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星期二

時機把握不准的調倉

五月沒有出現所謂的五窮, 市況平淡, 此前強勢的醫藥燃氣教育消費等依然強勢, 可惜我基本上都錯過了. 組合本月表現和恆指類似, 也是波瀾不驚, 正好趁此機會, 執行早應進行的調整組合結構的行動.

炒賣倉:

騰訊的第一季業績是焦點. 遊戲的增長很明顯放慢了, 潛在的增長動力來源吃雞遊戲遲遲未能正式推出, 即使飛車和榮耀這些遊戲仍然受歡迎, 多半不夠能力支撐起遊戲的業績增長, 小程序和廣告等的潛力很大, 但基數低, 未能對業績有明顯的拉動. 投資業績很好, 但畢竟不是主營業務, 多半不能享有高估值. 我有點擔心市場會降低騰訊的估值. 簡單假設騰訊今年業績能有二至三成增長, 每股盈利約12元, 但市場因為其主營業務增速放慢, 將估值從之前的預期PE40-50倍降低到30-40倍, 那麼, 騰訊今年股價可能難以超過500元, 預期今年回報率大概只有兩成. 假如猜測沒有錯得太離譜, 那麼, 騰訊就難以像去年那樣可以成為組合中的一個穩健的進攻箭頭, 而會變為一個大致跟隨指數的減低組合波幅的中場角色(假設指數今年繼續慢牛). 炒賣倉組合的任務是盡量追求較高回報率, 因此, 我沽出了此組合中的騰訊, 以騰出資金建倉準備加入的醫藥類股票.

內房股占比超過1/3, 比重太高了, 只是之前因為沒有對組合做大幅變動的計劃, 因此遲遲沒有減持, 實際上手裡的四隻股票我覺得都有潛力, 這次為組合重組的需要, 忍痛沽出佔比最少的龍光.

對港交所信心不變, 但畢竟佔比不低, 而且目前看不到有大單邊升市的機會, 估計上升動力不會特別強, 而新成員加入需要的資金在沽出騰訊和龍光後仍有不足, 因此少量減持.

就像之前多次提及的, 組合準備加入醫藥股, 但有選擇困難症, 到今天仍是如此. 所以最後我買入三隻市值及業務有較明顯區別的股票, 構成一個醫藥組合以替代騰訊. 它們是三生製藥, 聯邦制藥和李氏大藥廠.

醫藥龍頭是中生製藥和石藥, 但估值似乎反映了太多的高預期, 我實在沒有勇氣高追. 藥明走勢上出現了很漂亮的杯柄突破, 但對其業績結算模式認識不深, 估值表面上看起來很貴(雖然事實上應該是錯覺), 擔心承受不住可能的調整, 也放棄了, 最終選了三生製藥做為大市值代表. 聯邦製藥的化學藥業務應該已經見了週期底部, 在復甦中, 胰島素業務開始進入收成期, 有機會繼續得到重估. 李氏大藥廠的第一季業績理想, 股價業績後的上升表明市場對此給予正面評價. 三隻股票的估值在一眾藥股中算是比較不貴的, 或許貴的有貴的道理, 便宜的總有原因, 但起碼對我來說, 這樣的較低的估值會讓我在股價波動時有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

剩下的資金給了西王特鋼和安東油田服務. 西王系總覺得有點妖氣, 但西王特鋼這兩年積極進行技術改造, 投入大量資金, 並且和中科院在研發上密切合作, 可能是目前國內科技含量最高的鋼鐵廠了. 有中科院的背書, 妖氣應該散了吧? 預期兩三倍PE的估值實在太便宜了, 因此買了些看看有沒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回報率. 隨著油價不斷上升, 行業去年開始復甦, 安東肯定受惠. 第一季新接訂單相當理想, 年報上管理層的展望也頗為正面. 上一個週期中, 安東走出一輪漂亮的長牛, 這一次應該也有希望.

上述換馬大部分在月中到月底進行, 想不到這兩天賣出的股票持續回升, 買進來的好多卻逆市跌了下去, 特別是今天三生製藥被中信減持重創, 并拖累了其他藥股. 我的時機把握能力之糟糕於此可見:(

長線倉:

沽出了萬科和建行, 買入華潤燃氣和中海油.

