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日星期日

遲鈍未必是壞事

美股繼續大幅波動, 港股大升大跌後, 恆指點數幾乎和上週末持平, 我有心理準備在這星期積極作戰以應對市況, 原定上週出的文也因此拖了下來。 正常來說, 市況如此波動, 不論是從控制風險還是利用股價大幅上落捕捉機會的角度, 交易應該會比較頻密, 但我這段時間居然出乎自己意料地沒有任何操作。

上次發文至今, 長線倉幾乎沒有變動, 只是將內房股的比重稍微提升到超過25%, 資金來自減持了一點港交所。 炒賣倉做了幾次交易, 相比坐著不動, 回報率其實相差無幾。 若是買賣時機掌握得更好一些, 應可提升組合回報率約一個百分點, 再一次證明我炒賣技巧非常之差。

簡單交代一下炒賣倉的買賣情況: 沽出了信心不是很強的投機股小米, 所得資金加到組合其他較輕倉的個股雅生活, 康龍化成及中芯國際; 減持平安, 沽出新東方在線, 買入眾安在線。 期間還有個買賣閱文的失敗投機, 幸好只是用了很少的資金。

平安已經公佈業績, 沒有意外地錄得不錯的盈利增長, 比較不明朗的是銷售團隊的優化還在進行中, 雖然人均業績提升, 但還不能彌補人數下降的影響, 今年的保費因為疫情的關係, 很可能還是不會很理想, 再考慮到幾乎是必然的放水, 債息很可能下降, 可能影響投資收益。 雖然股價現在處於歷史平均估值的較低端, 但似乎中短期內沒有什麼促發重估的催化劑, 股價的上升動力可能不會很強勁, 因此減持了一些。

騰出的保險部位由眾安在線補上。 當年眾安高價上市, 升浪轉瞬即逝, 之後展開漫漫跌浪, 直到去年中期業績後才找到底部並緩慢回升。 武漢的疫情影響了傳統保險公司的銷售, 但對眾安來說是個機會, 一月份的保費收入大升是個佐證, 股價的持續走強可能意味著市場對公司重新估值的開始。 掌舵人可能是個負面因素, 考慮到公司後面有平安騰訊和螞蟻金服, 暫時應該不用太過擔心。 這個投資, 投機的成分更多一些。

沽出新東方在線不是對公司有什麼特別負面的看法, 純粹是覺得升得多了, 回落之後需要一段時間整固, 而且在30幾元的價格, 以PS大法估值, 似乎已經很不便宜了, 風險回報比已經不太吸引。 騰出的資金其實是用來買眾安的。

現在持股如下:

長線倉:

中國平安 (2318)            11.1%
龍光地產 (3380)            10.9%
永升生活服務(1995)      10.0%
中國金茂  (817)               9.4%                       
阿里巴巴 (9988)              7.8%
港交所 (388)                    7.6%     
騰訊控股 (777))               6.7%
中國光大控股 (165)         6.5%
雅生活服務 (3319)           6.3%
康龍化成 (3759)              6.1%
禹洲地產 (1628)              6.0%
海螺水泥 (914)                4.9%



炒賣倉:

融創中國 (1918)                  14.3%
時代中國 (1233)                  10.9%
中國奧園 (3883)                  10.2%
中國平安 (2318)                    9.5%
永升生活服務 (1995)             9.1%
雅生活服務 (3319)                 8.0%
康龍化成 (3759)                    7.5%
平安好醫生(1833)                 7.3%
中芯國際 (981)                      5.8%
眾安在線 (6060)                    5.7%
阿里巴巴 (9988)                    5.5%
美團點評  (3690)                   4.3%



