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星期四

開局艱難, 隱忍待機

 一月份市場混亂, 指數表現不太差, 但很多股票跌得慘烈, 我一直都處於苦戰之中. 去年已經感覺艱難, 看現在的情況, 恐怕今年也不會輕鬆. 究竟今年市場走向會如何, 應該以什麼策略應戰,我雖然有了初步的想法, 但根本毫無把握. 從過往尋找靈感? 恐怕並不容易. 疫情爆發以來的這兩年, 大市走向, 板塊輪動節奏, 個股股價表現感覺沒什麼規律可言. 每一年的回顧總結, 當然可以得出一些經驗教訓, 但對接下來一年的操作, 好像也沒什麼幫助.

因為美帝的大量印錢, 20年的股市表現出人意料地走出強勁行情, 我算是有些斬獲, 但也錯失了許多機會, 這其中, 最大的教訓是對強勁升勢過程中的調整不應該太過敏感. 忍一忍股價回落, 可能是最佳策略. 典型的例子是當時的微創醫療. 當時我在升勢初中段上了車, 之後股價節節攀升, 直到45元左右見了中期頂部才開始回落. 我在跌穿40元後開始擔心見頂, 等了幾天, 股價繼續跌, 終於忍受不住沽出, 之後股價跌到26元附近才見底. 沽出的資金當然用來買入其他的股票了. 之後微創股價開始回升, 其實我有大量機會以低於沽出價不少的價格買回, 但一邊是擔心回升不能持續, 一邊是新買入的股票股價還沒有升上去, 患得患失下, 選擇了無視, 按兵不動. 最後的情況是手裡的股票表現一般, 而微創不僅持續回升而且再創新高, 股價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65元, 甚至第二年再創新高到72元!

20年的教訓記憶猶新, 所以21年的時候, 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我選擇了死守. 典型的是兩隻資源股中國鋁業(2600)和中國有色(1258). 兩隻股票在我買入後不久就急升了兩三成, 然後開始回落. 週期股波動大並不意外, 金屬價格尤其是銅持續在高位, 這些股票在長期橫行後, 向上突破, 認為升浪不會那麼快就完結並不能說沒有邏輯, 而且我去年像錯失了853一大段升幅之類的情況不止一次, 所以股價跌的時候我忍了. 但這次我遇到了周星星的蠱惑的槍, 之後股價並沒有回升. 類似的情況在21年發生了多次, 買入後短期內升了不少, 但我沒有及時套現, 結果見財化水.

當然並不是沒有買到大牛股但守不住的情況. 典型的是中遠海控和東岳集團. 我買入的價格都不高, 之後的故事是我重演了在853的劇情. 這次的情況不是沒有記得853的教訓, 而是因為股價波動有點打擊自信, 下跌的股價導致我對一些可能的利淡做出過分的解讀和重視, 歸根到底, 是自己認知能力不足導致的定力不夠.

這些過往其實很難總結出什麼有用的操盤經驗, 只是說明了一點: 投資市場千變萬化, 很難一本通書看到老, 決定成績的最重要的還是在自己的心理素質和認知, 包括解讀市場和行業及個股基本因素. 錯失微創和海控的後面大段升幅原因不同, 前者是解讀市場的能力不夠, 低估了概念股的威力, 後者是對行業的認識膚淺導致對自己其實毫無問題的推演缺乏自信. 從這個角度看, 回顧過往操作手法的得失其實沒有什麼價值, 操作前後的那些思考和心理活動才是有借鑒意義的. 對於沉浮股市多年的我來講, 雖然仍然免不了不敵貪婪和恐懼的時候, 相比而言, 提升認知水平和執行層面的定力似乎更重要一些. 

新一年一開始, 市場風格急速轉換, 舊經濟股價值股抬頭, 新經濟股增長股回落, 強弱轉換在整個一月份幾乎沒有什麼反復, 如果原先的佈陣和這個情況並不吻合, 重傷難免, 而且即使願意變陣, 稍稍猶豫幾天就可以有巨大分別. 雪上加霜的是同時伴隨的是板塊輪動迅疾. 我的觀察名單股票數目高達300隻, YTD升幅排行榜前50位幾乎每星期都有大幅變動, 典型的是中國中藥(570), 月初一度YTD達30%, 高居升幅首位, 短短一個月過去, 已經淪落到YTD負12%了. 身為資深韭菜, 我的組合無可避免地遭受重創, 但恆指到今天還是正數這個事實, 讓我失去了為自己尋找藉口的最大理由. 

開場就面臨需要救倉的情況, 讓我想起去年的中遠海控. 我沽出海控的時期, 海控股價在不斷回落, 而指數是在向上的, 這種兩極走向影響了我的操作, 而這個影響明顯是負面的. 因著這個經驗, 我選擇按照自己的節奏, 暫時不理指數.

今年影響市場的一個重要因子肯定是聯儲局的加息. 原本我估計即使通脹比想象的嚴重, 在拜登支持率低企, 今年有中期選舉的情況下, 聯儲局加息應該會有所克制, 但看鮑威爾的態度, 根本不是這樣. 聯儲局加息決心堅定, 必然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定價, 重災區是高估值的成長股和賣概念的夢想股. 前者涉及估值模型的改變, 後者還要加上一個不會再有源源不絕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美股市場尤其是納斯達克, 許多明星股已經從高位腰斬, 並不奇怪. 指數雖然回落, 但勉強還算撐得住, 主要是幾大巨頭的業績不差, 估值也不算離譜. 未來, 是持續的加息導致成長股估值被下調, 指數繼續回落, 還是巨頭的增長能夠撐得住加息的衝擊, 而且收水吸引外圍資金流入美帝市場, 讓美股繼續保持不敗神話, 我沒有答案. 

我沒有買美股, 美股升跌並不直接影響我的荷包, 但肯定影響到我專注的港股市場. 過往中港金融政策大致和美帝同步, 港股通常跟隨美股, 但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 中國經濟影響力在增加, 金融政策的獨立性也在提升, A股的走向常常獨立於美股, 港股同時受到中美市場影響, 這幾年的有波幅無升幅, 毫無性格, 想來反映的就是這種無所適從的無奈. 這次美帝開啟加息週期的差不多同時, 中國宣佈減息, 不知道減息的力度會有多大, 但一個收水, 一個放水的格局應該是明確的了. 

美國加息, 主要應該是因為通脹, 另外, 一些經濟數字也不差, 似乎像是經濟好不得不加, 但另一個角度, 通脹也可以解釋為並非需求增加, 而是疫情下供應鏈運作不正常導致的供給不足, 失業率低, 未必是因為就業市場強勁, 而是因為病人多減少了勞動人口, 派錢又讓一些人不願意找工作或者對工作挑剔. 中國減息, 應該是因為經濟不好, 畢竟疫情下動輒封城封區, 既影響生產也影響消費, 但做為世界工廠, 感染暫時還在有效控制下, 海外訂單源源不絕, 好像情況應該也不至於太差. 這樣的似好似壞的情況, 體現在資本市場, 尤其是夾在中間的港股, 可能體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混沌的狀態. 一月份的新舊經濟股表現分野, 板塊急速輪轉, 可能是未來一年的預演.

在這種模糊的狀態下, 或許今年港股還是延續以前的波幅市, 跌不下去也漲不上來, 有可能很多股票的短期明顯升跌的持續時間會很短暫, 身手不夠敏捷的話, 追漲殺跌很容易會左一巴右一巴. 短炒的話, 追升時, 錯過起步位的話, 寧可放棄, 殺跌時, 未有第一時間離場, 忍一忍無妨. 至於中長線, 關鍵應該還是在選股, 再輔之以適當的配置.