我認同萬科的轉型對公司的穩定性是有好處的, 但代價可能是沉澱了資金, 業績增速會變慢, 而我投資內房的出發點是希望他們以快周轉抵禦風險及帶動增長, 適逢準備降低內房股的佔比, 因此沽出了萬科.

內銀中, 可能只有招商銀行能有兩位數的業績增速, 建行的存在, 主要是為了收息. 近來內地不斷進行金融去槓桿, 金融類公司, 尤其是要清理大量表外資產的銀行面臨不少挑戰, 考慮到組合中銀行保險合起來占組合約三成, 有點多, 因此賣出建行這隻增長最慢的金融類股票.

買入華潤燃氣很簡單的是因為中國燃氣的強勢, 另外, 組合中本來也有意加入這樣的類似公用股而又有增長動力的股份. 中國燃氣很可能是強者越強的領導股, 有可能是更佳選擇, 只是最好的也是最貴的, 這個追求平穩的長線倉可能更適合加入增速較低但估值也較低的華潤燃氣. 另外的原因是不能排除未來可能華潤增長加快的可能, 而中國燃氣目前的高估值承受不了萬一增速突然慢下來的風險.

有評論認為油價可能見了頂部, 現在才買中海油可能遲了些. 即使這個評論是正確的, 相信油價在中期內仍可保持強勢, 畢竟現在多半還在商品牛市中. 沙特阿美還在籌備上市, 美國已經成為石油出口大國, 油價維持高位符合他們的利益, 或有無形之手持續維持秩序. 另外, 在經過上一輪的週期後, 各大油公司對成本控制都相當重視, 資產負債表都很健康. 中海油雖然不像中石化的凈現金那樣變態, 但28%左右的負債率也肯定是近年新低了, 應該也有條件給出不錯的分紅比例. 因為覺得油價很可能維持高位, 我最終在中石化和中海油中選了更受惠高油價的中海油, 以此填補長線倉在週期股的空白. 在資源牛市中, 即使是追求穩定性的長線倉, 也應該有這類股票的一席之地.

長線倉的換馬, 到目前為止, 看起來效果比炒賣倉好一些, 但也沒佔到多少便宜. 從倒後鏡看過去, 其實有比實際操作時明顯更好的時機的, 但我也是和在炒賣倉的操作一樣, 沒能抓住. 唉!

變動之後, 到目前為止, 持倉如下:

長線倉:

地產:  雅居樂 9.7%, 碧桂園 7.3%
保險:  中國平安 11.4%, 中國太保 6.9%
科技:  騰訊 9.7%, 新意網 6.0%
盈富基金  12.5%
港交所      11.5%
招商銀行   4.9%
九倉置業   4.6%
華潤燃氣   4.0%
中海油       4.0%
現金       約7.4%


炒賣倉:

地產: 恆大 9.2%, 融創 9.3%, 雅居樂 7.8%
資源: 海螺水泥 9.3%, 兗州煤業 6.7%, 中國建材 5.2%
科技: 金蝶 7.0%   IGG 4.1%
醫藥: 聯邦製藥 4.3%, 三生製藥 3.8%, 李氏大藥廠 2.6% 
港交所     9.8%
中國平安 11.4%
安東油田服務  5.4%
西王特鋼  4.3%


YTD (05-Jun-2019)

炒賣倉:  7.4%
長線倉:  5.6%
恆   指 :  3.9%

3 則留言:

  1. 早前諗緊應否買入石油股,知道油價是在上升走勢,但對掌握油價走勢信心不大,經陳sir提點後,今早終買入883,當中也有平衡組合分佈的考慮

    回覆刪除
    回覆
    1. 慚愧. 我也只是在一星期前趁883回落才買入. 今年最好的買入時機應該是在四月初883三底不破反彈到12元的時候, 那時候有想過, 但不夠勇氣, 也沒有決斷力以換馬代替單純的買入, 有點遺憾.

      希望這次買入不算太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