疫情以來, 夾在持續走牛的A股和從高位回落伴以大幅波動的美股之間, 恆指走勢頗為飄忽, 板塊輪動也快了起來, 而且整體而言, 市場是偏弱的, 我關注的股票中, 市值最大的前100隻股票到今年還有得升的只有約30隻。 我這樣低頻交易加上滿倉持股的做法, 從控制風險的角度看, 未必是好的選擇。 實際上, 多一點短炒, 可能是更合理的策略, 畢竟, 波動大及節奏快, 既是風險, 也是機會, 這種市況可能是炒賣技巧好的投資者大顯身手最好的時候。我的做法, 某種程度上來說, 其實是短炒技巧太差而不得不如此的無奈之舉。

 話雖如此, 我並不認為一種市況只有唯一一種最正確的應對策略。快進快出, 可能食盡波段, 也可能賣飛籌碼; 持股待漲, 可能從魚頭吃到魚尾, 也可能既輸時間又輸金錢, 各有利弊。 只要大方向沒有出問題, 不同的應對方法的區別多半只是賺多還是賺少而已。

現在的經濟環境和股票市場, 雖然多了疫情影響的不明朗因素, 整體而言, 和我去年發表展望一文時並沒有特別重大的變化----科技仍然是贏得未來的重點, 消費仍然是被寄予拉動經濟增長希望的重點, 基建仍然是保底的手段, 所以, 當時的投資框架到今天應該還是沒有大幅變動的需要。 當然, 因為疫情, 生活改變了很多, 很多行業也會重新洗牌, 即使框架沒有變化, 具體的選股還是需要重新審視的。

短期來說, 春節後股市重開, 市場, 尤其是在A股, 疫情相關受益股有一輪爆炒, 直到現在似乎仍火熱, 相關股票急升後, 許多的估值已經高高在上, 隨著疫情逐漸受控, 遲早一地雞毛是可以預期的, 能否即使抽身不當接盤俠, 既考功夫, 又考心態, 還考運氣, 手裡有這類股票, 為撤退做預案是有必要的。

中長線看, 疫情過後, 追回失去的時間, 保住就業, 保住增長, 是國家的頭號目標, 放水是必然的, 這是最大的確定性。 科技興國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這方面的投資機會肯定很多, 考慮到外部影響比如美國的政策以及相關行業的專業性, 對選股能力的要求比較高, 確定性稍差。 消費固然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機會, 但中外品牌的競爭, 人們口味的變化, 行業門檻普遍較低, 細分行業普遍競爭激烈, 確定性會更低一些。綜合考慮, 選股勝算較高的思路或許是去繁就簡, 找那些公認的龍頭或者有稀缺性的公司以減少選股錯誤的風險; 找有成長性行業裡的有平台性質的公司, 可能可以達到買行業ETF的效果並有超過行業平均表現的回報。

哪怕上述關於中線短線的推測是對的, 在市況並不穩定的當下, 判斷哪些股票能先跑出, 板塊如何輪動, 幾乎會是不可能的任務。 集中下注, 即使未來證明壓對了, 因為市場節奏的關係, 可能大幅跑贏指數, 也可能先輸後贏。 若是時時刻刻都和指數比較, 在暫時落後時, 會有極大的壓力, 甚至可能影響到信心, 將未來會贏錢的籌碼放棄, 所以, 再強調一次組合配置的均衡, 絕非多於。

今年至今, 組合裡, 尤其是炒賣倉, 嚴重拖了組合後腿的當屬內房股了, 但我仍願意給予時間, 耐心等待。 放水進行中, 印出來的錢假如沒有相應的東西容納, 就會通脹, 理論上如果多出來的錢平均分到每個人身上, 對生活並不會有影響, 但實際情況當然不會是如此。 總有些人能先拿到, 拿得比別人多, 這些人可以用這些錢投資, 消費, 最後拿到錢的或者乾脆就沒有錢拿的印錢好處沒拿到, 壞處倒是結結實實地承受了。 人同此心, 有錢拿當然會爭先恐後, 而普通人, 最容易拿到錢的方式就是房貸。 房地產, 尤其是一二線房地產, 將會拯救中國, 拯救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的人, 也會拯救買內房股的人。 內房股股價不濟, 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願意容忍內房股的落後並繼續重倉, 中長線有信心之外, 當然是其他股票的神勇表現支撐了組合整體的回報率。 物管股和醫藥股以及部分科技股的升幅有點意料之外, 但從炒作角度看, 也是在情理之中。