典型的牛市熊市, 應對策略可以很明確, 最難搞的是模糊市, 今年的港股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我能想到的選股方向有幾個: 一是低估值, 第二是有明確的增長前景, 最理想的是二者兼得, 再有就是業績穩定的高息股. 低估值有些是因為公司經營和治理有瑕疵, 有些是因為所在行業處於週期底部或者自身暫時遇到困難, 股價往往已經反映了大量負面因素, 下跌風險不高. 增長前景明確的往往在市場上是稀缺品, 不論牛熊市, 都是資金追逐的對象, 市況不明時, 可能還會被抱團取暖加持. 至於穩定的高息股, 通常是公共事業, 估值一向很穩定, 如果市況飄忽不定, 做為組合的定海神針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向上的動力未必強.

大體上, 對中國的經濟, 我持中性看法. 疫情籠罩, 去年很可能是人口負增長的第一年, 房地產大量公司陷入困局, 影響的是方方面面. 出口形勢看起來不差, 但大量產品沒有定價權, 很可能不少公司增收不增利, 賺不到什麼錢. 疫情肯定影響消費, 而且過往的統計數字顯示消費和房地產的財富效應關係密切, 恐怕消費市道也是一般般. 還好有第三架馬車----基建. 減息, 還有之前新聞說可以適當提前推進計劃中的基建項目, 可能今年基建會是撐經濟的主要手段, 即使不是唯一也會是之一. 前景比較明朗的可能是基建, 但相關行業大部分是高投入低利潤率, 選股是個難題. 消費和出口雖然有挑戰, 但相關行業的民企比例較大, 更有活力, 始終是大行業, 即使再困難, 也會有公司突圍而出, 何況現在還不至於情況非常差. 所以單純的從上到下, 可能錯過所在行業一般的好公司, 也可能誤買到表面看前景不差的公司. 既要自上而下, 也要自下而上, 只是這種高難度, 恐怕我力有未逮.

到現在為止, 大趨勢我能看得到有比較明確增長的行業是碳中和相關的, 這其中主要的是清潔能源和電動車行業, 組合重心也是放在這上面. 其次我覺得有機會的是疫情和其他各種因素導致的行業主動或者被動的集中, 產生的類似供給側改革的效果. 再有就是一些行業的週期反轉或者是行業受負面因素影響, 雖然根基尚穩, 但股價已經大幅下跌, 可能有類似困境反轉的股價向上修復行情.

進入新一年以來, 我的倉位, 尤其是炒賣倉有比較多的變動, 細節就不一一描述了, 讀者朋友們可以從持倉細節看得到. 變動的主要方向就是因應上述的一些考慮.

組合主要配置之一的電力相關持股中, 我以華能(902)替代了中國電力(2380), 增持了些威勝控股(3393). 2380水電等清潔能源佔比較高, 業績比較穩定, 估值高一些是合理, 但從炒股角度看, 向上空間可能比華能這類火電公司差一些. 華能去年下半年以來飽受高煤價之苦, 八月底以來的股價表現明顯落後2380, 但否極往往意味著之後是泰來. 碳中和背景下, 華能等火電為主的電力公司未來大力投資綠電勢在必行, 虧損的火電業務不可能支撐這個任務, 監管當局不會坐視火電的持續虧損, 之後出台的允許擴大電價波動範圍以及最近傳出的燃煤長協價會比較合理, 意味著很大機會去年就是火電業務的最差時候. 另外, 綠電的缺點是發電量不穩定, 有季節性和高低谷, 需要可以控制發電量的火電調峰. 政策上和經營上, 如果有足夠的火電發電能力, 而且這部分有合理的利潤, 對推動綠電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華能而言, 現在的股價幾乎等於當火電是垃圾資產, 如果能夠重估, 股價的爆發力可以很大. 2380勝在盈利相對穩定些, 但股價表現來講, 就少了華能這樣的潛在催化劑. 去年我表現不佳, 所以選擇了放棄些穩定性, 追求些爆炸性. 不過, 最後到底催化劑能否勝出, 或許只能看運氣了.

綠電產業鏈很長, 利潤點正路來講, 應該是上游原材料先賺錢, 然後是中游設備商, 最後到下游發電廠. 20年21年硅料, 光伏玻璃, 硅片等相關公司不論股價還是公司盈利都曾經有過靚麗表現, 相當符合邏輯. 來到今年, 隨著盈利基數大增以及行業產能擴張, 能否繼續強勢很難講. 年初1799發盈喜後股價表現一般, 我沽出了同行的3800. 之前一直認為3800的顆粒硅概念應該頂得住未來多晶硅產能大增的衝擊, 但股價的走向看來是對我的預期投了反對票. 在3800, 盈利主要還是來自現有的多晶硅, 顆粒硅還在受限於產能. 當硅料產能擴張早已是明牌的時候, 產能有限的顆粒硅要支撐股價, 除了自身的業務進展, 外圍氣氛同樣很重要, 而年初以來美股市場增長股發夢股的大幅回落, 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對顆粒硅的中長期估值, 或者說是發夢估值. 相對應的, 我少量增持了威勝. 延續產業發展邏輯, 到發電環節, 綠電的發電量不穩定, 除了火電調峰, 另外的解決方案還有智能配電, 這方面, 智能電錶起家的威勝應該有發展空間, 或許這也是之前中國電力和威勝達成合作的原因. 現在約10PE的估值可能太低了, 中長線可能有戴維斯雙擊的機會.

組合的另一個變動是沽出了一半比亞迪. 我仍然認為電動車是今年少數的有增長的行業, 只是美帝加息陰影下, 增長股有機會被降估值, 萬一發生的話, 對股價的打擊會相當大, 實際上今年以來比亞迪的表現確實不佳. 我將減持得到的資金一部分用來加倉同樣下跌的其他持股, 其中包括耐世特. 組合一度持有兩隻配件股耐世特和敏實, 早前因為擔心通脹下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影響到敏實, 我決定只保留技術含量較高的耐世特, 再加上比亞迪的減持, 電動車相關的佔比顯得低了些, 配置角度有必要加倉. 公司角度, 耐世特美國客戶們今年產量應該會增加, 特斯拉的訂單也有望提供貢獻, 今年的業績應該值得期待.

同樣因為對增長股降估值的擔心, 而且去年股價升得多, 我沽出了長線倉的舜宇. 兩個倉的增長股騰出的一些空間我都給了中國平安. 到底中國的減息和美國的加息會對平安的投資有什麼影響, 我搞不清楚, 但於公司本身, 股價已經從高位腰斬, 然後開始回升, 並持續了一段時間, 或許意味著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公司兩三年前開始代理人改革, 以最近的數字看, 經紀數量大幅減少, 但保費收入只是微降, 意味著人均產能提升了, 改革應該已經獲得初步成功. 另外, 平安投資了大量內房股以及相關債券, 之前股價肯定受到負面影響. 在一輪腥風血雨後, 房地產公司的最困難時候看來在逐漸過去. 早前傳出人行將放寬房地產行業的政策限制, 國企併購民企項目有望豁免納入計算三條紅線, 平安有份投資的華夏幸福債務重組時間表已經出爐.... 種種消息加在一起, 即使不說是行業已經見底, 平安的房地產相關的潛在投資損失已經受控應該是大概率. 不幸成為去年的藍籌狗股, 估值隨股價大幅下降後, 今年或者有望王者歸來.

