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重任在肩-----簡談長線倉

一般來說, 長線倉代表了組合成員的變動不會大, 然而比較年初時的持股, 這個組合如今雖然仍然是持股12隻, 但還在組合里的, 只有四隻了, 所以長線倉這個名字是不太貼切的, 只是用得習慣了, 將就著繼續用吧.

經常出出入入的中短線倉, 目的很單純, 就是盡可能獲取最大的回報率. 為達目的, 組合可以承受較大的波幅, 選股可以不管它是績優股, 大盤股還是蚊型股投機股, 最重要是有錢賺. 相比中短線倉的這個不容易做得好的簡單任務, 長線倉承擔的東西要多得多.

----中短線倉的風險係數較高, 需要一個平衡, 長線倉不能採用高風險高回報的策略, 最好是能將波幅控制在一個比較窄的範圍, 最起碼是波動幅度不能偏離恆指太遠. 另外的要求是盡量做到不虧損, 以此控制中短線倉及此長線倉的總體風險.

----一項長期資產, 除了有賬面上資產增值的回報(假如有幸能長期保持盈利), 還必須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流入, 能藉此增加靈活性, 或是再投資, 或是生活用途之類, 金額最好還能穩定增加.

----既然是主動管理, 回報率能超越恆生指數的表現是基本要求. 因此在控制波幅之餘, 必須有不錯的增長動力. 否則, 簡簡單單全倉盈富基金就可以了. 如今全球經濟融合, 普通公司要突圍而出不容易, 選到這種公司也很難, 不過, 如果正確下注到能代表未來經濟發展火車頭的行業及公司, 回報會非常可觀. 因此, 組合最好能部署在一些發展快速的新經濟公司, 或許, 回報率拋離指數的希望就在他們身上了.

無疑, 一個組合要滿足上述多項要求, 不是容易的事情, 可以做的, 是在其中盡量求個平衡, 并努力簡化, 抓大放小, 在大方向上做到基本滿足要求就可以了. 相比之前幾年比較平淡的表現, 今年恆生指數牛氣沖天, 任務完成難度急劇上升, 所以買賣次數多了些, 有違管理此組合的初衷,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近兩個月幾乎沒有交易之後, 踏入十一月, 組合做了少許調動, 清倉小倉位的保利置業, 少量減持碧桂園, 買入中國人保(1339). 賣出保利置業, 是因為當時買入的目的是等待重組, 但保利地產在整合A股一家公司, 相信短期內保利置業不會有重組動作, 而1339在準備A股明年上市, 所以做出調動. 順便, 內房股在一輪急升後, 如今進入整固期, 碧桂園當時買入價不夠好, 安全空間不夠大, 所以順便稍微減持以降低持倉成本. 內房股的波幅大, 降低該板塊的比重也有助於控制組合波動.

執筆之時, 長線倉持股如下(我用雪球的自選組合功能做了買賣記錄, 但因比重只能精確到個位數, 和實際持倉比例略有出入, 該戶口的現金額時有變動, 就大致按年初時的數目計算了):

內險股: 約占組合23%, 包括 中國平安(12%), 中國太平(7%), 中國人保(4%)

內險股或許進入了黃金時期. 大環境看, 內地A股表現不錯, 尤其是藍籌績優股, 對於盈利表現仍很受股市影響的一眾內銀股是大利好, 再加上十年期國債已經從前兩年的低位回升到近4%, 這些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達到并超過精算假設幾乎已經可以確認. 這意味著它們賬目里可能隱藏了不少沒有釋放的利潤. 從最近的業績, 再展望未來, 可以預期, 這些公司的內涵值將高速增長, 新業務價值隨著公司們最近幾年的不斷調整業務結構, 也將持續大升. 藉著股市慢牛的東風, 整個內險板塊的估值戴維斯雙擊正在路上.

平安保險是內險龍頭, 隨著公司大力投資科技, 旗下平安銀行順利推進業務改善, 一個金融混業集團正在成功的大路上大步前進. 類比友邦保險, 兩倍PEV的估值並不過分, 這意味著平安股價有機會達到三位數.