雖然市場上總有大牛股的出現, 但想長期在股市生存和賺錢, 並長期跑贏指數, 概率上講, 靠不斷地選到大牛股是不現實的, 畢竟不論在什麼市況, 牛股都是稀有動物, 而且買到並且拿得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比重倉一兩隻股票以求大勝, 我更傾向於以一個組合去求勝, 以陣爭勝, 以勢爭勝。 不是說後一個做法可以贏得更多, 而是因為這個做法的容錯空間更大。 投資有勝有敗, 簡單地算一算, 當可得出結論: 持續小勝小敗的長期回報率勝過大勝大敗, 重要的不是買到大升股, 而是不要踩到大雷。

重注一兩隻股票, 對一些選股高手來說, 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好好守著, 但投資者更多的是凡人, 不說選股能力如何, 單單在心態上, 能不能不被股價波動影響, 不動如山地看著回報率大幅上下, 就是一個絕大的挑戰了。 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更符合人性。 一堆股票砌成的組合, 波幅肯定比單一股票小, 更容易守得住, 假如再配合以不斷優化持股結構, 效果應該更理想。 而且, 心理上, 買賣組合的小部分持倉是容易的, 但組合只是三兩隻股票的話, 哪怕覺得有點不對路, 下決心多半困難得多。

二月下旬美股突如其來的急劇調整, 令人措手不及, 港股也被拖累。 假如組合配置不夠均衡, 哪怕是持有最優質的股票, 在長期升浪中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對持股的信心也會因為組合回報率的瞬間大幅回落而動搖, 萬一被震走籌碼, 何時買回會是個艱難的決定。 如果組合配置得宜, 防守進攻兼備, 或者高估值低估值均有, 傳統產業配合新經濟產業之類, 在一個全面的跌市裡, 相信總有些持股會守得好一些, 令到組合回報率不至於一下子重創。 當整體跌幅受控時, 就會比較有騰挪空間, 做決定時也會比較冷靜。

我最近這個月的交易幾乎集中在2月24日跌浪開始前, 之後這段時間幾乎只是看戲。 期間, 組合不可避免地曾經跟跌, 但每個大跌的日子總有個別持股逆勢逞強, 整體表現不至崩潰, 也讓我不至於需要手忙腳亂地收拾殘局。 來到今天, 看似無所作為地對市場表現反應遲鈍, 結果也不算太差。

尼采在談論關於和人相處的話題時說: 無需時刻保持敏感, 遲鈍有時即為美德。這句話, 我看在股市也是適用的。 對指數上落太過敏感, 會有傾向不斷地應對, 其實就是被市場牽著走, 本質上最多就是亡羊補牢, 格局已經落了下乘。 反應遲鈍一些, 當然可能意味著捕捉機會和控制風險的能力不足, 但若是在搜集足夠信息, 做好足夠的研究, 定下合理策略的前提下, 對市場波動看似反應遲鈍的做法, 可能不是真的遲鈍, 而是以我為主, 大智若愚。

說到這裡, 想起尼采的另一段話, 找了一下, 原文是: 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 駱駝, 獅子和嬰兒。 第一境界駱駝, 忍辱負重, 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 第二種境界獅子, 把被動變為主動, 由“你應該”到“我要”, 一切由我主動爭取, 主動負起人生責任; 第三境界嬰兒, 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 活在當下, 享受現在的一切。

對應股市, 我想, 第一境界就是不斷隨市況變化而不斷應對, 第二境界是周詳佈局, 不輕易受市況影響, 第三境界是大事已成。 第三境界已經是財務自由了, 如果我現在能有第二境界, 就已經滿意了。

YTD (截止05-Mar-2020):

恆指:          -7.2%
長線倉:       7.1%
炒賣倉: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