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艱難趕上

不知不覺中,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多月, 離年底已經不足三星期. 這一年, 感覺一路上只有"艱難"二字一直陪伴, 一直沒有覺得順手的時候, 不知到月底時, 會不會有奇跡出現, 讓今年的回報率變得比現在好看一點呢? 執筆寫此文之時, 正值恒指遭遇近期最大挫折, 大跌超過400點之時, 自己的持股表現無可避免也是一片通紅, 似乎暗示了奇跡出現的機會並不大.

大跌之時, 仍有閒情寫文, 主要原因是經過之前不斷調配合, 總算擺脫了虧損狀態, 并勉強達到近期的第二個目標, 跟上了恒指的表現. 雖然這個成績可能只是暫時, 但總算稍稍安撫了我今年屢屢受傷的心靈.

上月初發文提及的基本陣型, 在十一月繼續維持了兩星期, 期間我只是以少量的部位做了一些短炒, 可惜基本沒什麼收穫, 主力則沒有做變動. 進入下半月時, 恒指因三中全會實施細則推出大漲, 我覺得隨後有可能出現一波不錯的升浪, 同時, 這個突然的大成交上升可能暗示未來新一輪牛市開始已經為期不遠, 就將整個組合從原本以守代攻, 主要目的是等待大市走向明朗的基調轉為偏向進攻.

大市的上升突如其來, 可惜急升的日子短暫, 恒指18日及19日兩天急升1000點後就開始橫行, 雖然這段時間不斷出現一些急升股, 但它們大部份都是三四線股份, 大市的升勢其實并不全面, 感覺上雖然後市可能不差, 但持續而全面上升的時機還未到, 選錯板塊的可能性並不小, 因此, 在將組合調向偏進攻時, 我選股的思路偏向炒市不炒股, 主要的策略是沽出了大部份的資產折讓股(主要是內房股及信德), 也基本出清剩下的科網股, 買入和本港及內地股市高度相關的惠理及中信證券, 其他的持股沒有大的變動.

較重倉的持股基本穩定, 是因它們可能成為繼續持有到明年的核心持股. 今年我屢屢犯下簡單錯誤, 導致表現相當差勁, 回報率跑輸給了恒指. 到上月發文之時, 我已經基本放棄在今年追回之前失地的想法, 只求能在年底保住組合不虧損, 主要的工作已經改作提前佈局, 爭取明年組合能夠回勇, 買賣也大幅減少了追求短線最佳買賣點的努力, 主要著眼比較中長線, 也因此, 短炒的資金被我限制在很小的比例.

遺憾的是, 在上述的將組合重心偏向進攻方向後, 不幸地大市並沒有一路上升, 這星期甚至大跌, 影響所及, 組合方向的調整未能令回報有之前期待的表現. 雖然大市走向對組合風險取向轉為偏高不利, 但幸運的是, 組合表現并沒有再受重創, 甚至似乎顯得更有韌性, 竟然在這大跌之時基本追回落後恒指的失地.

因已經到年底, 而我今年一直以來表現差劣, 如果再犯大錯, 僅餘的短短幾星期時間將難以補救, 所以我仍將持股高度分散, 如今持股達17隻, 不過, 我并沒有為分散而分散, 最重倉的5只持股已經占了組合超過四成.

目前, 我的前五大持股是: 3818 金界控股, 6889 DYNAM JAPAN, 914 安徽海螺, 945 宏利保險, 806 惠理集團. 剩下的持股則買得較散, 覆蓋的板塊也比較分散, 像是賭內地A股基本見底, 開始回升的中信證券, 有4G概念的中興通訊, 有自貿區及業務重組概念的天津發展等. 除炒作概念之外, 組合還配置了一些週期股及很少量的純粹用來短炒的股份.

最近操作基本回顧完畢. 接下來, 簡單談談我這五大重倉股.

金界控股3918, 已經持有一段時間. 3918走的路, 有點類似金沙1928, 先營運起一間上軌道的賭場, 再後續投資步行街, 購物中心及酒店之類的娛樂配套設施, 休閒度假和博彩互相促進. 3918的估值一直比濠賭股有折讓, 可能的原因是市場擔心柬埔寨的政治局勢能否穩定以及當地博彩業增長的速度會不如澳門. 我考慮的則是: 洪森今年剛剛連任, 政治問題起碼在未來幾年應該不需要太擔心; 以買入的價格算, 2013年預期PE不到15倍, 就算增長可能不是很快, 但看中期業績及第三季博彩數字, 估計盈利增長20%是大概率事件,  而這個盈利增長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仍可維持, 公司派息又一向慷慨, 這樣的盈利前景較清晰, 股價又不算貴的股票, 我們可以比較放心地下較大的注碼, 只要有足夠的持貨耐心, 回報應該不會差.