中國太平有小平安之稱, 前幾年太側重量大質低的銀保業務, 後來努力轉型, 大力發展代理人, 如今已經開始見到成果, 但步伐比平安慢了兩三年. 雖然業務規模, 公司管治等還和平安有明顯差距, 但整體都在進步中. 現價PEV不到一倍, 是同業中估值最低的, 在當前的有利環境中, 期待估值提升到1.5倍PEV不是天方夜譚.

中國人保的市值如今只相當於其手持人保財險股份的價值, 市場將它的其他業務包括人壽業務和健康險等估值為零, 然而半年報中, 公司披露人壽業務的內涵值已經達到600億人民幣以上, 半年新業務價值39億. 我相信市場遲早會發現這個價值. 明年A股上市或許是催化劑.

內房股: 約占組合18.6%, 包括 雅居樂(7.8%), 碧桂園(5.9%), 萬科(4.9)

如之前的文章所述, 我仍然相信內房股價值回歸的路還沒走完. 在大升之後, 整個內房板塊股價進入整固期, 至今已經快兩個月了. 執筆之時, 傳出碧桂園將成藍籌的消息, 希望下週會帶動內房股展開新升浪.

組合最早買進的內房股是雅居樂, 主要是其派息豐厚. 之後加入碧桂園和萬科, 原因如上篇文章提及, 認為內地房地產將是強者越強, 所以買入中短線倉沒有持有的這兩個巨頭. 長線倉比較注重安全性, 相比恆大及融創, 碧桂園及萬科的財務及業務發展整體來說更為穩健(恆大最近引資成功, 應該也開始進入收成期了), 因應不同的風險取向, 選此兩股是在情理之中.

軟件服務: 約占組合13.5%, 包括 新意網(7.3%), 騰訊(6.2%)

科技行業發展日新月異, 然而一個越發明顯的趨勢是強者越強, 成為平台的公司的發展確定性遠比細分行業的強. 比如BAT騰訊阿里百度, 就分別在社交網商及搜索佔據壟斷地位, 由此出發, 業務延伸到許多其他細分領域, 從而建成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 而其中的百度, 因為核心的搜索業務受到搜狗和360等的挑戰, 再加上未能在移動浪潮中繼續保持固網時代的地位, 如今影響力有所下降. 因此, 平台地位越有機會保持, 公司發展越容易, 反之則前途會變得艱難. 因此, 在科技板塊中選擇, 有平台性質的公司是首選. 新意網及騰訊雖然業務大不相同, 但都有類似特點.

新意網去年中大概2.3元的時候買入, 計及股息, 已經是兩倍股, 升幅之大出乎意料. 當時買入主要是為收息, 另外的考慮是行業前景. 科技股的發展趨勢太難把握, 但看得到的是數據儲存的需求量是不斷增長的, 新意網的服務是科技行業的基礎, 以它在香港的地位, 必然可以分享到行業增長的蛋糕. 將軍澳新數據中心的落成啟用, 對未來幾年公司的持續發展有明顯助力. 這種有基礎設施性質的業務, 可見的未來需求會持續增加, 新意網在香港的地位會繼續保持. 未來幾年, 新意網應該還會是個穩健的選擇.

騰訊, 市場大熱, 地位業務之類的就不廢話了. 可見的未來, 它的地位難以被撼動, 甚至有能力拓展到社交遊戲之外, 目前還看不到增長放慢的信號. 它的天花板在哪裡, 說實話, 我根本沒有頭緒. 買入的阻力主要來自不懂得下跌的股價, 但本著投資未來的組合需要, 我咬緊牙關, 在320左右買進, 是用減持港交所及其他股票換馬時剩下的資金建倉的. 以前不敢買, 主要是擔心增長放慢被降估值, 但在認為平台化公司將越來越強後, 擔心減少了. 粗略估計, 假如預計未來增長會達到40%左右, 給40-50倍市盈率是正常的, 那麼, 拍腦袋估計今年每股賺10元, 明年賺14元, 在明年年報發佈時, 股價達450元是很有可能的. 即使是高位的320元的建倉成本, 上升空間也不錯. 這是當時買入的基本邏輯.