兩個組合分別加入的傳統行業公司還有中海油和中冶. 15年前後的幾年, 油價低迷導致產業投資不足, 後果就是現在的供應緊張, 這個情況相信還要延續, 油價繼續強勢機會很大, 即使中海油產能不增加, 油價的攀升, 中單位數PE的估值, 穩健的資產負債表, 還有早已公告的特別息, 應該有力推動中海油的股價表現, 尤其是在現在新舊經濟股強弱互換的大環境下. 至於中冶, 很簡單的邏輯就是國家基建開支的受惠者, 持續增長的在手訂單配合只有4倍左右的PE, 還有可能成為驚喜的礦產業務. 

延續買入平安的部分思路, 關於房地產的. 如果內房股已經見了至暗時刻, 不論是否能夠重拾輝煌, 與之密切相關的物管股應該都能有個不錯的回升, 尤其是在大量物管股已經從高位腰斬甚至膝蓋斬的當下. 賭行業見底, 相比內房, 輕資產的物管應該更穩健一些. 當前風聲鶴唳, 最安全的莫過於有國企背景的, 美中不足的同樣是安全, 所以股價跌得不多, 也就意味著回升的空間會小一些. 既然是賭行業回升, 大注是不敢的, 重點放在穩健就沒意思了, 真的要穩健, 可以交給其他板塊的公司. 我關注的主要有幾點: 母公司起碼現在沒有陷入危局, 這樣的話, 有大量現金的物管公司就不用獻身救母或者被低價賣仔. 即使母公司看起來安全, 但難保未來同樣不出事, 所以最好物管公司裡有其他強力股東, 一來可以阻止大股東亂來, 二來可以在業務發展上提供幫助. 另外, 物管控股權是大股東個人所有而不是內房控股會是我的加分項. 從大股東角度看, 萬一地產開發公司出事, 個人持有的物管公司可以提供一條退路, 情況就像當年孫宏斌的順馳失敗, 還能靠融創東山再起. 這些考慮, 再加上一些規模以及業務分佈, 估值之類的比較, 我以有博裕為二股東的金科服務(9666)和大股東個人控股, 商管業務佔比不低的合景悠活(3913)下注.

這一系列變動後, 我兩個持倉都不再持有科網巨企. 反壟斷對ATM們肯定造成打擊, 這已經在股價上反映出來, 但未必在現在足夠成為沽出的理由. 我擔心的是行業增長放緩甚至見頂, 導致估值徐徐向下, 股價回升發力. 阿里京東可以看做是大型的購物平台和零售商, 業績和消費市道息息相關, 疫情下經濟似好還差, 房地產節節向上的財富效應對消費的促進幾乎消失, 期望消費向好恐怕是不切實際, 若是如此, 阿里京東的業績難寄厚望. 騰訊理論上業績會比較穩定, 但派發京東股票以及減持sea limited, 讓我擔心派發京東的背後不僅僅是應對反壟斷的需要, 也可能未來騰訊的投資帝國會慢慢萎縮. 如果這樣的話, 之前的輸出流量的生意模式可能不再那麼有威力. 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經不再, 規管日漸嚴厲, 我擔心這些巨頭們未來成為類中移動這樣的角色.

上述操作之外, 還有些零星的變動, 佔比不高, 就不一一回顧了. 一系列的操作, 股價角度看, 有得有失, 但組合整體而言表現並不好, 只能說自己能力有限, 最多再阿Q式地加一句運氣不好. 這種情況其實已經出現過多次, 無所謂了, 忍吧.


持股:

長線倉:

港交所    (388)               17.3%
新天綠色 (956)              11.7%
比亞迪 (1211)                11.0%
康哲藥業 (867)                9.6%
華電國際 (1071)              8.5%
華潤醫療 (1515)              7.6%
中海油 (883)                    7.1%
中國平安 (2318)              6.0%
中集集團 (2039)              5.9%
耐世特 (1316)                  5.1%
中糧家佳康 (1610)          4.8%




炒賣倉:

栢能集團 (1263)             15.7%
浪潮國際 (596)                 8.6%
華能國際 (902)                 7.8%
中國中冶 (1618)               7.6%
威勝控股 (3393)               7.2%
耐世特 (1316)                   7.0%
中廣核新能源 (1811)         6.9%
中國平安 (2318)                6.8%
阜豐集團 (546)                  6.2%
合景悠活 (3913)                5.9%
金科服務 (9666)                5.7%
比亞迪 (1211)                    5.0%
蒙古焦煤 (975)                  4.0%



YTD(截止31-Jan-2022):

恆指:             1.7%
長線倉:      -  8.3%
炒賣倉:      - 13.0%

2022年1月3日星期一

目前的持倉

週末的時間被其他事情佔據了, 文章只好等過幾天在出, 先貼出持倉.

持股:

長線倉:

港交所    (388)               16.5%
新天綠色 (956)              13.8%
比亞迪 (1211)                12.1%
騰訊控股 (700))             10.4% 
華電國際 (1071)              9.3%
康哲藥業 (867)                8.9%
華潤醫療 (1515)              7.4%
順宇光學 (2382)              5.6%
中集集團 (2039)              5.4%
耐世特 (1316)                  5.3%




炒賣倉:

栢能集團 (1263)             16.4%
比亞迪 (1211)                 10.7%
中國電力 (2380)               8.4%
浪潮國際 (596)                 8.3%
中廣核新能源 (1811)        7.2%
保利協鑫 (3800)               6.8%
舜宇光學 (2382)               5.9%
耐世特 (1316)                   5.8%
敏實集團 (425)                 5.5%
創維集團 (751)                 5.1%
威勝控股 (3393)               4.9%
京東方精電 (710)             4.8%
億和控股 (838)                 4.3%
蒙古焦煤 (975)                 4.1%


YTD(截止31-Dec-2021):

恆指:         - 14.1%
長線倉:     - 14.7%
炒賣倉:         4.3%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變陣

雖說已有心理準備月底最後兩天的市場不會太平, 指數毫無抵抗地向下突破創一年新低還是讓人感覺非常之差. 市跌, 心靈雞湯不能有實質幫助, 發財代碼沒有能力找到, 一時不知道說些什麼, 那就先更新一下持倉吧.

長線倉:

港交所    (388)              15.3%
比亞迪 (1211)                13.6%
新天綠色 (956)              12.2%
騰訊控股 (700))             10.2% 
康哲藥業 (867)                8.6%
華潤醫療 (1515)              6.5%
華電國際 (1071)              6.4%
俄羅斯鋁業 (486)            4.9%
中集集團 (2039)              4.4%
瑞聲科技 (2018)              3.8%
耐世特 (1316)                 3.6%




炒賣倉:

栢能集團 (1263)             19.0%
比亞迪 (1211)                 11.4%
保利協鑫 (3800)               8.1%
浪潮國際 (596)                 6.9%
上海復旦 (1385)               6.3%
中國電力 (2380)               5.9%
雷蛇 (1337)                      5.7%
安捷利實業 (1639)           5.6%
俄羅斯鋁業 (486)             5.5%
億和控股 (838)                 4.5%
蒙古焦煤 (975)                 4.1%
耐世特 (1316)                  3.8%
瑞聲科技 (2018)               3.8%
舜宇光學 (2382)               3.5%
京東方精電 (710)             3.3%




很明顯兩個倉的成員都有不小的變動, 而且長線倉的持股和炒賣倉重疊的數目增加了. 長線倉今年長期在負方苦戰, 而且落後於恆指, 固然部分原因是我刻意地試驗讓組合自動駕駛, 難以迴避的是選股的方向和配置策略並不能適應今年的投資環境, 而我對此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落到這樣的被動局面, 再加上這幾年長線倉表現都明顯比炒賣倉遜色, 讓我開始懷疑以不同策略運作兩個組合的必要性. 無疑炒賣倉操作頻繁許多, 而且整體波動更大, 但多年來的成績說明這種情況對業績影響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風險其實並不比那些看起來穩健的做法高, 用長線倉平衡風險的必要性並不大. 兩個組合採取類似的策略和選股或許更好. 

