印銀紙根本無從說起重啟, 資金氾濫起碼可以撐住股市不大跌.
細分行業, 現在看得到的是原材料價格有望回升,航運復甦以及新能源產業繼續向好.
原材料中, 油價充滿變數, 我能力有限, 無從判斷, 但認為銅價有望繼續向上或者最少能夠維持高位. 疫情影響南美銅礦供應, 中國經濟快速回復正常需求增加, 美元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很可能持續走弱, 都對銅價有支持, 而且據說中國有可能限制澳洲銅礦進口. 其他金屬價格在類似的背景下也有望保持向好態勢. 我選擇買入銅礦佔比較大的1208和業務主要是小金屬的3993, 幾天後汰弱留強, 沽出3993加注1208. 買入1898的投機性比1208多一些, 主要是因為最近開始進入用煤旺季, 動力煤價格不斷向上, 但趨勢能否維持有疑問, 因電廠庫存仍高, 未來風電光伏發電等也會持續分走發電份額. 無論如何, 在長久的走弱後, 最近幾間主要煤礦股的股價集體回勇, 成交量也在增加, 低殘的估值起碼提供了充分的回升空間, 趁煤價走強投機, 應該有一定勝算. 另一個應該相當不錯的選擇是1772, 鋰礦還有熱門的新能源概念光環, 只是我已經選擇買入比亞迪, 而且最近手風不是很順, 實在不夠勇氣在如此高位繼續追, 所以放棄了.
航運股我很多年沒有關注, 直到這個月才想到這個行業, 赫然發現1919原來已經從低位回升了足有兩倍之多, PB和PE看已經不算便宜, 但再看看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 年初約1000, 年中不到1500, 現在已經超過2000! 往績PE和PB有什麼意義? 十幾年前中國加入世貿後, 1919短短幾年升幅幾十倍而我從頭到尾都錯過的往事還歷歷在目, 而且是在可以抄東尼功課的情況下. 這次雖然股價升了這麼多, 還是決定追入, 希望不會是水尾.
不理我的主觀願望, 客觀看看行業現狀. 當今航運業主要是三大聯盟主導, 運力大致穩定, 近年因為行業並不算景氣, 新船並不多, 新增運力有限, 而且馬士基的判斷是運價大漲主要是疫情所致, 疫情過後會恢復供需平衡, 因此不會刺激新船訂單. 供應大致平穩下, 賺不賺錢就看需求. 疫情仍然嚴重, 相信最快也要到明年中疫苗有望大量供應的時候才有望解決, 未來起碼幾個月裡生產經營都會繼續受到影響, 導致全球產業鏈極度不平衡, 供應依賴大致恢復正常生活的中國, 結果是中國的貨物出口激增, 其他地方的出口萎縮, 體現在航運上, 就是很多船可能不得不載貨到目的地後載空貨櫃甚至空倉回來. 疫情的關係, 現在很多碼頭的卸貨效率大降, 而進口方的貨物需求因補庫存及年底旺季而大增, 據說因此有不少船在卸貨後沒有貨運回也等不及運載空貨櫃, 寧願趕時間回航多載幾輪貨, 結果有大量的空貨櫃留在了當地.
貨主運力需求增加, 而供應不能馬上提升, 航運成了賣方市場, 運價大幅提升, 而且據說明年長協價也會大漲, 另外的附加影響是貨櫃不足. 空倉回航, 意味著新一輪貨物需要一批新貨櫃裝載, 但貨櫃也不可能憑空突然變出來, 結果買方也只能接受漲價的現實. 行業運力長期沒有飽和, 需求增加的話, 公司必然釋放出這些閒置運力, 但到現在據說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貨櫃產能最近幾年比較穩定, 也難以突然激增, 可能是兩者都供不應求導致最近的運價大漲, 貨櫃生產商中集2039和航運公司1919及316的股價都大升就可以理解了.