盈富基金: 占組合約13%. 相信股票是回報率最高的資產類別, 買指數起碼可以得到市場的平均回報率, 也可作為組合的錨, 令組合表現偏離指數的幅度小一些.

港交所:  占組合約11%. 已經持有幾年了, 錯過了15年高位套現的機會, 因為當時完全沒想到大牛市會那麼快崩盤. 不過, 持股成本低, 以成本算的收息率也算是不錯. 牛市的最後, 成交量是一定會放大的, 港交所應該遲早會有個不錯的升浪. 即使股價遲遲沒有表現, 穩定的派息也可以為組合提供現金流, 就當是沒有期限的債券了. 減持的時機最好當然是在牛轉熊的轉折點, 能不能把握住, 看運氣了.

敏實集團: 占組合約7.5%.

敏實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裝飾件及車身構件供應商, 受惠於車身輕量潮. 業務隨需求增長而擴大, 規模的擴大導致市佔率不斷提升. 公司是多個主要汽車廠商的主要供應商, 因此直接受惠於行業發展, 也算是間有另類平台性質的公司了. 公司估值和其他工業行業的類似公司, 比如申洲國際, 創科, 偉易達等看齊是正常的. 該公司也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受益者. 組合加入敏實, 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成為這類新科技新經濟受益者的潛力. 當時在公司管理層變動導致股價大跌時咬牙進入, 完全沒想到買入到現在竟然回報率有五成了.

九龍倉集團: 占組合約6.5%

九倉是組合的防守股, 替代了原來的合和實業. 兩者的資產都豐厚, 但合和新商業大廈的落成啟用延遲了, 而九龍倉分拆海港城及時代廣場釋放價值的行動正在進行中, 相信九倉的股價上升動力會強過合和.

此組合今年以來基本上跟隨大市走向, 但一直稍微落後, 原因是之前太過偏重防守, 持股中的合和, 長江基建, 大新集團, 北京控股等佔比太高, 而有點進攻屬性的港交所因市場氣氛並不熾熱而遲遲不升. 上半年時, 我對大市的持續走牛并沒有信心, 另一組合炒賣倉的表現雖然尚好, 但也是一直戰戰兢兢, 因此遲遲沒有調整策略. 直到半年結及中期業績期, 對大市走牛的確定性增加, 同時判斷此次升浪主線在業績驅動的大盤股局部牛市, 因此策略上開始做出調整, 減持防守股, 加入內房內險及騰訊, 總算為組合帶來上升動力, 艱難地到九月份才跟上恆指的腳步, 十月份開始超前, 然後很幸運地在進入十一月稍微擴大了些對恆指的領先.

相對於今年不少個股表現極其突出, 這個組合的回報率其實算是比較平庸了, 不過, 在即將年結時的現在, 比較保守的策略能有如此成績, 也算勉強收貨了, 畢竟, 這個組合穩健的表現對中短線倉的操作策略提供了不錯的掩護.

如果要簡單總結今年的心得, 或許是: 熊市看資產, 牛市看增長.

這個組合的一年表現如下:


基本達到了波幅不大, 控制虧損的目的, 但未能明顯跑贏指數是個遺憾, 提高增長動力是當前努力的方向.

三個月表現如下:



八月份及九月份的調動在最近兩個月開始見到成果, 或許大市這段時間表現不錯是主要原因. 無論如何, 組合如今的動力增強, 有超越指數表現的趨勢, 是令人高興的事.




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跟隨大方向

十月份組合繼續向上, 但相比恆指整個月的平穩表現, 組合波動可謂十分巨大, 以九月底為原點計算的波幅, 回報率最高曾經超過16%, 最低只有2.5%, 主要影響因素在于組合里內房股的波動開始劇烈起來了.

和上個月比較, 組合整體結構變動不大, 只是減持了碧桂園及少量奧園和雅居樂, 沽出楓葉教育, 減持中國太平(曾經一次性沽清, 後來承認錯誤, 高追回來, 但就此失去了一半倉位, 唉!), 買入港交所和北京汽車, 少量加倉平安及太保, 另外投機性少量買入阿里健康和華誼騰訊娛樂.