金界控股曾經發大量可換股債券給大股東, 但這批債券要到2016年才可行使, 潛在的攤薄還很遙遠, 更何況, 到那時候, 公司將得到可以立刻營運的步行街, 商場及酒店等項目, 這些項目可與現有設施產生協同效應, 應該也有價值吧. 另外, 做為比較, 僅僅表示準備在俄羅斯開賭, 但公司暫時幾乎可以說只是個空殼的102凱升控股, 消息一出就可大升幾倍, 同樣準備進軍俄羅斯的3918, 這方面多少也有可堪憧憬的地方.

6889成為重倉, 完全是意外. 當時在17.x買入時只占組合約4%, 後來在其股價借公司準備參與未來日本賭業的消息大漲時加了倉, 沒想到之後之後一路大升, 為組合表現回升出力不小.

開始建倉, 是將它作為收息股的角色, 買入時覺得, 約8倍PE, 6.5%息率, 業績雖然沒有什麼增長, 這樣低的估值應該也有足夠安全邊際, 較大的風險可能只有日元貶值, 但公司有意進軍澳門及日本可能開賭帶來的增長憧憬應該足以抵消.

假如未來日本真的通過開賭法案, 而6889又投得賭牌, 這沉悶的雖穩定但無增長的股票大有機會成為一隻成長股, 估值得以提高理所當然. 現在雖然只是憧憬, 但已經引發炒作, 在明年四月議會投票前, Party 應該不會那麼容易就完結, 畢竟, 就算現在股價已經大升, 但PE還只有約13倍, 離泡沫尚遠. 假如議案通過, 6889投得牌照的機會如何? 翻查資料, 6889大股東佐藤洋治及其家族名列2013年日本富豪榜第37位, 實力應該足夠吧.

買入時我認為輸錢的機會很小, 但完全沒想到它會如此強勢.

安徽海螺914身處的水泥業產能過剩, 而且有環保問題, 政府取態是鼓勵整合, 限制小公司, 對身為龍頭的914, 無疑提供了趁機擴大市場佔有率的機會, 實際上這幾年來, 它的市占率一直穩步上升. 水泥價格近來持續回升, 914的業績也持續好轉, 煤價仍在低位, 對它也是利好. 看公司今年以來的三次季度業績, 盈利情況從第一季的低點持續改善, 很有可能公司已經度過了盈利最低的時期. 公司的銷售量持續增加, 假如它的盈利率能繼續回升, 甚至回到以前高位的高雙位數, 盈利將大幅增加, 估值同時向上的動力肯定不小. 近期台泥國際的私有化, 可能也預示了行業的低潮已經過去.

我並不期待水泥行業有多大的發展(實際上在經濟開始轉型下, 基建的重要性可能會逐漸下降, 將影響水泥需求的增加), 但我期待在水泥這塊難以再大幅做大的餅中, 安徽海螺能分到越來越大份, 目前看, 這個目標並不過分.

宏利945, 這麼大的公司, 業務這麼複雜, 我也無力分析, 不過, 簡簡單單, 不考慮太多, 只是用它來捕捉債息回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應該也有不錯的勝算,  美國雖然沒有明確的退市時間表, 但債息相信已經低無可低, 10年債息已經從年初的不到2厘升到現在的近3厘了. 另外, 環球股票今年整體表現不太差, 對它應該也是有利因素. 02--07年美國加息週期時, 宏利表現傑出, 可惜我當時上車的時間太遲, 未能盡享升浪, 這次看看能否有運彌補當時遺憾.

惠理806, 應該是港股上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公司旗下核心的惠理價值基金早已創出歷史新高, 今年的表現費應該有不少, 業績大升可期. 按公司披露的10月底管理資金規模99億及當時惠理價值基金價格看, 現在的AUM應該超過100億了, 參考過往公司估值範圍, 假如現在大市不是熊市(既然買入806, 我當然認為現在是牛市), 以中位數的市值/AUM約15%計算, 5元左右買入, 可能是一個勝算較高的賭博------可能輸一元, 但贏的話, 應該最少有2元.

投資股票, 可以看做是一個金錢遊戲, 巧合的, 我上述的五隻持股, 有四隻多少可以歸類為是做金錢生意的. 這種巧合, 究竟是好是壞, 真是只有天知道了:D.

YTD : 3.6%

ps: 週三開始, 斷斷續續寫到今天才寫完這篇文. 週三時覺得指數跌得莫名其妙, 以為這兩天可以有反彈, 誰知期待落空. 短線買賣, 對我來說, 看來將一直是難以掌握的技巧了:(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回到起點

最近的五個月, 可能是我自11年以來最難熬的五個月. 這幾個月中, 大市氣氛不算太差, 市場熱點一直都有, 然而我的表現卻相當不佳----在六月份組合再次不幸錄得YTD回報負數後, 一直未能扭轉這個不利局面, 雪上加霜的是到八月份的業績期, 成績又被恒指反超并延續到現在.