炒賣倉相比上個月, 已經面目全非, 如果算上期間的幾次短炒, 變動的成員應該超過整體的四分三. 上個月的慘敗, 我相信不是運氣不佳或者是正常的波動, 而是整體的配置出了問題. 

輸錢的主要部分來自週期股的大幅回落, 尤其是幾隻資源股. 當時的買入邏輯看起來能夠自圓其說, 但世事難料, 疫情的發展並沒有和我樂觀預期的那樣逐步向好, 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當時期待的經濟重啟及復甦帶動需求的邏輯被證偽. 雪上加霜的, 是認為老美的印錢會推升商品價格進而帶動相關股票股價向上也落空了. 固然商品價格繼續在高位, 但經濟活動仍然受困疫情, 對需求造成打擊, 高通脹疊加需求不振, 隱隱間已經有滯脹的陰影在籠罩, 這樣的情況, 對商品股絕非好事, 而組合中這類股票佔比並不低. 大環境和具體公司經營情況之外, 我對強國特有的政策風險重視不足, 持股的中鋁和金馬能源肯定或多或少會受到限電的影響. 如果當時在這方面有所提防的話, 就會棄中鋁取俄鋁了. 

雖說感覺資源股中短期可能難有表現, 一向偏向樂觀派的我還是很難下決心徹底迴避. 我相信疫情總是會過去, 停滯的生產遲早需要補課, 而且美國的基建計劃雖然縮水, 畢竟沒有難產, 商品股不至於毫無機會. 最終, 我選擇沽出其他資源及週期股, 保留蒙古焦煤, 加入已經從高位回落不少的俄鋁, 整體而言大幅減少了相關板塊的配置.

上個月中長線寄厚望的兩隻油服股在買入後持續向下, 而且一點反彈都沒有, 雖然佔比不算高, 但對組合的傷害已經足以讓人難以無視. 這段時間我梳理了一番思路, 認為當時的想法完全錯誤. 油價未必跌得下來, 但並不代表油服公司就有更多生意做. 

去年初, 疫情很可能影響石油需求的情況下, 沙特毫無先兆地掀起價格戰, 準備增產減價, 然後俄羅斯宣佈應戰, 準備增產, 油價隨之暴跌, 四月份WTI石油價格甚至出現負數. 當時我覺得減價戰有點莫名其妙, 如今看, 有可能背後其實是沙特和俄羅斯的雙簧, 目標是打擊美國頁岩油, 進而爭奪定價權, 而疫情正是打壓油價的好時機, 而他們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油價暴跌後, 大批頁岩油公司停擺甚至破產了. 今年油價回升, 頁岩油公司已經無力重啟生產, 因為技術上, 頁岩油井的產量集中在開採後的2--4年, 停產再重啟的話, 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 但在此前油價低迷時已經重創的頁岩油公司已經無力負擔, 而未來一兩年內到期的大量債務能否還上很成問題的現狀, 也很難說服銀行再提供貸款. 疫情受控遙遙無期, 石油需求不會大量增加, 而且OPEC+組織還有未動用的產能, 油價高也不會吸引美國頁岩油加入競爭, 可以說現在是產油國以及其他石油公司比如中海油賺錢的好環境. 如果擴大生產, 一不小心供給超過需求, 壓下油價, 可能得不償失, 而且如今清潔能源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進, 肯定搶走部分石油的市場. 綜合而言, 在頁岩油暫時退出競爭, 產油國克制產能, 美國已經印出天量銀紙的合力下, 油價很難跌下去, 但疫情影響了需求, 所以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油公司賺大錢但沒有動力增加資本性開支. 我之前的油價升---石油公司賺大錢---擴大生產---油服生意大增的邏輯並不成立. 我忍痛止蝕了嚴重虧損的兩隻油服股.

騰出的資金需要找地方下注. 港股這段時間表現偏弱, 實在不容易找到機會, 短線追逐回報率對我來講難度太高, 唯有退而求次, 尋找有機會在未來大市轉強時有份跟升的目標. 太多行業生意難做了, 而且阿爺今年很喜歡針對有錢賺的行業, 想來想去, 或許有增長前景而且阿爺喜歡的只有新能源相關產業了, 這方面可以考慮的是清潔能源和電動車相關公司. 除此之外, 就是跟紅頂白, 非死不可all in元宇宙是不是會因先行探路有風險而真的會死不知道, 跟風者大量出現是一定的, 相關公司應該有機會. 這是本月一系列換馬的選股方向.

不論是元宇宙還是電動車, 都需要大量的鏡頭, 手機銷量增長雖然已經放緩甚至可能停滯, 但鏡頭越加越多的趨勢好像停不下來, 兩者合力, 相信行業仍處於增長期, 已經處於龍頭地位的舜宇無疑是有利的. 瑞聲科技主要做聲學部件, 這方面的業務增長已經相當有限, 股價這幾年持續向下是合理, 不過, 隨著公司進入鏡頭行業, 並開始取得一些成果, 業績重拾增長並非不可能. 當時先買的是瑞聲, 純粹是因為股價回升, 走勢上回補了十月初的下跌裂口, 想投資的同時投機一把, 所以兩個組合同步買進了. 期待舜宇隨大市調整落空, 見一直跌不下, 索性先買一注.

710和1316都是電動車相關. 之前我曾經買過和710業務類似的732, 認同Tim神的觀點, 710雖然貴一些, 但更有前途, 畢竟, 背靠京東方, 強大靠山對擴展生意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710在車用大屏幕實力明顯高過732. 1316的買入主因當然是因為進入特斯拉產業鏈, 另一理由是北美汽車銷量增長強勁, 而公司和福特及通用等公司關係密切, 肯定會受惠. 

特斯拉光環可以讓558和838這樣的小市值公司大升, 這樣的傍大腿邏輯相信也可以用到其他公司身上, 只要大腿足夠粗. 找來找去, 發現安捷利有類似的潛質. 公司是寧德時代和歌爾的FPC(柔性電路)主要供應商, 而且歌爾是公司二股東. 寧德時代不用多說, 歌爾同樣大名鼎鼎, 兩條大腿, 應該不會一點用處都沒有吧?

雷蛇以前曾經買過, 這次買進是因為看到大股東有意賣盤的新聞. 消息出來之前, 陳氏曾經于七月份少量減持股份, 我估計是個人資金需要而不是覺得價格理想, 因為公司期間在不斷回購, 而股價相比招股價已經存在巨大折讓. 賣盤的原因可能是大股東有其他計劃, 需要套現, 更大的可能是有人問價, 因為公司主業雖然比較小眾, 但和元宇宙相關公司可能有協同作用, 而且雷蛇品牌開始展露有做成一個生態圈的潛質, 上市時的願景已經看到實現的希望, 沒道理在即將進入收成期而且股價離招股價有一大段距離時準備賣盤的. 之後公告的準備到美國第二上市和私有化再到美國上市的計劃, 加強了我賣盤是有人問價的猜測. 無論如何, 2.X的股價相信是偏低了j,單純從基本因素考慮, 疫情受益股再加上品牌影響力提升(眼見的例子比如贊助的EDG奪冠以及口罩熱賣), 重回招股價不是沒有可能. 實際上, 我從另一個角度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相比第二上市, 私有化再到美國上市是更好的計劃, 因為到時股價不會被估值較低的港股市場拖累. 私有化傳聞出現時股價是2元多, 如果沒有三四成溢價, 成功機會不會大, 再考慮到上市後基本上都在潛水狀態, 搞不好需要招股價以上才能夠成事, 4元的私有化價格並非毫無道理. 另外, 到美國上市的股價如果不能比私有化價格明顯高, 就會無利可圖, 但如果出了高價, 但美股投資者不接受, 再上市同樣不會成功. 也就是說, 如果有意私有化不是假消息, 大股東心目中的雷蛇價格相信最少比2元多高出許多.

上海復旦第三季的理想業績吸引我買入, 一方面是看圖炒, 另一方面是想和持有一段時間的596構成一個科技股配置. 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用得七七八八了, 幾個巨頭差不多壟斷了各個主要業務, 也因此遭到阿爺針對, 未來多數只能是平穩, 相比而言, 硬科技相關的國產替代在中美對抗的背景下, 前景光明得多. 雖然現在其實更多的只是憧憬, 但投資市場, 有夢想有故事也是一條錢途, 更何況像1385這樣的公司其實是有錢賺的而且業績增速不低. 像這樣行業有增長前景, 同時自己有一定實力的, 在港股這個爛泥潭裡, 多多少少可以說是稀有動物了. 市值小可能是個問題, 因為不容易吸引基金進來, 但換個角度看, 公司股票成交量不低, 相信市場關注度是有的, 基金不買, 把股價炒上去不就可以買了嗎? 

以上, 大致交代了這個月的一些換馬, 其實還有幾次短線交易, 對組合影響不大, 就不啰嗦了. 值得一提的是吸取之前的教訓, 對一些有投機性質的持股, 有需要控制不要讓失敗的買入造成太大的損失, 也不要讓成功的買入最後見財化水, 前者是750, 後者是1083, 都算是達到目的, 沽出750後買了751, 也在大跌前成功獲利逃出.

拉拉雜雜寫到這裡, 正常是要談談長線倉的, 實在是沒有時間了. 工作日期間寫文實在太多限制. 唉. 

YTD(截止30-Nova-2021):

恆指:         - 13.8%
長線倉:     - 16.7%
炒賣倉:       10.4%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貴"在堅持

 前兩天翻了翻自己以前的文章, 毫不意外地發現目前的持倉和年初比較, 已經面目全非. 幾乎一年過去, 市場起起落落, 板塊強弱不時轉換, 炒賣角度, 組合因應情況持續做些或大或小的調整是合理舉措, 但令人洩氣的是, 如果我懶一些, 在對新一年做了預判並部署的一月份過後, 就持股不動, 炒賣倉的成績會明顯好過一直辛辛苦苦操盤的現在.

一月份時佔比最高的比亞迪和新特能源, 佔比適中的東岳集團和中遠海控, 哪怕此前高位沒有賣走, 都一直持有到現在, 整體表現也可以說是股王級數, 其他持股中, 大部分表現平庸, 整體和恆指表現相若, 非常失敗的只有整體佔比不多的天能和明源雲. 表現好中差三種情況的持股佔比大致是40: 45:15, 整體而言表現肯定大幅拋離恆指. 今年雖然發生了很多事情, 但翻看當時的文字, 似乎年初的一些判斷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大錯, 理論上堅守當時的大部分持股應該是合理的做法, 需要變動的應該只是行業明顯沒落而轉型遠未看到成績的天能和與前景非常不明朗的內房密切相關的明源雲. 非常遺憾, 因為一直無法擺脫的貪婪和恐懼, 再加上認知水平確實還是有待提高, 我沒有做到堅持, 付出的代價實在非常昂貴.

執筆寫此文之前, 我也看了看炒賣倉持股這個月的整體表現, 相比月初, 組合輸了約7%, 同期恆指升約3%, 短短一個月竟然跑輸指數十個百分點, 可以說是大敗. 再看看具體的持股表現, 輸錢主要來自當初寄予厚望的浪潮國際和現代牙科以及幾隻週期股, 尤其是我持續向下買入的兩隻小盤油服股, 因為堅持看好, 不單沒有撤離, 甚至還賣走一些不准備做長線的非核心股去加倉其中的一些. 隨著這些弱勢股持續下跌, 我的這些決定擴大了組合的跌幅. 年初是該堅持但沒有做到, 現在是不該堅持但死忍不投降, 同樣的結果是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老實說, 雖然股票炒了許多年, 也算是賺到過一些錢, 輸輸贏贏也早就習慣了, 但看到這樣的情況, 多少也是有些氣餒. 趁週末沒有開市, 我花了點時間再看了看此股, 再回想當時做出決定時的思考, 決定還是繼續堅持一下, 給這些不爭氣的股票一點時間, 看看能否知恥而後勇.

和幾位戰友曾經討論過, 大家都覺得這段時間中資源股週期股表現差, 持有這些股票是組合落後的主要原因, 但回看整個十月份的表現, 其實情況並沒有感覺上的那麼糟糕. 有些股確實一直弱勢, 比如幾隻煤股, 但有些股票是先低後高, 比如1919, 有些股票是先高後低, 比如883, 如果和月初比較, 後面這兩種情況的股票其實是大致持平的, 甚至有幾隻資源股這個月是升的, 比如2899和1208. 之所以感覺一直是弱勢, 可能是因為手裡的股票情況就是這樣, 另外是這類股票這段時間常常是升的時候持續時間短, 跌的時候持續時間長. 從這些觀察結果看, 情況其實並沒有一面倒的糟糕, 而是有一定程度的走勢分化. 同樣是資源股,  走勢不同, 更多的是細分行業的情況差別, 比如煤股的下跌肯定是來自政策風險, 我的持股1258的下跌是因為第三季業績欠佳, 2899下半月轉強, 應該是因為第三季業績不錯. 整個板塊地看好或者看淡, 似乎並不適合.

話雖如此, 相比前段時間的氣勢如虹, 週期股, 尤其是資源股現在的表現十分疲弱是事實. 股價表現差, 當然可以找到一大堆理由, 就像表現好的時候也可以找到許多解釋一樣. 實際上, 這些看好或者看淡的理由, 不論股價升還是跌的時候都同時存在, 事後的解讀大部分只不過是把這些理由選擇性地在不同情況下拿出來而已.  不過, 再深入一點點, 再來個話雖如此, 好淡理由一直都在, 但整體地看, 不同的公司的看好理由和看淡理由的力量對比是不同的, 雖然用來做短線升跌的解釋比較勉強, 但長遠來看, 不同的力量對比將導致不同股票的長期表現有明顯差異, 所以中長線角度的基本因素分析確實是重要的. 以這個邏輯, 如果並不是短炒, 在中長線看好的時候, 硬食短期的股價疲弱是合理選擇, 至於到底是守出彩虹還是股災, 就要看功力了. 

雖然說是炒賣倉, 但我一直的希望是能少點短線炒賣, 多一些中長線, 所以這個月的持續挨打, 我為自己的不作為開脫說是短線波動, 但反思還是有必要的. 