暫時來看, 買賣勝負各半, 整體來說並沒有多大得益. 先加入而且買得較多的港交所佔了組合約6%, 期待恆指上破28000後大盤成交量能夠放大, 從而帶動股價上升, 暫時而言有點失望, 或許買得太早了. 賭大盤成交量放大的確定性很可能勝算不及賭第三季業績可望理想的騰訊. 這幾天看看是不是需要, 有沒有機會換回騰訊或其他股份. 退一步說, 即使繼續持有不動守株待兔, 成交量這隻兔子在牛市大背景下應也遲早會撞上來的吧.

內房股仍然是組合的重心, 雖然減持了, 比重仍是超過60%超配比例. 經過狂飆突進的估值修復階段後, 市場觀點開始分歧, 好淡爭持出現, 隨之而來的是波幅擴大, 個股表現開始分化. 因此, 我策略性降低了內房股整體倉位, 騰出的資金用來尋找其他機會.

價值投資者比較看重個股而較少關注政經大環境, 一般來說不能說是錯. 然而, 在目前這個特殊時點, 政經大局或許更為重要. 這次大會換屆, 經過五年佈局, 正是真正全面實踐新老大治國理念的開始. 國家隊還是經濟的主導力量, 投資者順應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向投資, 如果恰好同時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的話, 勝算很大. 如今是牛市, 可以預期大部分有點質素的股票最終都會上升, 精選個股的需要比較少. 按多次牛熊的經驗, 牛市中, 樂觀情緒高漲, 有概念而且市場對其前景預期佳的, 最能代表這個時代的龍頭板塊及個股, 即使這些股票在財務數字上未必很理想, 這些股票的回報率也會大概率勝過那些較冷門而財務數字理想的優質非熱門股. 所以, 這個月的買賣, 除了部分技術性操作, 比如因走勢開始出問題而止賺楓葉教育, 我的大部分交易的思考出發點其實來自於對十九大前後透露出的消息的解讀及判斷.

本次大會提出,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改革初期, 上層認為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落實到經濟上, 之前是大力建設, 追求GDP, 忽視環境和貧富分化等問題, 如今開始注重發展質量, 注重環保, 地區發展策略轉為推動發展多個經濟圈而不是如以前那樣設立幾個特區這樣的單點突破, 是可以理解的轉變.

新發展模式實行已經持續幾年, 這次大會更提出了具體目標. 最值得注意的是當年提出的2050年達到現代化的目標被提前到了2035年. 固然可以質疑是否太過樂觀, 無可忽視的是在這個目標下, 可以想象經濟增速不能太慢, 貨幣政策, 產業政策, 股市, 樓市政策肯定需要在這個大背景大目標下制定.

那麼, 假如增速放慢, 即使目標是為了經濟更好地轉型, 當局也不會容忍太過長時間或太大幅度的放慢. 經濟規律難以認為打破, 有時候, 就算發展形勢不如理想, 在大環境受制下也只能硬啃, 難以強行用政策手段扭轉, 但今年這個時點的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很明顯日子並不艱難, 所以中國的政策推出應該比較容易達到目的.

對中國這個經濟體來說, 因為經濟轉型還沒有完成, 影響力最大的應該還是樓市. 房地產業從上到下有幾十個產業與其相關, 房地產不濟, 對GDP影響巨大, 相信當局沒有意願推倒這個產業. 所以, 經濟放慢---放鬆樓市--經濟變熱--泡沫出現--調控--經濟放緩, 這樣的循環多半持續出現, 而房價上升---泡沫出現---調控---樓市變冷----房價持續下跌----相關產業受負面影響, 這樣的路線多半不會在現實中出現, 也不會出現在當局的期望中. 這個判斷成立的前提是認為目前世界經濟不在崩潰中也不在泡沫過大中. 而我認為這個前提起碼在現在是成立的. 因此, 中國樓市應該還有可為.