身處逆境的情況一直延續到這個月, 雖然組合表現仍然糟糕, 但總算開始見到一點曙光: YTD在兩星期前回到正數. 上星期組合隨大市回落, 再次轉回虧損, 這星期隨著恒指回升, 得以再次勉強不必見紅.

今年至今, 我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 不過, 雖然沒有賺到什麽錢, 但多少也收穫了一些經驗, 對以後的投資, 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從這一點看, 雖有所失, 亦有所得, 成績雖然差, 也未必就一定是件多糟糕的事情. 實際上, 這幾個月的逆境作戰, 雖然艱難, 但卻為我提供了嘗試不同操作手法及磨練心態的難得的環境. 組合經過數次升跌, 現在又回到年初的起點, 已經偷懶太久, 該做一番回顧及總結了.

先回顧這段時間的操作.

七月份制定了中期操作策略後, 接下來的兩個月因處於業績期, 家中小朋友又開始放暑假, 事情多了些, 因此我並沒有對組合做重大調整, 只是因應個別股份的表現做了些微調. 不幸的是, 業績期結束時, 組合不僅錄得虧損, 還被恒指反超, 表現相當糟糕, 證明此前我的操作及思路出了大問題, 也因此有了九月份的那篇反省.

收拾心情後, 我開始對七月份的策略進行調整, 并逐步調整選股思路, 開始對組合動手術, 為避免因心急和衝動導致考慮欠周, 我將買賣步調放慢, 每次交易都只占組合一個很小的百分比.

我繼續以很緩慢的步伐累積宏利, 現已經占組合7%, 并將繼續增持, 做為較長期的投資. 當前債息已經很低, 退市路徑雖然不明, 但長期而言, 相信債息向上應該是大概率的, 而宏利應會受益. 雖然宏利表現未必能如上個加息週期的02--07年那麼傑出, 但如退市明朗, 它的表現應該不會差的. 做為對沖, 我仍保留約6%的高息股.

本來準備以燃氣及電力股做為組合的中場, 經考慮後, 已經放棄, 代之以資產折讓股(主要是地產股),安徽水泥和金界控股. 燃氣股的估值一直不低, 雖然業績可以期待, 但盈利的增長及可見性已經在股價上反映了許多, 電力股則受減上網電價及煤價可能見底的負面影響, 因此暫時放棄, 不過, 因電力股現在估值頗低, 我有興趣找機會買回. 相對而言, 加入組合的這些地產股除資產折讓較大外, 還有潛在的股價催化劑, 可能更有力向上; 安徽水泥的盈利很有可能在去年已經見底, 可能受惠于市場佔有率的擴大及水泥價格的反彈. 金界控股未能享有濠賭股的高估值, 但相應地可能有一定的安全網; 另外, 公司準備進軍其他地區, 潛在的資金需求不低, 估計無形之手會有意願維持股價以利可能需要的財技運作, 此股近期走勢看起來也不太差.

攻擊主力, 較早前我選擇了科技股, 幸運得手. 經套利部份後, 現在的佔比已經較低了, 現在還持有約占組合5%的中興等待4G發牌, 另外還有一些已經變成所謂零成本的網絡股. 做為替代, 我選擇了週期股.

以上為組合的前中後場主力. 另外, 我配置了超過一成比例的資金在中短線投機上. 做這種投機, 實在是因為組合表現此前落後太多, 太過穩健可能難以追回失地, 因此劍走偏鋒, 希望能有些驚喜. 為控制風險, 每隻股票下注都不多.

形成上述陣型, 背後當然有一番考慮.

首先是風險取向. 組合表現不佳, 總是令人心急. 如希望在短期內追上, 可能要以比較進取的手法進攻, 但明顯的, 風險也會加大. 我曾認真考慮是否採取以大注集中出擊少量股份的手法, 後來還是放棄了. 我一向奉行的操作原則是分散持股, 攻守均衡, 控制風險及組合波幅. 這樣的策略長期以來被證明效果不錯, 如果貿然改變風格, 在心理壓力大增下, 難免欲速則不達. 維持原來的步調, 或許需要較長時間才有希望追上, 但起碼會減少出現因一個錯誤造成大錯的機會. 假如在具體的操作上能逐漸改進, 相信反敗為勝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是選股思路. 九月份反思後, 我基本上放棄了那種面面俱到的選股方式. 現在的選股, 都出於一個明顯的主題, 不奢求一隻股票能照顧不同的需要. 像早前的3818那樣, 既想炒阿裡巴巴上市, 又想炒體育用品概念, 只會兩頭落空, 這樣的教訓, 實在讓我花了太多代價了.

最後是我這段時間採取的買賣手法.

買入時機的選擇上, 我重點關注那些經長期橫行整固後出現大成交突破的對象, 在升勢初期時就下大部份注碼, 基本放棄了在高位再次突破的股份, 就算加注, 也多數等待在股票突破後回落, 但在支持位獲得支撐時. 這樣做, 雖然減少了高位擴大戰果的機會, 但相應地, 萬一看錯, 止蝕的成本也較低. 近來出現了很多假突破, 我這樣做, 暫時看, 可能效果會好一些.

至於沽出, 我開始採用越高越沽的做法, 沽出數量則採取倒金字塔式, 升得越多則沽得越多. 我經常因貪心, 錯過高位出清部位的機會. 這類錯誤, 多數是因為股價見到高位後回落時我不捨得大手沽出, 在股價繼續下跌時對回升抱有希望, 但不幸希望最後變成了失望. 現在越高越沽, 起碼不會讓賬面利潤最終化為烏有. 現在的市況, 像波幅市更多一些, 越高越沽的效果和見到沽出信號才出貨的效果可能差不多, 但心理上的壓力會少一些.

上述的組合陣型, 是從九月份開始, 每星期逐步調整, 在上個月才基本成型的, 期間組合最慘時曾落後恒指約八個百分點, 還好現在情況好轉了許多, 和恒指的差距已經不算大. 離年底還有兩個月, 如果埋單能保住正數回報, 并可追上恒指, 就該謝天謝地了.

唉, 雖然已經聽得多了, 還是忍不住要呻一句: 揾食艱難啊!


YTD : 0.3%

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今年以來的錯誤

悠長的暑假終於過去, 是時候收拾心情, 再戰缸湖了.

對八月的業績期, 我是有些期待的, 結果卻令人失落. 持有的幾隻盈喜股, 在業績發佈前持續整固, 但未能借好業績突破向上; 手裡一隻遲遲未有止蝕的盈警股, 在大跌後也是持續窄幅盤整, 本以為壞消息盡出, 業績公佈後能引來一些平倉盤帶動反彈, 誰知也是未能如願.

一連串的部署落空, 後果就是組合表現持續向南走, 此前對指數的領先優勢也不斷收窄, 到現在竟被恒指追上并反超. 其實, 今年我應該有相當多的機會取得不錯的成績的, 卻都被我錯過了. 很多次, 開始的思路正確, 到具體的選股時, 卻因為想得太多而誤中副車; 誤中副車的主要後果是不賺錢或少賺錢, 雖然心痛, 並沒有實質性的損失, 但我又在好幾隻股票的操作上, 包括選股和買賣時機上犯了大錯, 大幅拖低了組合的表現. 在組合表現陷入困境的如今, 回顧一番這些錯誤, 或許對在今年僅剩的幾個月里反敗為勝有所幫助.

我今年犯了無數錯誤, 以下列舉了幾個比較典型的, 希望以後可以少犯.

到現在為止, 我今年最大的錯誤來自對1296的操作. 我五月份在比較正確的買點買入, 因為對其脫硫脫硝業務相當看好, 而公司其他業務也有相當不錯的環保概念光環籠罩, 在買入後錄得帳面利潤時立刻加注, 因為太樂觀, 買得多了些. 買得多本不是問題, 但在我犯了幾個錯誤後, 終於導致嚴重後果.

首先, 選擇環保概念, 最穩健的選擇應該是那些有良好往績的龍頭, 比如257. 劍走偏鋒, 雖可能有驚喜, 但畢竟不是正道. 脫硫脫硝, 雖然吸引, 但電力公司在一兩年內完成設備改造後, 1296的相關業務可能無以為繼. 我雖然想到這一點, 但抱僥倖心理地以為市場起碼會有一段時間的炒作, 起步時的想法有問題, 悲劇已經隱隱開始.

我有數次全身而退的機會: 在我買入後, 658等數個股東持續減持, 是很明顯的警號, 而我視而不見; 技術走勢在六月份發出多次信號, 因為我對前景的盲目樂觀, 也被我無視了; 在我持有此股期間, 環保板塊有一輪熱炒, 但1296一直沒有份, 也是很明顯的信號.

在我有意無意間忽視這些信號後, 1296隨後的盈警讓我遭受重擊, 已經成為必然. 唯一有些許亮點的是我在大跌前曾減持了少量. 但我之後的操作又讓這亮點完全化為烏有. 我在盈警後成功地對部份部位做了一次波段操作, 但對業績後可能有反彈心存奢望, 遲遲未有出清部位, 結果浪費了寶貴的資金成本! 1296的慘敗, 佔了我今年組合損失的大部份.

最心痛的決定來自我買了2698, 放棄了2678. 我當時看好紡織業的復蘇, 準備在2698, 2678和539中選擇. 539規模小, 成交低, 估值不高, 看往績也不是很出色, 我只將它看做短炒對象. 我重點考慮的是2678和2698.

一番研究後, 我覺得2678素質較好, 但一看每日成交量, 再看看實時報價, 買賣盤的差價幾乎一直都有超過10個價位, 而且常常有價無市, 掛出的買賣盤數量都很少. 因為這個原因, 我就此放棄了它. 也因此, 我完全錯過了此股的三倍升幅. 得到的教訓是: 看好, 而此後又被證實看法正確, 就應該行動. 成交量雖然重要, 但對我等小散, 其實不是問題, 只要多點耐性, 慢慢收集就可以了. 當股價飛升, 必然會帶來成交量的大升的.

我最後買入了2698, 并持有了相當一段時間, 離場時只獲小利, 和2678比較的話, 更是令人無言. 當時買入, 實在是因為想得太多. 首先, 我怕看錯了它的紡織業(2698和2678的業務, 一個主要在中國, 一個在外國), 2698還有發電業務, 我覺得是雙保險; 其次, 2698的PB相當低, 我覺得是大升的基礎(低估值提供了上升空間); 最後, 我知道它的營運效率不高, 樂觀地認為只要有少許改善, 就足以讓業務大幅改善, 提升的業績自然能帶動股價大升.

事實證明, 我對2698的看法完全錯誤. 我在此股得到的教訓有幾點:
1, 低的估值只是提供上升空間, 但不代表一定會上升.
2, 效率低的公司, 尤其是有較長歷史和規模的公司, 多半不會在短時間內就做到大幅改善.
3, 因為有相當一般的往績, 就算業績有所改善, 市場也不會立刻投下信心一票, 仍不會給太高的估值.
4, 只有專注, 才能把事情做好. 業務太多, 反而不能突出重點. 2698的電力和紡織都有相當規模, 反而讓人難以定位. 市場看好發電, 首先會是電力公司, 看好紡織, 自然是先買純粹的紡織股. 2698因為多元化, 處於尷尬位置.
5, 看對板塊, 應選龍頭股. 龍頭股很多時候看起來貴, 但往往貴得有道理. 它們的營運效率更高, 市場位置更牢固, 享有較高估值, 理所當然.

和買入2698的錯誤類似的, 我錯過了阿裡巴巴準備上市帶動的科網熱潮. 騰訊是毫無疑問的科網龍頭兼阿裡巴巴影子股, 我因為嫌其估值貴, 一直不肯買入; 退而求其次, 我有很多次機會買入金山, 在7元多時我甚至已經開始下單, 卻在最後的時刻停手了(我最終在13.x買入了一些, 但已經顯得太遲, 也只敢買少量). 我最後選了持有阿裡巴巴少量股權的3818, 想法和2698類似: 認為體育用品板塊開始復蘇和阿裡巴巴潛在的上市提供了兩個股價上升的引擎. 事實當然證明, 買入3818的結果, 遠遠不如直接買入影子股700或科網其他主要股票777和700之外, 配搭以體育版塊的龍頭股安踏或匹克.

捉到鹿, 但不懂脫角, 可能不會有心痛的感覺, 但絕對讓人無言. 我看對了債息開始上升, 懂得趁高減持高息股, 卻沒有同時趁低位開始建倉息升受益股---相當穩健的945. 相比四五月份的股價, 上個月我開始建倉945的價格高得并不多. 上個月的做法雖說是亡羊補牢, 可能不算太晚, 但也難說現在買945就一定是正確的做法(雖然我覺得對的機會高). 雖則如此, 馬後炮地看, 假如我當時買入了945, 可能有信心不斷加碼, 而這個行動佔據的資金, 自然不會被我放到後來導致嚴重後果的那些地方, 比如1296. 一增一減, 結果現在可能大不相同. 想到這裡, 能不令人百感交集!?

上述的錯誤, 性質各有不同, 但都對組合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而且, 更不幸的, 這類錯誤我犯了不止一次, 其他性質的錯誤也是林林總總, 不勝枚舉, 比如買賣時機錯誤, 比如看對時太過小心, 買得太少, 而看錯時卻遲遲不修正, 等等等等. 說實話, 在如此之多的錯誤下, 組合沒有虧損數十個百分點, 已經要感謝上天了.

今年還有幾個月時間, 尚有機會追回失地. 我一直想不通自己爲什麽今年狀態會如此不濟, 這段時間回顧今年的操作, 初步得出一個不太肯定的答案: 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 今年發生了一些事情, 讓我在希望獲勝之餘, 更害怕失敗, 也因此, 在操作時, 更多的是考慮不要虧損, 結果竟然求仁得仁: 我買中了不少點穴股, 卻錯過了同類的飛升股; 我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樂觀預期, 卻固執地對一些警告信號視而不見; 我擔心過分冒進, 誰知卻被事實證明是過於保守.

想到以前不斷強調心態的重要性, 誰知這麼多年來, 還是不能擺脫心理的影響, 做不到起碼在大部份時間都保持冷靜.

投資的長路漫漫, 我仍有很多需要改善, 有很多需要學習.

YTD : -3.8%


2013年7月21日星期日

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最近真是越來越懶了, 離上次發文, 竟然又已經隔了一個月, 原來的周記, 慢慢變成了雙周記, 如今又變成了月記! 話又說回來, 在指數走勢飄忽不定, 大市牛熊難辨, 個股表現神經兮兮, 盈喜股價可以不升反跌, 殘股可以莫名其妙大升的市場, 每星期發表看法, 多半會經常出現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 明天的我又打倒今天的我這樣的情形. 既然如此, 獻醜還不如藏拙.

不敢獻醜, 倒不是覺得自己水平有多差. 報章專欄上, 網絡文章里, 各大論壇中, 最不缺乏的是那些高手專家發表的各種觀點和各種買賣貼士. 經我仔細觀摩學習, 得出的結論是: 有本事將問題講清楚, 帶領大家賺錢的只是極少數, 而能讓大家越聽越糊塗的倒是一抓一大把. 比起這些磚家, 我覺得自己已經不錯了, 起碼我有自知之明, 哈!

這幾個月的市場, 上演最多的是黑色幽默劇. 強勢板塊紛紛倒下, 虧損累累的殘股卻不時絕地大反擊; 發盈喜是股價下跌的催化劑, 盈警雖然不時將相關股份推入深淵, 可是升幅最大的也經常有垃圾股的身影, 比例還不算少; 指數平穩, 但二三線股卻不時出現洗倉潮, 而且強勢股領跌的次數並不少. 這樣的整體表現, 像極了熊市來臨, 可是恒指卻一直跌不下去. 固然, 國企指數表現極差有可能是領先指標, 可是明星股份不時出現的情形似乎又像是升市快來的樣子. 感覺上, 這樣讓人難以看懂的市場, 如果博士進來, 可能變成白癡出去; 學巴菲特進去, 可能被扒層皮出來. 因此, 我現在只有最卑微的目標: 我可以接受進去的時候想發財, 出來的時候想發瘋, 但不要讓我進去前身家像姚明, 出來時卻變成了曾志偉.

到目前為止, 今年我的組合表現仍然不佳, 稍可安慰的是姚明還沒有變成曾志偉, 勉強算是王治郅. 離年底還有近半年, 反敗為勝的機會仍然存在, 成功的可能應該高過國家隊明年進入世界杯. 這段時間, 主要的工作是調整及嘗試, 包括對組合結構的重組, 個股選擇的思路, 買賣手法的反思及改變之類.

調整組合的結構, 主要來自以下的一些想法:

1, 大市跌不下去, 二三線股經常被洗, 包括不少之前當炒的熱門股, 可能的原因是經過早前跌市時的拋售後, 基金整體持股已經不高, 因對後市仍謹慎, 但又需要維持持股比例, 只好將資金停留在大市值股份上, 結果指數有支持力而細市值股則較弱, 另外, 國內資金繼續擴大在港股的影響力, 導致波動性大增.

2, 克强經濟學尚未有很明確及全面的展示, 但很有可能未來的經濟增長不再是像以前那樣的投資拉動, 發展質量的重要性應逐漸高過數量, 而這過程應該是較長期的. 因此, 環保醫療清潔能源及服務業之類的未來發展方向不缺乏機會, 但不代表基建房地產之類的過往明星主題就此沉淪.

3, 美國退市日程表似乎未定, 但趨勢相信已經形成, 所差的只是不知步調是快是慢, 時間是早是晚而已. 較長期看, 債息應該是向上的.

由上述考慮出發, 我的選股考慮了幾個方面:

1, 債息上升對本港房地產市場是個衝擊, 尤其在目前這房價仍居高不下的時候, 可能發展商要面對壓力, 也不利包租公, 但對高現金并管理良好的公司和租金占經營成本多的公司有利, 對依靠長期資產配置收益和負債之間的差異賺取利潤的公司如宏利也應該是有利的.

2, 經濟如何轉型及能否成功無人清楚, 但有些行業的盈利及前景應該是較明顯的, 應成為組合較穩定的成員, 而配置的比例, 除盈利前景外, 估值如何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現在大市走向未明的時候, 估值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這些行業, 林少陽先生多次推薦的燃氣和電力, 大可成為必備成員.

3, 熱門概念股在任何時候都有賣點, 當前大市牛熊交織, 其吸引力尤為突出. 為組合增加攻擊力, 舍它們無更佳選擇. 板塊選擇上, 環保, 新能源, 科技股之類, 是重點對象, 但考慮到這些股份的買賣中, 內地資金的身影越來越明顯, 必須多加小心.

4, 內地企業普遍缺水, 融資渠道又限制多多, 相信各種財技表演會不斷出現, 借殼, 注資, 轉型是主要手段. 那些背後有強大背景的潛在交易對象和已曝光的公司可能存在中長線機會.

5, 業績期將近, 儘量避開可能盈利倒退的公司, 儘量多持有業績可見度高甚至已經發盈喜的公司及較肯定已經業績反轉向好的前績差將績優的股份.

現在的持股中, 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類:

1, 我開始建倉保險股及零售股, 因準備分段買, 尚未建倉完成; 另外, 我仍保留了一些高息股, 占組合近一成. 有觀點認為高息股開始失去光芒, 但我相信, 是否如此, 主要的還是取決於買入的成本和目的. 比如,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 我不相信現在只占組合市值一成多, 買入成本十幾元并持有了好幾年的領匯, 不值得繼續持有.

2, 電力股和燃氣股占了組合超過一成, 并仍留有增持空間. 考慮到大市的不確定性, 我更傾向分段逢低買入, 結果持股比例遲遲未能達標, 但我相信機會總是存在的. 比如我週五就成功在2.89的當日低位撈了一注2380. 另外, 我持有少部位的醫藥股.

3, 手機相關股比如2018, 732, 2382, 2369相繼倒下, 但騰訊和金山仍維持在高位, 而阿裡巴巴上市在即, 可能代表市場資金開始了舍硬件取軟件的趨勢. 我配置了一些科技股.

4, 做為較中長線的投機, 我的組合中以分散投資的方式配置了超過一成的題材股, 希望有些意外之喜. 為控制風險, 其中的相當部位放在了有國企背景及股價對資產出現明顯折讓的股份上, 希望就算投機落空, 原有的折讓可以提供安全網, 假如營運有改善, 本身的基本因素變好也可提供股價上升的動力.

5, 上述較中期的投資外, 我買了些做短期投機用途的股份.

形成上述的框架用了幾星期的時間, 因為買賣手法的改變, 賣出時相當乾脆, 都是一次清貨, 而買入時則相當緩慢, 有時出現越買越低的情況, 結果現金比例有所上升, 而組合表現暫時未有明顯改善. 暫時, 這樣的情況在預期之中, 我希望效果能在業績期後開始顯現, 假如未能如願, 就又要再閉門思過了.

到目前為止, 整個計劃尚未完成, 個別股份似乎仍需調整, 但基本框架已定, 需要的是運氣的配合了.

 阿Q式地說, 我今年表現欠佳, 固然自己的策略出問題是主要原因, 運氣不好也是理由. 我今年多次出現賣出後股價突然急速反彈, 買入後莫名其妙下跌的情況, 也不幸中了幾個地雷, 對組合表現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對於表現欠佳, 有很多人將原因歸因於市場環境不好, 也有網友多次向我提及轉投美股的好處及必要性. 確實, 在一個強勢的市場, 獲勝的機會明顯高過弱勢市場, 然而, 市場之外, 我們還要考慮到自身的情況. 比如, 一個自己完全陌生而強勢的市場和一個自己非常熟悉但弱勢的市場, 哪一個更適合自己? 客觀的牛市優勢能否抵消自身因陌生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及技術變形的消極影響呢? 在人人覺得形勢大好的時候才開始進入, 並且是抱著邊摸索邊學習而又想贏錢以抵消之前在港股的虧損的想法進入, 會不會一定比繼續留在港股市場的勝算大呢?

別人的想法如何, 我不知道, 他們的做法對錯, 對我的參考價值也不高,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對我來說, 在經歷過97亞洲金融風暴, 99科網爆破, 03非典危機, 08金融海嘯後, 我雖然沒有做到年年贏錢, 但做到了年年跑贏大市, 賺取的利潤相信也超過大多數人. 這是我的主場, 我何必一定要去趟別人的渾水呢?

風繼續吹, 但我不忍遠離.

YTD : -4.8%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大跌之後

月初因感冒的關係, 精神不濟, 不敢多做動作, 任由我的組合自由發揮, 誰知這段時間指數天天跌, 端午節後重新進入作戰狀態時, 大市幾乎已經呈自由落體狀態, 而我的組合也同樣被摧殘得體無完膚了.