這個月比較拖後腿的其中一個板塊是資源相關股. 觀察一些代表性股份, 我發現它們的表現和美元指數有很強的負相關性. 最近幾個月, 美元指數的高點在8月20日, 9月30日及10月12日出現, 這幾個日子前後, 甚至是同一天, 883, 358和2899這些板塊龍頭都大致是近期低位, 美元高點出現後就開始持續回落, 這些股票則大致同步反彈. 如果認為美元指數很難持續保持強勢, 因為股價跌就順勢減倉似乎不是理性的選擇, 所以我到現在還是認為保持一定比例的資源股並沒有問題, 雖然現在已經吃了眼前虧.

需要反省的是一些選股時的思考不周. 比如第三季業績出爐前被我沽出, 幸運避過後來的大跌的中鋁就是個教訓. 當時買入的理由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問題不大, 買入後股價也確實升了上去, 沒有趁高賣出當然是失敗, 但以當時的理據來講其實還是值得繼續持有. 我的問題是在限電的時候缺少警覺, 因為電解鋁需要耗費大量電力, 而限電在當初買入的時候並不存在, 這個新出現的負面因素的潛在影響很難講 但明顯是個不穩定因素, 可惜我沒有足夠的警覺. 再回看當時的選股, 其實除了2600, 還有俄鋁486這個選擇. 相比2600, 俄鋁的行業地位一點都不比2600差, 有利的因素是俄鋁沒有所謂的政策風險, 而且俄鋁超過九成的鋁是由清潔的水電生產, 當時其實是應該買俄鋁而非中鋁的. 

手裡的蒙古焦煤這個月是重傷者, 不知不覺已經從一個半月前的高位腰斬, 技術角度其實一早就應該減持, 但我同樣是掉以輕心, 最後跌了這麼多完全出乎意料, 不過, 如果重來一次, 恐怕我最多也就少量減持, 對組合的改善幫助有限. 雖說不應該有錨定效應, 以買入價做之後的操作參考, 但買入成本低以及投入的資金少確實讓我在股價跌的時候心理負擔有限, 後果就是賬面利潤大幅縮水. 股價的疲弱, 相信主要是疫情導致的運輸不暢所致, 第三季的銷量同比減少了九成, 業績數字肯定非常難看, 股價跌十分正常. 疫情因素難以預測何時消除, 但長遠而言, 在中國焦煤嚴重依賴進口的情況下, 不論未來和澳洲的關係如何, 從貨源安全性考慮, 蒙古焦煤的銷量是不用擔心的, 未來價格是高是低, 以公司的成本結構和產量看, 賺錢只是多還是少的問題, 只要公司能熬過疫情並開始正常生產運輸和銷售, 盈利和股價雙雙爆上我覺得機會不低. 現在的回落, 既然沒有買賣, 我就當看不見了.

像2600和975這樣不盡人意的表現, 即使可能只是一時的疲弱, 對我來講, 手風不順是事實, 按理應該暫時避一避這個板塊, 但我實在不覺得資源股的行情已經到此為止, 撤出了2600, 資金還是決定放在這類股票上. 這次我選擇了油服股1251和1623. 兩隻股票都是蚊型股, 似乎投機性非常大, 不過, 如果回頭看看2013年的股價, 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這是上一輪週期的頂部, 當時整個油服板板塊幾乎都是大牛股, 現在股價的低殘, 更多的是因為行業不景氣. 現在油價再次有走強的趨勢, 油公司應該普遍有不錯的利潤, 固然因為對未來油價的審慎以及將未來的主要方向放到尋找新能源相關的機會, 未必在油氣相關業務再大力投資, 趁好景補上多年油價低迷下導致設備和勘探等正常經營開支不足的課也是可以期待的, 若是如此, 對油服公司會是大利好. 在國內, 19年三桶油響應國家政策, 推出七年行動計劃, 準備大力投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相關行動相信在疫情期間大受影響, 未來 如果要追上進度, 必然也會對油服行業相當有利. 港股上市的幾隻油服股, 普遍在今年中期業績或者轉虧為盈, 或者業績重新錄得增長, 有可能這段時間正是行業週期強弱的轉折點. 多年低迷的股價, 有機會已經大致見底. 我是在1623因為訂單消息大漲之後重新關注這個行業的, 粗略做了些研究, 得出上述結論, 隨即著手買進. 考慮到小盤股的風險, 我除了不單吊一隻外, 還嚴格控制注碼, 以逢低小注買的策略建倉, 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越買股價越跌, 不知不覺間兩股合共佔比已經達到7%了, 雖然不介意賬面虧損, 但再跌下去絕非我所樂見, 畢竟主動買套並確實重傷的感覺其實並不是很好受.

老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週期股重傷之餘, 沒想到原本以為比較安全的現代牙科和浪潮國際也莫名其妙地跌了又跌, 到現在我還是找不到原因. 曾經見過高手指導, 說不明原因的持續陰跌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利淡, 但在這兩股來講, 我實在想不到這種業務清楚, 業績不差的公司會有什麼問題, 何況其中的浪潮還是國企背景. 當時買入的時候目標價就高過買入價不少, 現在高位回落許多, 我還沒有失去信心, 簡單地引刀成一快實在非我所願, 考慮到其實佔比也不是很大, 我乾脆咬牙再各加一小注.

因為組合波動實在太大, 而且是向下波動, 這個大部分成員已經是小盤股的炒賣倉有需要引入一些表現比較平穩的股票, 猶猶豫豫間傳出港華燃氣準備轉型的消息, 這隻一向沉悶的股票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 復牌後股價出乎意料地向下, 我覺得完全沒有道理, 觀察了一會, 見到股價好像已經跌不下去了, 就決定買進基本注. 港華燃氣現在的估值並不高, 未來如果成功執行資產置換以及推進新項目, 估值很大機會上一台階, 即使進展緩慢, 以現在的業務和股價, 下跌空間應該也不大, 現在買入, 應該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這些林林總總的買進 當然不是無限資金, 為了組成這個陣型, 我沽出了一些原本就不打算長線持有的成員, 希望這些換馬不會是多做多錯-----實際上我並不太捨得賣出1523, 之所以還是沽出, 一個原因是平時交投量少了些. 

成員的變動之外, 關於交易策略, 看來也需要做一些調整了. 今年其實機會並不少, 但如果主要做中長線的話, 很容易見財化水, 哪怕選股再精準, 不貪心地有一定利潤就套現才能賺錢. 這個情況和去年相反, 去年雖然波段性地落袋為安也可以賺錢, 但中長線持股肯定更為省心省力而且成績也會很好. 我今年的問題是每次股價升上去後就對股票成為股王有期望, 但大部分結果是希望變成了失望, 但明年情況會是怎樣我還是毫無頭緒, 該怎麼做看來還是要見步行步. 既然如此, 亡羊補牢也好, 面面俱到也好, 似乎把一部分資金做短炒是有必要的了, 想到今年的幾次小額投機以利潤率看其實相當理想, 加大短炒比重的願望更強烈了. 

邁出的第一步是本月最後一天趁回落買進了億和這隻特斯拉概念股, 估值和股價走勢看, 應該還有力衝一衝, 至於是不是會真如網上有人說的第二隻558, 就姑妄聽之, 既存期望也準備隨時跑路. 其實當時也考慮抄功課追創維的, 但一來近排手風不順擔心急升後高追隨時中伏, 二來對股價炒上的光伏業務前景信心不是很大, 最後還是決定忍手先看看, 轉為買回早前沽出的水發興業. 氣勢上創維贏九條街, 但水發興業走勢上有見底的感覺, 高位走低位買回提供了一些安全感和賺了便宜的虛榮感, 雖然理智上知道這種感受十分虛幻兼要不得, 只是輸錢後無可避免地輸了氣勢, 這樣小心翼翼實在是無可奈何......