樓市尚可, 但對房地產商來說, 情況應該有點不同了. 隨著內地房地產業從零開始起飛發展的黃金時代結束, 隨之而來的是行業增速放緩, 但城鎮化, 人口經濟增速及住房飽和度尚有較大空間的白銀時代, 如今普遍的看法是行業開始進入汰弱留強, 市場集中度提升的青銅時代. 這方面, 任澤平一篇<房地產進入強者恆強的王者時代>有很好的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7-07-19/doc-ifyiaewh9677549.shtml?cre=financepagepc&mod=f&loc=5&r=9&doct=0&rfunc=100

因此, 落實到股票市場, 內房股應該選擇銷售規模大的龍頭全國性公司或者是在經濟發展好的區域里實力強勁的地區實力派公司. 這也是我內房股選股的出發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好生活的需要. 普通理解, 除了收入之類的硬指標提高, 還應該與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和生活的安全感的提升有關, 教育醫療及社保等的大力發展不可能缺席. 從這方面思考, 市場上醫藥方面的選擇較多, 估值也不算非常便宜, 而教育類的確定性包括政策風險, 發展模式, 公司管理等比較低, 畢竟上市時間短. 相對而言, 保險公司雖然難以深入進行財務分析, 但大致的估值及未來發展等還算較為容易把握, 恰好這個時點, 很大可能是保險公司利潤增速開始加快的開始, 很有可能藉助這個牛市, 完成一次保險公司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畢竟, 即使最優質的內險股平安保險, 在已經大漲的今日, 其今年預測PEV也只不過是1.5倍, 而這已經是一眾內險股估值最高的了. 在看得見的未來不錯的持續增長推動下, 內險股估值很難沒有上調的機會. 因此, 內險股成為我組合配置的第二重心. 具體分析, 心靜如水_容大的文章<為什麼講保險股進入十年黃金周期的鑽石季>可以參考: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17-10-23/doc-ifymyyxw4348236.shtml

此兩板塊已經占組合比重超過八成. 剩下的小倉位, 除上面提及的港交所之外, 我買入了些北京汽車及分別很少量的華誼騰訊娛樂和阿里健康. 這幾隻股票固然有投機成分, 但也同樣是在上述的框架下選入的.

相比其他在港上市的汽車股, 北京汽車今年的表現實在一般般, 主要原因相信是其自家品牌的銷售不濟, 合營的現代汽車業務受到因薩德導致中韓關係轉差的影響, 然而其奔馳品牌的表現仍然十分出色. 我相信現代汽車的表現會隨著時間過去而復甦, 如今股價的低迷是給了我們上車的機會. 實際上, 單單奔馳的業務估值應該就足以撐起整間公司的市值有餘了. 即使自有品牌仍然不濟,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 北京汽車仍大有可為.

騰訊華誼娛樂及阿里健康, 進入組合的主要因素很明顯是衝著它們背後的靠山. 它們的估值很高, 市值主要靠的是對未來背後大佬會湊大它們的信念. 是有很大的投機成分, 但, 每輪牛市總是有些股票, 即使估值是不合理的夢幻般的高, 仍然收穫了夢幻般的股價高升幅. 憑著熱門的娛樂和健康概念, 誰敢說一定沒有勝算呢? 小小的倉位, 就當是買個夢想吧. 雷軍說了, 夢想要有的, 萬一實現了呢?

以上是比較簡單的從上到下的選股思路, 落到具體股份, 當然還需考慮到估值, 業績, 前景等, 這應該是下一步的話題了. 然則, 就算甚至不考慮估值, 單純的從選定的行業, 挑龍頭股份, 在當前的牛市大環境下, 如果思路正確, 選對板塊, 相信成績也不會差. 反過來說, 即使很努力的在個股上深研, 選股大方向錯誤的話, 比如太過求冷之類, 希望找到深埋沙中的金粒, 多半是事半功倍. 所以, 原諒我在本文沒有具體的個股分析:D

執筆之時, 持股按倉位佔比依次排列如下:

融創中國, 中國奧園, 雅居樂, 碧桂園, 中國平安, 中國恆大, 港交所, 中國太保, 中國太平, 北京汽車, 華誼騰訊娛樂, 阿里健康.

長線倉本月未有變動.

炒賣倉最近一個月表現(不知為何, 雪球的記錄好像有點問題, 31日的資料未能更新, 只能記錄到30日為止, 浪費了昨天不錯的表現:D):



長線倉最近三個月表現: