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凜冬

懶病發作, 對今年的市場前景也沒有頭緒, 早該出爐的年度回顧及前瞻寫了一些, 最終因為難以得到清晰的結果, 最終難產. 萬料不到新年剛過, 港股寒冬即至, 最應時的題目變成了保命求存.

元旦過後的大跌到現在仍沒有停止的跡象. 此時此刻, 賬面虧損已經必然, 面臨的現實問題或許不是如何扭虧, 而是保命了. 回想曾經親身經歷過的97年及08年股災, 那時的慘烈, 都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所以, 即使現在的大跌市似乎和當時有點不同(最明顯的是那時是經歷了幾年牛市後的, 但這次並不是), 我們也仍然需要做最壞的打算.

分析股災的成因, 會是個大題目, 我沒有這個能力. 粗略的考慮, 是港股背靠的中國經濟出了問題, 而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了好幾年, 基於負面的預期, 港股的估值被調低, 即使成分股公司年復一年地持續賺錢, 在預期成長性缺乏的情況下, 長期橫盤就成了常態, 期間只能在個別成長性好的行業出現牛市, 整體的市場走牛則成為奢望. 到了今天, 經濟的各類問題有集中爆發的跡象, 同時美股又開始顯露疲態, A股則因愚蠢的當局各種亂來加劇了調整速度, 各種壞消息綜合, 導致港股如今的一瀉千里.

指數跌到今天, 現實的問題是: 到哪裡才是底部? 中短期內有沒有機會強力反彈? 是否清倉? 是否做淡? 要不要奉行別人恐懼我貪婪的巴神教導?

以上種種, 歸結為一句話, 就是: 現在那種策略是最佳? 老實說我沒有答案. 如果知道, 那我去年就不會把握不到五六月份大幅減持然後七月撈底的機會, 也不會讓自己在七月反彈後又陷入八月時一度賬面虧損的糟糕局面了. 在沒有水晶球的情況下, 可以做的, 只能是在一個大概的估算下, 衡量風險和回報的平衡, 因應市況做出各種調整而已, 至於剩下的, 則只能交給運氣了.

反應遲鈍的我早已錯過第一時間迴避跌市的時機, 今年開局即陷入虧損是必然的了. 但基於自信(更可能是無知者無畏), 低位出血清倉從來不是我的選擇, 因此只剩下逆境作戰一途.

值得慶幸的是我一早已經基於紀律及風險控制, 沒有滿倉, 因此有一定的騰挪空間. 對於此次股災, 我不知道底部會在哪裡, 不過, 我相信在持續大跌後, 一次反彈應該是會有的, 可能是由於挾淡倉, 可能是有資金博反彈, 只是不知道要跌到什麼時候反彈才會來. 因此, 大幅撤退我是不甘心的, 買跌是不敢的.

歷史上, 港股各輪股災發生後, 往往在1PB左右見了底部, 08年金融海嘯時低至0.9PB, 假設這次股災同樣是0.9PB見底, 則恆指應該在大概18000見底, 如果因為這次跌市是中國因素, 應該比上次是源於美國次貸更嚴重, 我們再打個折當是0.8倍PB才見底, 那就得跌到16000左右了.  再從圖表看, 2011及2012年恆指曾經兩度在跌穿18000點後見底并反彈兩成以上. 綜合這些數字, 我相信這次恆指即使到今天近19000點還是繼續跌, 到18000甚至更高的位置也應該有一次比較明顯的反彈, 當然, 最理想的是那時就是底部了.

在上述的判斷下, 我認為現在勝算更高的是先博反彈, 然後在反彈之後伺機減持, 至於要不要做淡比如買熊證則到時再考慮. 配合博反彈, 應考慮更壞的情況, 慎用現金, 以免跌浪還沒完結時就早早用掉資金, 陷入被動. (我在08年太早打光子彈的教訓仍歷歷在目, 希望博友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這幾天, 我的做法是一邊在個別股份上慢慢撈底, 一邊減少持股數量, 同時盡量不太快消耗現金. 一個全面的跌市里, 增加持股數量不會分散風險, 只會加重操作的負擔. 這樣的跌市里, 手裡的股票下跌, 大多數並不是所謂的基本因素突然變壞了, 只不過是因為資金流走, 股價缺乏承接而已, 當市況好轉, 股價回升是理所應當. 但是, 正是因為市場信心不足, 全面下跌後期待全面上升是太過奢望了, 再加上我們事先又很難估計到反彈的時候哪些股份會先受青睞, 所以, 我傾向於在這期間採取買市不買股的策略.

因為個人資金有限而底部難以預測, 所以, 假如採取撈底策略, 那比較合適的做法或許是先減持手裡的防守股及波動比較小的股份, 然後用所得資金採取賣三買一或者其他自己適合的比例, 買入大市敏感股, 如果股價繼續跌, 則按預定步驟繼續吸納, 而反彈時則把握機會減持. 背後的邏輯是: 大市敏感股的波動比較大, 一元的持股反彈的效果應該和數元的穩定股反彈相當; 跌市固然會比穩定股跌得多, 但因為投入資金少, 算絕對金額, 損失應該也是相當.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留更多的寶貴的資金. 如果持續大跌, 留有充分餘地的分段吸納應該總會被我們撈到短期底部的, 而這個買入行動也可以留下判斷失誤的緩衝空間, 讓我們可以隨時有更大的空間因應市況停止買入行動甚至掉頭止蝕. 這個做法的核心是盡量減少現金消耗的速度同時希望保持反攻的能力.

股災來臨, 最簡單的應對, 是喝心靈雞湯, 這也是不少老師教的. 說實話, 雞湯我也曾經喝了不少, 但實際上并沒起到什麼作用, 事後看, 所謂雞湯, 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真正有用的, 是事先的準備及事後的善後. 如果事先已經為未來的風險做好萬全防範, 根本就不會有雞湯什麼事了; 如果危機處理得不好, 再好味的雞湯也敵不過現實的殘酷-----如果彈盡糧絕偏偏又等錢使, 喝再多的雞湯也沒用, 實際點的做法或許是買塊豆腐撞死吧?

所以, 面臨逆境, 行動最實際. 失去先機後, 最重要的是冷靜, 然後審視自身情況, 即使遍體鱗傷也該果斷行動, 要有壁虎短尾求生這樣的決心及果斷, 以保持元氣. 之後, 再看情況選擇合適的做法. 如果一味扮鴕鳥, 坐視組合天天下跌, 不採取任何行動, 可能熬到黎明重來, 但更可能的是或者輸掉大把機會成本, 或者就此沉淪, 因為我們難以保證現在的所謂優質股在未來仍沒有變質(簡單舉例: 看看濠賭股). 在這個多變的世界, 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正面臨轉折的時候, 所謂的長期投資不看升跌, 更可能的是成為輸家.

在股票這個領域, 升升跌跌是常態, 牛熊轉換的必然. 很多人在每次牛市時雄心萬丈, 到熊市則以為末日來臨, 但事後證明, 這樣的人基本上都成了股市大鱷們的點心. 所以, 在股市求存, 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在最絕望的時候, 我們應該堅信, 在股市, 有一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比如, 太貴的總會跌下來, 太便宜的總會有人喜歡并有能力接下貨; 比如, 每一次危機, 人類總會有辦法最終解決; 比如, 這個世界, 危與機總是相存相生的, 危機的背後總有機會, 牛市的災難同時是淡友的盛宴.

上面提到的買賣策略, 從另一個角度看, 實際上是主動求套牢, 無可避免會越買越虧, 心理壓力必然不小, 未必適合每個人. 反正炒股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我的不合用, 換一種就是.

一輪買賣後, 我的持股只剩下惠理, 光大控股, 金山軟件, 海通國際, 港交所, 深圳控股及鷹美. 組合今年開始, 幾乎天天輸錢, 跑輸大市, 相當無奈, 唯有以去年年初也是一直跑輸但最終沒有輸錢來安慰自己, 然後大聲講: 希望在明天! 希望在明天!! 希望在明天!!!

貼上去年及今年的回報率走勢, 給自己一個努力的希望.

另: 圖表來自雪球, 因為資料輸入的誤差, 和實際表現有少許出入. 現在看, 去年的回報率數字似乎隱隱有暗示, 可惜自己智商低, 沒有看出來, 哈!

2015年的組合表現:




然後是今年以來的組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