回頭看, 幾周前恒指以較大的成交量跌破23000點時, 我就應該為組合做點防風措施的, 然而當時我的組合表現正開始好轉, 對指數未能突破前高位而且開始下試10周線和20周線缺乏警惕, 也低估了當時一些壞消息的殺傷力, 到進入六月份, 指數繼續疲軟, 手裡的一些股份走勢已經明顯轉壞, 我本有不少機會做出一些應對的, 但精神欠佳, 擔心多做多錯, 就此錯過了一些股份的最佳撤退時機, 對組合表現造成嚴重影響. 重回股市, 面對此局面, 除了一聲苦笑, 我實在沒有什麽話可說了:(

未能在較佳時機採取行動, 情況已經相當被動. 我的持股全數是二三線股, 波動比藍籌明顯大, 較早前市況較佳, 組合回報節節上升, 現在市況逆轉, 跌幅明顯大於恒指也只能接受. 在這個低位, 防患于未然已經完全談不上, 所做的只能是些亡羊補牢的功夫了.

重返戰場的第一天(上週四), 恒指即以大跌來迎接我; 這星期, 只有週一有點反彈, 但很快就繼續大跌, 這樣的險惡局面是我事先想像不到的(由此可知我的短線炒賣功夫會有多糟糕了), 當然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就大舉撤退, 不過, 指數跌到這個位置, 假如我還有資金, 多半是會繼續買入的, 既然如此, 對沒有撤退也不應該有什麽遺憾.

08年金融海嘯後, 恒指在2009年初開始反彈, 月線圖看, 在突破SMA(10)的約16000點後, 恒指基本上這幾年都是區間波動, 雖然高位數次上試25000都失敗, 但底部一直在抬高, 即使這星期恒指繼續大跌, 也還離上次低位(去年九月)的約18000點有相當距離. 雖然不能肯定這一波調整的低位已見, 但今天未有跟隨昨晚美股大跌, 恒指及不少個股從低位反彈, 很有可能底部就算還沒到, 也已經不遠了. 另外, 從估值上看, 不論是看PE還是PB, 恒指現在都處在偏低的位置, 上升空間應該明顯多過下跌空間. 因此, 我維持過往的看法, 即恒指並非處於熊市, 就算現在沒有形成牛市的條件, 最少恒指也可以維持上落市的格局, 不過, 操作手法上有需要進行修正. 在大市未能配合的時候,  就算認為估值上還有上升空間, 也應該樂於套利, 不應該太過期待個股的單邊大升市. 回顧今年以來的操作, 對組合表現影響最大的, 其實不是我選股欠佳, 而是太過貪心, 經常在有一定利潤在手的時候還不捨得沽出, 結果往往之後大市一跌, 這些利潤就隨之縮水. 與我形成對比的, 是那些樂於炒波幅, 不期待單邊升勢的股友, 有很多人的表現今年明顯好過我.

基於上述的考慮, 我這幾天並沒有減持股份, 而只是進行了一些換馬.

市況不好, 就算股份基本因素再好, 也有可能突然被洗倉, 假如太過重倉某一股份, 萬一中招, 對組合影響太大, 因此, 我這幾天對各持股的比重做了些調整, 最重倉的股份只占組合約8%, 持股也較為分散, 各持股所占的比重也比以前平均了些.

整體買賣策略上, 我減持了一些較沒有信心繼續安心持有的股份. 它們或者是估值較高, 投機味道太濃, 或者是現金流較差, 業務偏向重資產型, 或者是前景較不明朗, 同時, 它們的技術走勢也出現了問題. 選擇的換入對象, 我更多的是考慮撈底而非高追. 固然, 在跌市中的強勢股總有很多可取之處, 但在大市不知何時穩定下來時, 假如強勢股突遇洗倉, 跌幅也可以很驚人, 而且它們的估值大多並不低, 從基本因素考慮, 上升的空間未必還有很多.

我早前減持了一些REITs, 趁市況弱, 補回一些高息股的部位. 雖然因美國可能提早退市, 令高息股因估值下調而出現一輪拋售, 但高息股總是有其價值, 在股價明顯調整令潛在股息率提高後, 吸引力開始出現, 而且, 假如公司持大量凈現金, 利息提高對它們其實是利好.

我買入了一些估值較低而業務開始反轉向好的股票. 市況不明, 估值低, 被洗倉的機會應該比那些高估值的股份少. 假如市況向好, 同時公司業務不負所望維持向上的態勢, 期待一個戴維斯雙擊也不是奢望吧?

最後, 做為奇兵, 我加入了些有機會變身的公司. 經濟壞消息不斷, 生意難做, 假如背後有強大靠山, 而這個靠山又有意思培養, 這個公司的前景可看高一線. 假如未來公司能講出一個美麗的故事, 只是一個美好的憧憬就足以令股價有不錯的升幅了. 從走勢看, 這類公司背後多半有強大的莊家維持秩序, 股價受市況影響明顯比其他股份少得多, 比如最近強勢畢現而我沒有本事一早買入的106.

YTD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