最後說一說長線倉.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整個月沒有做過任何交易, 輸錢躺平中. 實在不知道要不要及怎麼做些調動, 唯有不變應萬變地等運到了.

持股:

長線倉:

港交所     (388)              15.7%
新天綠色 (956)              12.9%
比亞迪 (1211)                 12.4%
騰訊控股 (700))              10.0% 
康哲藥業 (867)                8.3%
中國建材 (3323)              7.3%
華潤醫療 (1515)              6.8%
五礦資源 (1208)              5.4%
華電國際 (1071)              4.8%
中集集團 (2039)              4.5%
心連心化肥 (1866)           4.1%



炒賣倉:

比亞迪 (1211)                 11.9%
栢能集團 (1263)             11.8%
中船防務 (317)                7.5%
金馬能源 (6885)              7.4%
現代牙科 (3600)              7.4%
中國有色 (1258)              6.7%
新疆鑫新能源 (3833)       6.3%
浪潮國際 (596)                6.2%
蒙古焦煤 (975)                5.0%
華電國際 (1071)              4.6%
水發興業能源 (750)         4.3%
港華燃氣 (1083)              4.2%
保利協鑫 (3800)              4.0%
海隆控股 (1623)              3.8%
億和控股 (838)                3.8%
華油能源 (1251)              3.7%


YTD(截止31-Oct-2021):

恆指:         - 6.8%
長線倉:     - 10.2%
炒賣倉:       2.4%



2021年10月3日星期日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標題來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 不知道為什麼, 當我準備開始寫這個月的回顧時, 腦中突然浮起這個短句. 李娟是我喜歡的當代作家之一, 她的其他幾本書, 比如<冬牧場>, <阿泰勒的角落>, 也很好. 這個月輸錢, 推薦幾本"輸", 以毒攻毒, 可能下個月就轉運了XD

李娟書中寫過童年時和外婆撿破爛的貧苦, 也寫過寒冬吃一顆乾癟發芽的土豆的艱辛, 但字裡行間, 並沒有為悲傷而悲傷, 在承受中不曾放棄夢想------"夜行的人, 若你不唱歌的話, 不驚醒這黑夜的話, 就永遠也走不出呼藍別斯了. " .... 經歷了上半月股價節節上漲, 然後毫無先兆地急劇回落, 可能相比迅速找到應對之道, 保持心態健康, 以正面態度面對是更重要的. 

我的組合表現中旬後急轉直下, 跌勢是由前幾天的強勢股資源股帶動, 出乎意料. 形勢急轉直下的主因, 相信是聯儲局關於縮債和加息的言論. 表示有意收水----美元指數轉強-----債息向上外圍股市下跌----, 我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美國即將再次到達債務上限, 兩院的尊貴議員們再一次各種討價還價, 期間還有財政部長的政府停擺的威脅等各種表演. 這樣的戲碼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次, 過程相似, 結果一樣, 演了這麼多次, 其實是很無聊, 不過, 考慮到表演結束後的收益, 相信再覺得無聊也會演得相當投入吧. 一輪表面功夫後, 就可以在電腦系統裡按多幾個零, 甚至都不需要花力氣把這些憑空多出的綠紙印出來, 就可以從全世界換來各種各樣的物質以供享用, 這樣的生意, 何止是一本萬利!

當然這種暴利生意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 你們的麻煩"這句話也不是誰都敢說的, 背後既有美帝強大的軍事和科技實力支撐, 也有現代金融體系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客觀現實. 美元體系當然對世界經濟增長有巨大貢獻, 但得益最大的毫無疑問是美國. 為應對此次疫情, 美國再次大量放水, 債務達到上限後, 通過還債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以新債還舊債, 而大家都知道未來債券只會越發越多, 要讓債券賣得出去, 只能是威逼利誘雙管齊下. 議員們的爭吵, 算是為自己國家戴了個負責任的遮羞帽了, 然後是要讓自家貨幣看起來值錢. 擺出一個要收水的姿態, 同時畫出一個將加息的大餅, 再利用美元的統治地位和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 引導美元升值預期, 藉此營造出對提升債務上限有利的環境, 然後順利將天量的債券賣出去..... 再之後, 對美帝最理想的畫面當然是類似在日本和東南亞發生過的故事了, 能否重演則是另一回事.

美元指數在聯儲局會後回升, 並一直保持強勢, 到下旬甚至突破了八月高位93.7, 對此相當敏感的資源股有劇烈反應並不奇怪, 同樣敏感的納指也回調了, 但這個強勢能否持續是個疑問. 即使加息能夠落實, 很可能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 現在只不過是準備減少購債而已, 而數額其實無關痛癢, 看起來是姿態多餘實質, 我的理解是為了再次提高國債上限造勢. 

大量發債等於濫發美元, 濫發的後果有兩個可能: 一個是全世界一起通脹, 另一個是美元大幅貶值, 美國內部嚴重通脹. 後者如果發生, 需要有一些主要國家或者大宗交易放棄美元結算, 但槍炮射程之內, 就是正義, 美國的正義現在全世界都不得不接受, 所以多半還是大家一起通脹更有可能. 既然如此, 加息的迫切性和幅度多半不會太大. 

疫情還在持續, 需要錢的地方越來越多, 即使疫情在不久的將來結束, 還有一個龐大的基建計劃在等著資金啟動, 再加上疫後生產及需求的恢復, 美帝的發債只會越來越多, 對銅鋁之類的商品需求多半也是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我看不到美元持續向上的理由, 也沒道理認為商品牛市會在這個時候完結. 

我手裡的資源股即使在早前股價高位的時候估值也不高, 更何況是已經回落不少的現在, 既然認為商品牛市仍在, 沒道理在高位認為還有上漲空間, 轉頭卻在低位逃命, 所以我的選擇是繼續持股, 而且, 即使看錯, 兩三成的佔比也不至於讓組合傷重難起.

國外的焦點是美元, 國內的除了恆大, 相信就是各種限產限電的新聞了. 強國政府一貫透明度低, 一向給人印象是供應過剩的電力會突然不夠用, 明明有生意卻要限產, 這種反常現象遲遲得不到權威解釋, 導致小道消息滿天飛, 主題是"國家在下一盤大棋"的文章成了熱搜. 我是不相信這樣的解讀的, 因為太過不符合常理了. 為了所謂定價權, 為了所謂輸出通脹, 不惜自己有錢不賺, 有電不用, 能否傷敵一千還不知道, 自損八百肯定是有了, 分分鐘還不止, 即使現在能高價輸出通脹, 未來疫情過後, 肯定是有其他國家的替代品的, 最後的定價權還是不會在自己手裡; 退一步說, 即使目的達到, 主動限產意味著一批人失業或者開工不足, 這些人的損失以及潛在的社會問題, 對"穩定重於一切"的國家來說, 要前者還是後者, 選擇顯而易見. 所以我寧可相信是市場規律之類的普通常識.

疫情下大量訂單集中到中國, 導致用電量劇增, 雖然風電光電暫時還難以挑起重擔, 但只要火電公司機組利用率提升一些, 應該不至於不夠電用的, 問題是期間動力煤價格在不斷大漲, 火電成本大增, 而電價卻被限制不能漲價, 火電成本不能轉嫁, 發電越多虧損越多. 搞到最後要限電可以說是毫無意外, 既然沒電了, 當然只有限產了. 