再細想, 經濟即使開始復甦, 需求也不會一下子猛增, 疫情關係導致整個航運系統的效率下降很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疫苗何時推出, 疫情何時受控, 難以預測, 而貨櫃增產相對容易得多. 起碼在中短期內, 我們可以預期貨櫃供應可以比較快速地增加, 但航運系統的恢復肯定要慢許多, 很可能貨櫃供應充足之後, 運價仍然降不下來. 所以, 覺得航運相關股票有機會造好後, 我選擇買入1919而不是2039.
這個月我買入了比亞迪和福萊特, 長線倉買了另一光伏玻璃龍頭信義光能, 一定程度是因為拜登當選, 利好新能源產業, 另外是做了些功課, 推翻了以前認為光伏玻璃價格大漲會很快引來新產能的看法, 相信當前光伏玻璃供不應求價格高企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光伏股在一個多月的整固後, 股價大致找到了支持, 應該有機會再展升浪. 至於比亞迪, 上月已經提及, 可能是最有賣點和實力的新能源相關產業的港股了, 而且最近的新能源汽車下鄉也利好, 因此趁月中股價回落時建倉. 身上有汽車本業的內需概念, 新能源汽車概念, 鋰電池概念, 華為概念, 甚至通過旗下比亞迪電子也和蘋果概念沾了邊, 現在股價還在整個中, 如果以後氣氛好轉, 有機會隨時回勇, 所以我乾脆直接買成較重的倉位.
上述幾隻股票之外, 還有一些其他的倉位變動. 玖龍紙業股價表現這段時間落後理文, 而且紙業板塊表現實在不濟, 有點讓人擔心會不會功課抄錯了, 乾脆沽出, 換入配股後很快回升的中國宏橋. 思考樂股價持續不濟, 其他教育股有回勇趨勢, 可能是因為市場口味從追求增長前景轉向看得到的收益, 也可能是股價反映了太樂觀的預期需要修正, 乾脆沽出, 抄功課買了科培. 天能不久前買過, 輸錢離場, 我曾發文反省過, 這次重新買入, 主要認為股價回落後的估值即使以主業的鉛酸電池來看也不算貴, 買入前股價上漲據說是憧憬科創板上市, 結果憧憬落空, 但股價只是回落了短短一小時就穩定下來, 相信沽壓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 跌不下去就有機會升上來, 而且實際上科創板上市是否失敗還未可知, 上次買入時比較看重的鋰電池概念也仍在, 此次再進場, 應該有一定勝算.
長線倉主要是沽了阿里巴巴和康龍化成, 買了萬國數據和中國建材以及信義光能. 萬國數據業務類似當年愛股新意網, 數據存儲需求只會越來越大, 萬國數據的生意在可見的將來都會比較樂觀, 雖然爆發力未必夠, 但做為長線持股, 一個慢牛走勢是可以期待的. 至於中國建材, 是做為舊愛海螺的替代. 沒有買入海螺, 純粹是走勢上好像在60元附近有強大的阻力, 而中國建材除了水泥, 新材料業務可能提供未來的增長憧憬和提升估值的希望, 雖然財務數據比海螺差, 但用不大的倉位賭一賭, 問題應該不大.
上個月發文時曾希望向持有較多大型股的方向走, 結果一輪變陣後, 炒賣倉居然大部分新加入的是中小型股票, 始料不及, 而這些股票相比長線倉來說, 感覺上更不容易駕馭, 可能未來要承受較大的波動. 今年只剩下一個月, 市場波動可能比較劇烈, 有需要加入一些股價波動比較小的成員做組合的穩定劑, 問題是現在還沒有什麼頭緒. 消費股或許是一個選擇, 只是整體估值偏高, 總覺得有些高處不勝寒, 最多也只敢淺嘗輒止, 所以我上個月買進幾隻消費概念股, 這個月已經急急腳有賺就跑. 或者, 行業ETF可以是一個解決方案? 算了, 既然說了計劃沒有變化快, 那就先且等且觀察吧.
ps: 上述文字寫於週末, 中午略作修改後準備下午收市更新數字後發出, 沒想到下午大市急轉直下, 多了次預期外的交易, 沽出了信心不是很大的1898, 買回3993.
YTD:
恆指: -6.6%
長線倉: 29.2%
炒賣倉: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