幾天後, 權威媒體的解讀也是類似的說法. 按國家一貫風格, 一出現問題就會出手, 然後開啟"一管就死, 一死就放, 一放就亂, 一亂就管"的標準模式. 電力不夠, 多半是先從成本入手, 控制動力煤,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 就只能漲電價了. 現在還不知道政府怎麼出招, 眼下的情況應該是煤礦在賺大錢, 尤其是長協煤佔比較低的, 火電公司則很可能要交出一份難看的第三季業績, 看了看這些公司的股價, 竟然都在高位徘徊, 似乎不太正常. 國內電價被嚴格管控, 當年的煤電聯動運行得並不理想, 現在的機制更不靈活, 煤價高漲的情況下煤公司和火電公司雙贏幾乎不可能. 相比股價將繼續反映煤價的持續上升, 我更相信政府出招支持火電公司增加發電量, 雖然現在深受高價煤之苦, 但此時處境應該是在否極泰來的否極, 泰來就在前方, 所以股價跌不下去. 上文提及低價電力將對提高國家競爭力大有幫助, 忽略了應該同時還要有充足的電力供應, 清潔能源雖然在快速發展, 但還不能挑起大梁, 穩定的火電仍是整個電力系統的核心. 從這個角度看, 只下注清潔能源並不足夠. 

炒賣倉在錯誤賣走龍源電力後一直沒有再買入電力公司, 組合中有些股票表現不佳, 正好用來換馬. 核電風電已經升了許多, 不想高位追貨, 而且長線倉持有新天綠色能源, 選了買入兼有環保概念的綠色動力環保(1330). 公司中期業績不差, 第二季度的產能利用率比第一季有提升, 下半年有幾個新項目投產, 垃圾處理收入及上網電量都會提升, 下半年業績很大機會好過上半年, 現在的估值是個位數, 而且股價比A股有大幅折讓, 技術走勢比同業的光大綠色環保好, 有機會繼續走強. 

兩個倉都買入華電國際(1071). 往績來說, 1071是派息最高估值最低的一員, 便宜常常沒有好貨, 意味著背後有更多的瑕疵,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也可能和公司規模, 股票流通量等因素有關, 實際上, 除了836一枝獨秀外, 其他同行的經營情況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選擇1071的主要理由並不是便宜, 而是看中公司持有近四成股份的新能源公司福新. 華電福新曾經在港股上市, 後來私有化, 經資產注入後, 福新成為華電集團的新能源旗艦, 未來很大機會在A股上市, 華電國際可以分享到福新的發展紅利, 甚至, 有分析認為不能排除福新再次裝入華電國際的可能, 因為目前國家的政策是新能源項目必須搭配火電調峰才能獲得優先審批並網的權利, 華電福新注入華電國際可以達到雙贏. 無論如何, 以華電國際的低估值, 加上新能源方面的憧憬以及傳統火力發電很可能扭轉現在的不利局面的預期, 現價的華電國際應該是進可攻退可守. 

炒賣倉以中船防務(317)代替了中航科工. 幾內亞的政變對中國在當地的礦業投資帶來風險. 政變非常突然, 時機微妙, 過程透著詭異, 比如, 政變領袖是個中層軍官, 此前在總統府附近帶兵接受美國特種兵訓練. 篇幅關係, 或者以後有時間另文探討. 無論如何, 說這是偶然事件相信難以服眾. 雖然有政治不正確之嫌, 不得不承認, 如果當時附近有中國駐軍基地, 這類事情應該不會發生. 當前形勢下, 建立強大的海軍比強大的空軍更有迫切性. 不看軍工, 中船防務也有突圍的機會. 航運業這兩年賺大錢, 除了生意應接不暇外, 近十年來運力幾乎沒有增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行業再次進入強週期, 船運公司紛紛下單造船是可以預期的, 未來幾年很可能迎來造船公司的景氣週期, 中船防務應可受惠. 317母公司中國船舶在籌備重組, 317的定位如何存在不確定, 但以公司兩地上市的有利條件, 沒道理不能在集團中佔據重要角色. 延續看好航運及後航運相關業務的思路, 長線倉買入中集集團(2039). 遺憾錯過了氫能概念的中集安瑞科, 希望2039能稍補遺憾. 集裝箱供不應求, 公司這部分業務相當理想, 旗下的中集安瑞科不用多說了, 還有潛力不小的海洋工程業務, 雖然還在虧損, 但營業額在不斷提升中. 

金馬能源的買入有點打倒昨日的我的味道. 此前我兩次買入同類公司中國旭陽, 都無功而返, 對這類板塊有陰影, 雖然密切注意, 但買入興趣不大. 後來我再反思, 在旭陽的失利主要是自己操作欠佳, 公司不論業務還是股價表現其實都沒有問題. 金馬能源和旭陽有很多類似之處, 既然1907有陰影, 那就買金馬能源吧, 賣出其他股票的資金總是需要有個新地方停泊, 

最後要提一提水發興業能源(750). 這隻股票是我思維發散不經意間找到的. 我看好光伏, 但對硅料的技術路線存在疑問, 後來進一步思考, 不論採用什麼路線, 最後的產品都有落實到安裝和使用, 現在市場的焦點都在硅料, 可能下游存在機會, 尋找之下, 750進入視野. 當年的750曾經和卡姆丹克等大炒過一輪太陽能概念, 沒想到如今變成了山東省政府旗下最大的新能源發展主體水發集團的子公司, 而水發集團已經把750定位為主要或者唯一的新能源發展平台. 現在750已經和超過60個縣區簽訂分佈式光伏整體開發框架協議, 母公司的項目和資產注入也在陸續進行中, 公司股價在長期橫盤後, 已經有突破的跡象, 看圖看估值, 上望空間似乎不低, 應該值得一賭.

一輪微調, 組合撤離了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的內房相關(物管股)和半導體相關股票, 加大了能源相關的股票比重, 繼續堅持的是對資源股的看好, 在此前路不清的時刻, 這樣的選擇到底是擇善固執, 還是不懂變通, 就等時間來給出答案. 無論如何, 既然落場, 總是要有自己的立場, 哪怕一時挫折, 還是應該要有一些堅持, 一些信心的.

------親愛的, 哪怕後來去到了城市, 走夜路也要大聲地唱歌, 像喝醉酒的人一樣無所顧忌. 大聲地唱啊, 讓遠方的大棕熊也聽到了, 靜靜地起身, 為你在遙遠的地方讓路.

持股:

長線倉:

新天綠色 (956)              15.6%
港交所     (388)              15.4%
比亞迪 (1211)                  9.7%
騰訊控股 (700))               9.2% 
康哲藥業 (867)                8.5%
中國建材 (3323)              7.6%
華潤醫療 (1515)              7.6%
華電國際 (1071)              5.2%
五礦資源 (1208)              4.7%
中集集團 (2039)              4.6%
心連心化肥 (1866)           4.4%



炒賣倉:

比亞迪 (1211)                  9.0%
栢能集團 (1263)              8.3%
中船防務 (317)                7.4%
現代牙科 (3600)              7.3%
蒙古焦煤 (975)                7.1%
浪潮國際 (596)                7.0%
中國有色 (1258)              7.0%
金馬能源 (6885)              6.7%
新疆鑫新能源 (3833)       5.6%
太平洋航運 (2343)          5.4%
珩灣國際 (1523)              5.2%
華電國際 (1071)              4.8%
水發興業能源 (750)         4.7%
中國鋁業 (2600)              4.4%
綠色動力環保 (1330)       4.3%
保利協鑫 (3800)              3.6%


YTD(截止30-Sep-2021):

恆指:         - 9.8%
長線倉:     - 6.8%
炒賣倉: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